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力的分解
所屬欄目:高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物理人教課標版必修1-3.5力的分解-湖南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物理人教課標版必修1-5力的分解-湖南省優課
3.5力的分解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 知道分力和力的分解的概念,強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② 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同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③ 能用力的分解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 經歷力的分解概念、規律和分解依據的學習過程,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認識物理實驗、物理模型和數學工具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作用 ;
② 觀察分析實例,經歷力的分解探究過程,判斷力的分解依據,提高建立物理模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 掌握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 初步體會物理學的和諧美和統一美,發展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② 分析實際問題,關注物理與生活相互聯系,養成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形成科學的研究態度,領略科學探究的意義 。
二、教材分析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就定則而言,一個力的分解有無數個解,教材通過實例來說明力的分解的依據及如何根據力的實際效果來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并用于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有關現象,滲透了物理中的等效替代思想和研究方法的教育。本節課把物理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用物理語言解釋生活現象,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力的作用效果和設計探究性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歸納問題的能力及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有利于達成教學目的。
三、學情分析
通過力的合成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明確了力的特征和力矢量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知道合力與分力的概念、等效與替代的思想,比較容易接受力的分解的含義和遵循的規律,但對力按效果分解的方法較難理解,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資源和多媒體課件,通過生活實例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并通過知識的應用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分析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時也有一定的困難,應適當放慢速度,培養學生作圖的規范性。
四、教學重點
1.在具體問題中正確確定力的作用效果,進行力的分解。 2.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分力,會用三角函數知識計算分力。
五、教學難點
1.分力與合力的等效替代關系。
2.根據力的實際作用效果進行力的分解。
六、教學工具
電子稱、彈簧測力計、小車、鐵架臺、滑輪、鉤碼、細線、薄木板、彈簧、小木棍,橡皮筋
七、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說明 新課引入 力的分解含義和規律 回顧力的合成的知識,引導啟發學生逆向思考,得出力的分解的含義及遵循的規律。 問題一:給定一個力,沒有任何限制條件,如何分解力? 復習力的合成知識,強化等效替代的思想,通過思考,判斷力的分解是
力的合成的逆過程。 通過作圖認識到如果沒有任何限制條件,一個
力的分解有無數解。
多媒體課件展示
力的分解方法 (一)斜向上拉水平面上物體
展示生活實例,引導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幫助學生建立物理模型。 問題二:斜向上的拉力產生了
什么作用效果?
實驗探究一:在水平電子稱上
的小車前端施加一斜向上的拉力,
小車末端與水平彈簧測力計連接,
指導學生記錄施加拉力前和施加拉
力后電子稱和彈簧測力計示數,引
導學生分析拉力產生的作用效果。
對小車同時施加水平方向和豎
直方向的兩個拉力,通過調整,使
電子稱的示數與之前相同,引導學
生體會等效替代的思想。請學生根
據斜向上拉力的作用效果將拉力作
圖分解,并運用數學知識得出兩分
力的表達式,代入實驗數據計算,
得出結論。
(二)斜面上物體的重力
展示圖片,問題三:斜面上物
體的重力有什么作用效果?
實驗探究二:薄木板傾斜后將
彈簧固定在薄木板較高一端,使小
車與彈簧連接后輕輕放在薄木板
觀察生活現象,學會
建立物理模型
思考問題
觀察實驗現象、記錄
數據、分析實驗現象。
通過實驗,根據合力
與分力的效果相同,得出
要將力按效果分解 。
通過知識運用,掌握分解的思路和作圖方法 。
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和力的圖示
實物投影展示實驗儀器、實驗過程和實驗數據。
師生合作完成實驗操作,多媒體課件展示實驗分析思路。
F
θ
G
θ
上,觀察薄木板和彈簧發生什么變化?引導學生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分析物體的重力有什么作用效果,分析后請學生作圖分解。
引導學生觀察,增大斜面的傾角,薄木板和彈簧的形變發生什么變化?啟發學生思考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然后從理論上來分析說明原因。
結合斜面模型的特點,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分析生活中的斜面問題。
綜合以上兩個問題的分析,引導學生總結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分解的一般步驟。
觀察實驗現象,思考、分析問題,練習作平行四邊形、得出結論。
學會將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學會利用所學知識來分析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思考并總結力的分解的方法。
多媒體課件展示引橋和盤山公路圖片。
知識應用
學生自主分析例題,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器材親自感受支架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有什么作用效果,分析過后獨立完成力的分解,請學生展示結果。
借助實驗器材親自感受支架受到的向下的拉力的作用效果,根據作用效果將力分解。
用木棍充當桿,手掌充當豎直墻面,細線綁在木棍一端,木棍另一端抵在手心,細線另一端套在手指上,用橡皮筋套在木棍綁線端向下拉,感受作用效果。
課堂小結
歸納整堂課的知識線索,總結全課內容,突出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總結、梳理本堂課的知識脈絡,對本堂課的學習進行自我小結和評價。 練習與 思考
在雨后鄉間的大道上,有一汽車的后輪陷在濕滑的路面上而拋錨,盡管司機加大油門,后輪仍陷其中,于是司機找出一根長繩,一端系在路旁的樹上,另一端系在車上,并使繩子繃緊,然后在繩子的中央,沿垂直于繩的方向用力拉繩,就可以把車拉出來,試分析原因。
思考、小組討論分析原因。
多媒體課件展示情景圖
課后作業 布置作業:完成思考題及教材第66頁問題與練習的1、2題
課后完成作業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