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吸水與失水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生物教師說課_植物細胞的吸水與失水(實驗)鮑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上海市格致中學 鮑曉云
一、使用教材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生命科學》高中第一冊第三章第一節。
二、實驗器材
實驗材料:洋蔥鱗葉
實驗試劑:5%NaCl、5%KNO3、5%尿素溶液、10%-50%蔗糖溶液 、清水
事先錄制的實驗視頻、數碼顯微鏡、平板電腦(裝有moticonnect軟件)
三、實驗創新要求/改進要點
改變了以往顯微鏡只作為觀察微觀結構的實驗工具,開發出利用與顯微鏡配套的APP軟件對細胞觀察過程進行錄像,記錄在較長時間段內的細胞的變化過程,能更好地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自動復原現象,理解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利用軟件中的圖像處理功能,改進教材中細胞測量方法,用測量面積比替代原來的長度比,使測量方法更簡便,測量得到的數據更準確可靠,提高了探究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增加探究植物細胞置于不同溶質溶液下的質壁分離現象以及探究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程度與外界溶液濃度之間的關系,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拓展了高中顯微觀察實驗的定量探究內容。
四、實驗原理/實驗設計思路
植物細胞原生質層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伸縮性大,當原生質層兩側存在濃度差,細胞會發生滲透作用吸水或失水。
本節課依次開展了三個實驗:通過觀察將洋蔥鱗葉表皮細胞置于30%蔗糖溶液,分析歸納出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結構基礎和發生條件;將細胞置于5%的NaCl溶液、KNO3溶液、尿素溶液中,觀察到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后出現自動復原現象,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出原生質層對不同小分子物質的選擇性吸收,更好地理解原生質層的選擇透過性;探究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程度與蔗糖溶液濃度的關系,學生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改善測量方法,構建出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程度與外界溶液濃度之間的曲線模型,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
五、實驗教學目標
1、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顯微鏡的相結合,經歷探究不同溶質溶液下的植物細胞的變化關系,以及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程度與外界溶液濃度關系的過程,初步利用顯微鏡的APP軟件學會顯微觀察、記錄、測量、統計、繪圖等實驗方法。
2、觀察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現象,分析歸納植物細胞吸水失水的結構基礎和發生條件,理解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及自動復原發生與原生質層對不同物質的選擇性吸收的關系,構建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程度與外界溶液濃度的關系曲線。
3、初步體驗合作探究過程,感悟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點,認識生物與環境的相適應。
六、實驗教學內容
《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學運用了“現象-實驗-結論-探究-意義-應用”的模式,從植物葉片的正常和萎蔫現象引入,通過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現象,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發生的結構基礎、發生條件,并進一步提出值得探究的新問題。分小組探究在不同溶質溶液下的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情況,以及探究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程度與外界溶液濃度的關系。經歷現象觀察、細胞測量、數據分析、歸納總結,理解原生質層具有選擇透過性,認識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點,感悟生命對環境的依賴和適應性,并指導實踐應用。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