視頻標簽:電解質及其電離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魯科版化學1(必修)第2章第2節電解質第1課時電解質及其電離_福建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魯科版化學1(必修)第2章第2節電解質第1課時電解質及其電離_福建省優課
魯科版化學1(必修)第2章第2節 電解質
第1課時 電解質及其電離
【教材分析】 (一)知識框架
(二)《電解質及其電離》是魯科版化學1(必修)第2章《元素與物質世界》第2節《電解質》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在初中時學習了一些具體的物質的知識,以及第二章第一節認識了物質分類后引入的。本節課從溶液導電性實驗入手,提出根據化合物水溶液或熔融狀態是否導電將化合物分為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它是對分類的具體運用,強化學生的分類觀;其中,電解質的電離為本課時的重點內容之一,但是電解質電離這一微觀過程學生無法觀察到,教材采用氯化鈉固體、熔融態、水溶液三種狀態導電性實驗的微觀示意圖,分析電解質的電離行為,介紹電離的相關知識,化抽象為具體,降低理解難度,為學生從宏觀辨識到微觀探析這一過程提供豐富素材。最后還從介紹了電離方程式的書寫,這是化學用語的學習,促進學生符號表征的學習意識和能力。這一課時的學習,又為后面學習離子反應及具體元素化合物知識奠定了基礎。此外,通過“身邊的化學——電解質與細胞活動”,感受到化學其實離我們不遠,引導學生關注化學與生活和生命活動的關系。 【學情分析】
在初中的化學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了酸、堿、鹽的相關知識,并且剛剛學習了物質的分類,這些知識對電解質概念的建構及電離的學習起到了支持的作用。但是,物質在水中會發生什么變化?酸、堿、鹽的水溶液為什么能夠導電?酸、堿、鹽有陰陽離子就一定能導電嗎?這些對學過初中化學的學生來說,都是有待于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學生對這些問題也抱著極大的好奇心。但學生剛接觸高中化學不久,更多的還是習慣于感性認識,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等還在日趨完善中,對于從微觀的物質結構的角度來探析電解質溶液導電的原因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盡量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合理使用實驗、視頻、圖片、模型
酸、堿、鹽的水溶液能導電 電離 離子 離子反應 離子方程式
離子反應
的條件
電解質 應用 概念 實例
離子反應 的應用 簡單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等直觀教具以及實驗事實,幫助學生建立和理解概念。
此外,學生性格活潑,好奇心較強,有著較為濃厚的探求欲和表現欲,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巧妙設置遞進式的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有機會說出自己的想法,并讓他們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大膽的質疑和假設,在探究體驗中構建概念,準確掌握電解質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明晰電解質導電的條件和原因。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電解質、非電解質及電離的含義;
2、能準確書寫常見的酸、堿、鹽的電離方程式,會從定義判斷酸、堿、鹽;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溶液導電性”的演示實驗及觀看視頻,學習化合物新的分類方法,強化分類觀,并會從晶體---熔融鹽---溶液能否導電的分析推導電離的概念;
2、在電解質知識學習中,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3、通過“質疑”、“猜測”、“歸納”等活動,提高分析、聯想、類比、遷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以“聯想·質疑”激發學習興趣、能以“遷移·應用”體驗學習的成功感、能通過“交流·研討”活動,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借助“知識點擊”感受化學學習的無窮魅力。 2、借助氯化鈉晶體模型、熔融氯化鈉導電實驗視頻、氯化鈉溶液導電實驗,分析電解質的電離行為,認識離子的真實存在,樹立微粒觀,知道性質由結構決定。
3、通過對電解質知識框架中各知識點有序的衍變分析、推導,感受到化學學習中的邏輯美。 4、通過“身邊的化學——電解質與細胞活動”,感受到化學其實離我們不遠,它就在我們的身邊,讓學生關注化學與生命活動的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一)知識與技能的重、難點
電離及電解質概念、常見酸、堿、鹽的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二)過程與方法的重、難點
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選擇解決問題的思維路徑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知識回顧】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可以根據物質組成、性質的不同,將化合物分為酸、堿、鹽及氧化物。但是分類依據不同,分類結果也不同,因此,化學上還可以根據一定條件下的導電性實驗,將化合物分為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回顧物質分類方法,知道化合物的新的分類方法,明確本節課學習重點
深化物質分類的運用
【課堂導入】觀看視頻----黑龍江七臺
觀看視頻,體會電解質與生
讓學生感受到化
河煤礦礦工被救,感受電解質對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
【圖片展示】奧運健兒劇烈運動后要及時補充電解質。他們所喝的運動飲料就是一種電解質飲料,由國家企業生產提供。
命活動的密切聯系。
觀看圖片,感受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懷。
學就在身邊,認識電解質的重要作用,體現化學學科價值,激發學習興趣。
【實驗演示】在相同條件下,相同濃度的鹽酸、醋酸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的導電性實驗 【小結】實驗中,觀察到兩個重要的現象:①燈泡有的亮,有的不亮;②亮的燈泡中,有點比較亮,有的比較暗。今天我們先解決第一個問題。
【提問】為什么相同濃度的上述溶液在相同條件下導電性不一樣?
【過渡】性質由結構決定。因此,我們需要從微觀的物質結構的角度探析上述溶液導電性不同的原因——以NaCl為例
認真觀察實驗,記錄現象。并對實驗進行歸納分析,思
考問題
通過實驗觀察,宏觀認識相同條件下,物質的導電性也會不同,進一步引發思考深層原因,順利進入微觀探析階段。
【引導】金屬能夠導電的原因是什么? (金屬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較少,受原子核的引力作用較小,容易失去而成為自由移動的帶負電的電子,當金屬導線接上電源以后,在電場的作用下,金屬內部中帶負電的電子由自由移動改為定向移動,電流便形成了,電流從正極流向負極。金屬能夠導電除了外加電場的外部因素外,其金屬自身的內部因素是有帶負電的自由移動的電子。)
【提問】請同學們對比金屬導電的原因分析氯化鈉溶液導電的原因是什么?
【追問】氯化鈉溶液中存在什么離子? 【追問】固體氯化鈉中是否存在Na+
和Cl-?
【追問】固體氯化鈉中也存在Na+
和Cl-,那么固體氯化鈉能否導電?
【展示模型并分析】固體食鹽中Na+
和Cl-
通過相互作用,按照一定的規律緊密地
回顧已有知識,回答:金屬能導電→金屬內部有自由移動的帶負電的電子
對比金屬導電原因,分析:氯化鈉溶液中存在自由移
動的離子,從而可以導電。 生:Na+
和Cl-
生:存在(有學生會認為不
存在,教師給予明確答案) 生:思考,預測
傾聽,理解
運用類比方法,通過模型展示、視頻、動畫等的播放,以氯化鈉為例,設置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電解質在熔融狀態或水溶液中導電的原因,使學生化抽象為形象,會從微觀的物質結構的角度探析宏觀現象發生的本質原因,認識微觀粒子的真實存在及其相互作用,樹立微粒觀。
堆積在一起,不能自由移動,所以固體食鹽不導電。
【追問】那么將氯化鈉溶解在水中,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導致它可以導電? 【播放動畫】氯化鈉溶液導電原因
【追問】熔融氯化鈉能否導電? 【播放視頻】熔融氯化鈉導電實驗 【引導學生分析】外界提供能量使食鹽熔融后鈉離子和氯離子可以自由移動,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動,因而可以導電。
觀看動畫,知道在水分子作
用下,Na+
和Cl-
可以脫離晶體表面,自由移動 學生預測
觀看視頻,小組討論,分析原因:食鹽熔融后鈉離子和氯離子可以自由移動,可以導電 【概念建構】像氯化鈉這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可以導電的化合物,稱為電解質。
理解概念
通過對氯化鈉的分析,推出電解質的概念,使學生在概念學習上有抓手,不會覺得生澀
【提問】為什么蔗糖和酒精溶液不導電?
【分析】蔗糖和究竟都是由分子直接構成,它們無論是在水溶液里還是熔融狀態下,都不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因此不能導電。
【概念建構】像蔗糖、酒精這種,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稱為非電解質。
生:(逆向分析)因為不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
新知學習
【提問】導電和電解質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那么:
①導電的物質一定是電解質嗎? ②電解質一定導電嗎?
【分析】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單質(如銅、石墨等)可以導電,但不是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此外,電解質導電是有條件的: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
【提問】CO2的水溶液能否導電?CO2是電
交流討論:
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如金屬單質,不屬于化合物,不是電解質。 電解質不一定導電,如固體
食鹽就不導電。
小組互相討論,交流(學生
概念辨析:通過設置問題,舉例分析,辨析導電與電解質之間的辯證關系,深刻理解概念。
對于電解質“本
解質嗎?
【分析】CO2溶于水形成碳酸溶液,碳酸離解出自由移動的離子而導電,不是CO2本身離解出自由移動的離子而導電,因此CO2是非電解質。(同理可推NH3) 有爭論) 傾聽,理解
身”電離導電,學生存在理解困難,通過列舉實例,細致分析,突破難點。
【小結】常見的電解質和非電解質(見板書)
合作歸納總結 總結提升
【隨堂練習】
下列物質中:①硫酸②蔗糖③銅④氯水⑤二氧化碳 ⑥石墨⑦鹽酸⑧氯化銨 ⑨燒堿⑩氯化鈉溶液 屬于非電解質的有:
屬于電解質的有: 能導電的有: 練習 概念辨析及鞏固,讓學生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有更深刻的認識。
【過渡】電解質溶液之所以導電,原因是本身離解出了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化學上,就將這一過程稱為電離。電離可以用電離方程式來表示。
【練習】書寫三組物質(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并分析離子特征,從電離的角度對酸、堿、鹽下定義。 (1)HCl H2SO4 HNO3 (2)KOH Ba(OH)2 NaOH (3)CuSO4 BaCl2 NH4Cl NaHSO4 【小結】
電離時產生的 離子全部是 的 叫做酸;
電離時產生的 離子全部是 的 叫做堿;
的化合物叫做鹽。
練習,掌握電離方程式的書寫,自主歸納總結酸堿鹽的
定義。
練習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引導學生從電離角度進一步認識酸、堿、鹽
【課堂小結】宏觀辨識(導電性實驗)--微觀探析(導電原因由結構決定)--概念建構(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符號表征(電離方程式及其書寫)
回顧,總結
總結本節課學習過程及內容,深化學生思維
【作業】
1、 查閱電解質與人體生命活動的聯系
相關資料,與同學分享; 2、 完成課后練習(見學案) 記錄 了解電解質對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感受化學學科價值;鞏固新知。
【板書設計】 電解質及其電離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于①電解質概念的建構及辨析;②電解質導電原因的探析。為突破這兩個教學重難點,主要采取了以下幾個方法:
1、信息技術的巧妙使用。以“被困曠工獲救后要及時補充電解質”的視頻及運動員劇烈運動后也應及時補充電解質的圖片引入,創設情境,體現電解質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然后通過幾組溶液的導電性實驗,引發學生思考導電性結果不同的深層原因;現實中較難操作的熔融氯化鈉導電性實驗則播放視頻,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由于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變化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因此,在探析氯化鈉溶液導電原因過程中,播放動畫,化抽象為形象,使學生易于理解。可以說,媒體的運用恰到好處,對教學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2、問題驅動,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發展。在導電性原因探析過程中,精心設置問題,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從學生已知的金屬導電原因入手,引導學生類比分析,依次討論氯化鈉溶液、氯化鈉晶體和熔融氯化鈉導電與否及其原因。結合視頻和動畫播放,學生理解更順暢。
3、板書結構化。整節課板書的形成是與教學相呼應的,教師及時將重要的信息板書出來,最后化零為整,串出這節課的全部重點內容,學生一目了然,對整節課內容的把握更完整更系統。
在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表現中,這節課最突出的當屬“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的關系。它要求學生能通過觀察、辨識一定條件下物質的形態及變化的宏觀現象,初步掌握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方法,并能運用符號表征物質及其變化;能從物質的圍觀層面理解其組成、結構和性質的聯系„„本節課先是通過一定條件下的導電性實驗這一宏觀現象,將化合物進
物質
混合物
純凈物
化合物
單質:如Cu
水溶液和熔融
水溶液或熔融本身
離解出自由移動
的離子
導電
沒有
自由移動的離子
電解質
不導電
非電解質
酸:HClCH3COOH
堿:NaOH鹽:NaClBaSO4活潑金屬氧化物:Na2O CaO水
有機物:蔗糖
酒精
非金屬氧化物:CO2SO3CO 氣態氫化物:NH3電離電離方程式
條件
行重新分類,引出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再從微觀的物質結構的角度對導電原因進行探析,最后用電離方程式表征導電的本質原因——電離。可以說,課程內容和結構是比較完整的。
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不夠充分,教師應多設置活動促進課堂更和諧的發展。此外,在【隨堂練習】的處理上,應該更有針對性,對學生比較困難的地方可重點分析,學生已經理解的內容則可簡單處理。
第2章《元素與物質世界》 第2節 電解質
第一課時 電解質及其電離
【教師寄語】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學習目標】
1.了解電解質、電離的含義;
2.能夠區別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明確電解質導電的條件,會書寫電離方程式;
3.能通過觀察、辨識物質在一定條件下能否導電,掌握化合物分類的依據和方法,并能從微觀層面理解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導電的原因,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應用”的觀念,且能運用電離方程式表征電解質的電離。
【學習過程】
一、宏觀辨識
【實驗】相同條件下,相同濃度的NaCl溶液、NaOH溶液、HCl溶液、醋酸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的導電性實驗
物質 | 水溶液現象 | 結論 | |
分類 | 名稱 | ||
NaCl | |||
NaOH | |||
HCl | |||
醋酸 | |||
蔗糖 | |||
酒精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