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第四節《探究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武漢市第一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第四節《探究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武漢市第一中學
《探究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嘗試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加深對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和暗反應動態關系的理解。
嘗試說出用圓葉片上浮法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實驗原理。
2、能力目標:
通過“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實驗設計和完成操作,掌握實驗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實驗素養;
通過實驗方案的討論和質疑,培養學生的表達溝通能力;
通過對實驗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解決,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能力;
通過對單一因素的分析,舉一反三,培養學生遷移應用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小組操作和討論,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體驗科學實驗的基本過程,體會以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激發學習生物的積極性。 二.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第5章第4節《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中的探究實驗,是學生在學習了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之后對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本實驗利用圓葉片上浮法將光合作用這一不可見的過程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同時深化學生對光合作用這一重要的生物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 學情分析
本課講授對象為高二年級學生,學生對光合作用基本過程和原理已經學習過,也曾經在以往的習題中碰到光合作用影響因素分析的練習題,但未曾親手實驗體驗和觀察光合作用的過程和結果,同時對實驗設計、實驗基本原則也多為停留在書本層面。 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聯系光反應與暗反應過程分析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并引導
學生根據實驗設計基本原則合理制定實驗方案并完成實驗操作,最終解決
實際問題。
難點:正確處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指導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
能動性,讓學生充分發現實驗中的問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嘗試解決。 五. 教學設計思路
提出問題:
可以改變哪些環境因素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確定課題:
選擇光照強度為自變量,探究其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實驗探究:
選擇實驗方法——圓葉片上浮法。分析實驗原理,確定實驗設計方案,學生操作實驗,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拓展延伸:
由實驗結果如何進一步探究更適合的光照條件進一步提升光合作用速率? 其他因素舉一反三,設計實驗方案。
課堂小結: 師生分享收獲體會
六. 教學實施程序 學生活動
教師的組織引導
教學意圖
小組代表分享自學成果,列出影響因素。 分析影響因素與反應式的關系。 回顧光合作用速率的測定方法。 冬季作物生長受影響,可以通過改變哪些環境因素來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以提高產量? (從反應過程分析)為什么這些因素可以影響光合作用速率?(以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為例) 本課選擇光照強度為自變量。
選用什么觀測指標反映光合作用大小?
導入,提出探究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明確探究課題。
確定實驗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實驗原理,了解實驗準備的基本操作,并
觀看視頻,對葉片上浮有感性認識。
結合導學案,分析并簡述實驗原理。
小組代表分享實驗設計方案,其他小組修正。
觀看演示操作及視頻。 放置圓葉片,擺放實驗裝置,打開光源,計時并觀察實驗現象。
依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共同分析。
統計員統計全班數據。小組代表分享本組實驗現象并分析原因,得出實驗結論。 思考回答。
討論實驗方案,并模擬擺放,小組間交流分享。 小結心得。
本課選用圓葉片上浮法測定,簡要介紹方法特點,播放實驗現象視頻。
該方法具體觀測指標是什么?圓葉片為什么會上浮?
實驗方法是手段,科學的實驗還需要嚴謹的設計,本課題該如何設計實驗?教師給出建議方案。
如何獲取圓葉片?如何讓圓葉片下沉?教師動手現場演示及視頻展示 組織學生開始實驗:各小組按預定實驗方案開始實驗操作,提醒注意事項。
在等待現象過程中,觀察學生實驗情況,遇到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或不當的
操作,共同分析探討
三個結果中的最大值對應的光照強度是最適的嗎?能否進一步找到更適宜的光照范圍得到更高的光合速率?
通過光照強度影響的分析,能否舉一反三,設計方案探究其他影響因素?
肯定學生表現,引導學生總結。提出課
后思考。
設計相應的實驗方案,體會實驗設計基本原則的應用。
學生動手實驗,體驗實驗操作過程。
利用生成性問題,引導學生關注實驗的科學性和嚴謹性。
拓展延伸,理論聯系實際,應用所學知識,聯系實驗操作,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課堂小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