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雕塑藝術
所屬欄目:高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一人美版美術鑒賞第三單元匠心之用—雕塑藝術第一課時紀念與象征-空間中的實體藝術_淮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一人美版美術鑒賞第三單元匠心之用—雕塑藝術第一課時紀念與象征-空間中的實體藝術_淮北
第三單元匠心之用—雕塑藝術第一課時
課時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 紀念與象征-空間中的實體藝術 |
1.課時教材分析:本節是雕塑章節的開篇,著重闡明什么是雕塑,包括概念、功能、意義等問題。以經典解讀和學習評價等模塊,通過學生獨立學習和小組合作等多種方式,使學生認識發現雕塑作品的功能和價值,學會以對比的眼光思考中西方雕塑的不同,鑒賞雕塑,進而從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等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 |
2.課時學情分析:學生對雕塑的關注較少,想做到全面解讀、欣賞,學生的綜合知識儲備還是不夠的。高中的學生具備閱讀、思考、探究問題的能力,有較為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良好的表達能力,也具備積極熱情的求知、探索精神。 | |
3.課時學習重點:本主題意在告知學生什么是雕塑、雕塑的分類、功能和意義。作為對雕塑的初步認識和理解,如何欣賞雕塑也成為重點,意在為第二主題做好鋪墊工作。 | |
4.課時學習難點:基于課時學情分析,說明學習難點及解決難點的措施。應當認識到雕塑是從二維空間向三維空間轉化的一種藝術形式,其欣賞角度和方法與二維的繪畫不同。將雕塑作品置于現實的生活情景中,學會分析與識別雕塑、追求真實性學習的結果,也是本單元探索方式之一。 | |
5.課時學習目標(單元學習目標的具體化): 1、雕塑的基本概念(圖像識讀、審美判斷) 2、紀念性浮雕賞析(圖像識讀、審美判斷、文化理解)) |
|
6.課時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歷史不能忘記,那些為了革命犧牲的英雄不能被忘記,我們應該用什么形式來紀念呢?看視頻,思考 用什么形式來紀念,引出課題。(設計意圖:以真實情景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對英雄的崇敬,讓學生直觀感受雕塑的空間實體特性。) 二、雕塑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雕塑? (設計意圖:營造博物館的氛圍,結合身邊的雕塑,以真實情景,讓學生理解雕塑的概念。) 2、對比分析泥塑和石刻 何為雕 何為塑?(設計意圖:營造博物館的氛圍,結合身邊的雕塑,以真實情景,讓學生理解雕塑。) 3、 雕塑形式的分類:圓雕 浮雕 鏤雕(設計意圖:結合身邊的雕塑,以真實情景,讓學生理解雕塑。) 4、雕塑的功能用途:紀念性 主題性 裝飾性和陳列性等類型。(設計意圖:結合身邊的雕塑,以真實情景,讓學生理解雕塑。) 紀念性雕塑,為了永恒的紀念,在天安門廣場中間矗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雕塑中銘記著歷史,承載著民族記憶,成為對全國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描述了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毛主席的《七律》詩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浮雕體現了詩詞的哪一句,有沒有表現出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氣勢?同學們感受到了,從解放軍戰士們勇猛向前沖的形態,從戰士們和劃船的百姓堅定昂揚的表情中感受到了。 三、學生小組活動:(設計意圖:教室里出大的寫真浮雕《勝利渡長江》以真實情景,讓學生現場感受理解雕塑。) (一)、初探四步法來賞析雕塑,描述、分析、評價。(設計意圖:教室里出大的寫真浮雕《勝利渡長江》以真實情景,讓學生現場感受理解雕塑。結合老師提供的導學案,在小組活動中實踐體驗,在活動中發揮自身潛能,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二)、再探為什么作品不按照歷史真實來進行創作?這樣修改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設計意圖:以真實問題,讓學生現場感受理解雕塑。在小組活動中實踐體驗,在活動中發揮自身潛能,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三探分析高浮雕和淺浮雕的不同。(設計意圖:以真實問題,讓學生現場感受理解雕塑。在小組活動中實踐體驗,在活動中發揮自身潛能,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四探劉開渠先生從中西方雕塑里吸收了什么?(設計意圖:以真實問題,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導學案和作品,思考雕塑的特點,進一步提高對雕塑的認識。) 1)分析西方雕塑作品《馬賽曲》《擲鐵餅者》-西方重在表現健壯的體格和完美的靈魂,對力量的表現。 2)分析中國雕塑《擊鼓說唱俑》和《漢代畫像石》 劉開渠的《勝利渡長江》1、紀實性與創造性的統一2、雕塑形象的生動性與概括性的對立統一3、吸取外國優良經驗與堅持民族藝術風格的對立統一。 他開創新中國雕塑藝術的里程碑,也是東西方藝術交融的結晶。 四、拓展 情感升華,學生用舞蹈現場演繹雕塑。(激發學生愛國情懷) 小結:雕塑承載著民族的記憶,燦爛的文化和歷史。人們通過雕塑將自己的思維構想進行描述,人并不永恒,但雕塑作品中保留的思想卻是永恒的。 回顧歷史,波瀾壯闊,今天,中華民族欣欣向榮,正邁向偉大復興,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必將有擔當,有力量,肩負使命。請大家對著黨旗,立下我們的誓言: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設計意圖:以真實情境,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鼓勵學生樹立人生遠大 理想,做四有新人,在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學科“核心素養”統領下,精心架構教材內容,力圖達成以美育人、課程育人、全面育人的目標。) |
|
7.課時教學板書設計:紀念與象征—雕塑藝術 一、雕塑的基本概念、功能意義、分類等 二、如何賞析浮雕《勝利渡長江 解放全中國》 1、四步法:描述、分析、解釋、評價 2、為何不按照真實進行創作,這樣修改有意義嗎? 3、高浮雕與低浮雕的不同特點 4、劉開渠先生從中西方雕塑里吸收了什么? |
|
8.課時作業設計:1、四步法鑒賞:描述、分析、解釋、評價(設計意圖:教室里出大的寫真浮雕《勝利渡長江》以真實情景,讓學生現場感受理解雕塑。結合老師提供的導學案,在小組活動中實踐體驗,在活動中發揮自身潛能,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2、鑒賞分析中西方雕塑的特點(設計意圖:以真實問題,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導學案和作品,思考雕塑的特點,進一步提高對雕塑的認識。) |
|
10.課時教學反思(實施后填寫):課前 :營造博物館的氛圍,在情景中展開教學,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課中:以真實問題為切入,激發學生對英雄的紀念與崇敬,鑒賞問題層層深入,充分調動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和發現,深層次的理解雕塑。 課后:從藝術鑒賞上升為育人,在課堂中提升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青年責任擔當。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