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一輪復習,共點力平衡
所屬欄目:高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教科版高三物理一輪復習—共點力平衡(第一課時)廣西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梧州高級中學課堂教學設計表
章節名稱 一輪復習——共點力平衡(第一課時)
學科 物理 授課班級 1708班
授課時數 1
依據標準 課程標準:
能用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分析生產生活中的問題 教育技術標準:SETC·S 本節(課)教學內容分析
共點力平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第一冊(必修)第四章的內容,本章是在前面相互作用的知識基礎上提出的物體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平衡態。
在考試大綱中,共點力平衡屬于二級要求,即要理解共點力平衡的確切含義及與其他知識的聯系,能夠進行敘述和解釋,并能在實際問題的分析、綜合、推理和判斷等過程中運用。
在準高三一輪復習階段,不僅要讓學生加深對平衡條件的理解,更是要讓他們學習和掌握解決共點力物體平衡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力的合成法、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等等)。因此,本節課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節(課)教學目標
提升學生物理核心素養:
1、物理觀念:形成物質觀念,能夠選擇研究對象分析;形成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理解共點力平衡的特征:a=0;能夠用平衡條件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2、科學思維:能夠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解決共點力平衡問題,能夠建立物理模型來解決問題。
3、科學探究:具有科學探究意識,能夠通過小組交流與合作進行一題多解,使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處理信息,能夠準確歸納總結解決共點力平衡問題的方法特點及如何選擇。
4、科學態度與責任:通過解題及物理規律的分析總結,正確認識科學的本質,學會合作,能夠基于證據和邏輯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解題規范化訓練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已學完高中物理課程內容,正處于一輪復習階段。對共點力平衡的條件及解題方法已有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統化、網絡化的知識結構。大部分學生對解決平衡問題的四種方法仍不能熟練運用,也不知道何時選用哪種方面更為簡便。對共點力平衡條件的理解是解決該問題的基礎,受力分析是關鍵。在上一節課中已復習了受力分析,學生對受力分析過程步驟已經比較熟悉,但對解決共點力平衡的方法未能建模。在信息技術上,能夠熟練通過平板進行答題、搶答、拍照上傳答案等操作,可以及時反饋聽課情況。
知識點學習目標描述 知識點 編 號 學習目 標層次 具 體 描 述 語 句
知道 平衡狀態的定義 理解 共點力平衡的條件
理解 平衡條件的相關推論 ④ 掌握 處理靜態平衡問題的方法
⑤
理解 處理靜態平衡問題的幾種方法的特點及選用條件 ⑥
應用 能用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分析生產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項 目
內 容
解 決 措 施
教學重點
理解共點力平衡條件,能夠對比選
擇靜態平衡問題的四種方法
1、復習共點力平衡條件,通過提問、舉例讓學生理解共點力平衡的推論
2、通過典例,讓學生以小組活動形式
進行一題多解,自主總結歸納幾種方法的特點 教學難點
應用靜態平衡條件及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典例詳講、課堂習題訓練、高考鏈接、歸納總結、課后鞏固提升的形式突破難點
課前對學生的要求
預習本節課內容,按照學案做好課前導學部分: 1、復習共點力平衡相關知識
2、小組活動:用指定方法對典例進行分析討論,課上展示小組成果 教學媒體(資源)選擇 知識點 編 號 學習目 標層次 媒體 類型
媒體內容要點
教學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結 論
知道
PPT 平衡狀態的定義
J.歸納總結,復習鞏固 E.播放—提
問—講解;
平衡狀態包括靜止和勻
速直線運動,共同特征是
加速度為零
理解 PPT
共點力平衡的條件 J.歸納總結,復習鞏固 E.播放—提問—講解; 平衡條件:F合=0 或Fx=0,Fy=0
理解
PPT、 平板 平衡條件的相關推論
C.舉例驗證,建立概念; E.播放—提問—講解; 三力平衡時任意兩個力的
合力與第三個力等大反向
④
掌握
交互
式一
體機
處理靜態平衡問
題的方法 B.創設情境,引發
動機;D.提供示范,正確操作; J.設疑—展示—討論 處理靜態平衡問題的四種方法及步驟
⑤ 理解
交互式一體機
處理靜態平衡問
題的幾種方法的
特點及選用條件 G.設難置疑,引起思辨;J.歸納總結 B.設疑—播放—討論; 處理靜態平衡問題的四
種方法的歸納
⑥ 應用 平板 能用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分析生產
生活中的問題 K.能力訓練,
引起
思辨;
I.學習者自己操作媒體進行學習;
習題講評、高考鏈接
①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分為:A.提供事實,建立經驗;B.創設情境,引發動機;C.舉例驗證,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確操作;E.呈現過程,形成表象;F.演繹原理,啟發思維;G.設難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開闊視野;I.欣賞審美,陶冶情操;J.歸納總結,復習鞏固;K.自定義。
②媒體的使用方式包括:A.設疑—播放—講解;B.設疑—播放—討論;C.講解—播放—概括;D.講解—播放—舉例;E.播放—提問—講解;F.播放—討論—總結;G.邊播放、邊講解;H. 邊播放、邊議論;I.學習者自己操作媒體進行學習;J.自定義。
板書設計
共點力平衡
關于教學策略選擇的闡述和教學環境設計
借助網絡教室一體機,開展互動課堂教學。
一、通過課前小組活動:每組用不同方法解決典例的共點力平衡問題,在課上展示小組成果并分析總結學生解題方法,讓學生自主歸納對比四種解題方法,構建知識網絡。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和科學探究意識。
二、通過課堂練習,讓學生應用所歸納的知識進行解題,并通過平板提交答案實時反饋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解題及物理規律的分析總結,正確認識科學的本質,學會合作;并根據答題情況讓學生上臺講解,培養學生溝通交流能力,讓學生能夠基于證據和邏輯發表自己的見解。
三、高考鏈接,讓學生體會到這一知識點在高考中的考查形式,并通過教師的講解,進行規范化的答題示范,引導學生構建物理模型并對這一知識點進行綜合提升。
整節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普通教室 □實驗室 □多媒體教室 網絡教室 □其他:(填寫具體要求)
課堂教學過程結構設計
教學 環節
教師的活動
學生的活動
教學媒體(資
源) 的作用和運
用
設計意圖、依據
導入
新課 復習共點力平衡 提問:
1、什么是平衡狀態? 2、共點力平衡條件是什么? 3、物體平衡條件的相關推論有哪些?
學生思考回答。
課件
復習基礎知識
展示小組活動要求:
【典例】如圖,
一個半球形的
碗放在桌面上,
碗口水平,O點
為球心,碗的內表面及碗口光滑。一根細線跨過碗口,兩端分別系有質量為m1和m2的小球.平衡時,質量為m1的小球與O點的連線與水平面的夾角α=60°,請用 法求出兩小球m1、m2的質量之比.
每組用不同方法解決典例的共點力平衡問題,在課
上用平板展示小組成果 課件
平板
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參與課堂
學習 新知
教師點評,引導學生歸納方法特點
學生講解解題方法 學生思考回答
電子白板
培養學生
物理觀念和科學思維
提問:哪位同學可以總結一下解決平衡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和如何選用這
四種解題方法?
點評并總結
學生總結歸納
黑板
引導學生
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總結
鞏固 練習
練習1:如圖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為球心。一質量為m的小滑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靜止于P點。設滑塊所受支持力為FN,OP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F=
mg
tan θ
B.F=mgtanθ
C.FN=mg
tan θ D.FN=mgtanθ
教師提問,引導 學生通過平板提交答案
展示不同答題方法
平板
讓學生學會應用
練習2:如圖,一放置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體在外力F1、F2的作用下保持靜止.已知物體質量為M=3kg,F1=10N,F2=8N,α=37°,β=53°,重力
加速度g=10m/s2
, 求: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師點評學生答案
學生拍照上傳答案 平板 應用
高考 鏈接
(2016·全國I卷)如圖,一光滑的輕滑輪用細繩OO'懸掛于O點;另一細繩跨過滑輪,其一端懸掛物塊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塊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若F方向不變,大小
在一定范圍內變化,物塊b仍始終保
持靜止,則( ) A. 繩OO'的張力也在一定范圍內變化
B. 物塊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圍內變化
C. 連接a和b的繩的張力也在一定范圍內變化
學生拍照上傳答案
平板
通過教師的正確示范,讓學生通過分析
認識到高考題不難,掌握常規解題方法和思路
F2
α
F1
β
D. 物塊b與桌面間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圍內變化
教師講評
課堂 小結
邀請學生總結
學生總結 鍛煉邏輯
思維,理解物理模型
教師總結
課件
展示框架,使整節課的知識一目了然
課外 提升
(2016·天津卷)如圖所示,空間中存在著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電場強度大小為
,同時
存在著水平方向的勻強磁場,其方向與電場方向垂直,磁感應強度大小B=0.5 T。有一帶正電的小球,質量
m=1×10–6 kg,電荷量q=2×10–6
C,
正以速度v在圖示的豎直面內做勻速
直線運動,
求:小球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v的大小和方向?
思考、交流、查閱
學案
提升,讓學生感受到這一知識點在高考
題中的綜合應用,它貫穿了整個高中物理的內容
課后 作業
課時跟蹤檢測(七)
53 N/CE
個性化教學
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所做的調整:
1、課前讓其準備好相關的資料,課堂充分發表意見; 2、準備了一道課外提升題目便于學生自我提升;
3、讓學生課后查找相關高考題分析這一知識點,例如:
(2016·全國卷1)如圖,兩固定的絕緣斜面傾角均為θ,上沿相連。兩金屬棒ab(僅標出a端)和cd(僅標出c端)長度均為L,質量分別為2m和m;用兩根不可伸長的柔軟輕導線將它們連成閉合回路abdca,并通過固定在斜面上沿的兩光滑絕緣小定滑輪跨放在斜面上,使兩金屬棒水平。右斜面上存在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已知兩根導線剛好不在磁場中,兩金屬棒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µ,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已知金屬棒ab勻速下滑。
求:作用在金屬棒ab上的安培力的大小? 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所做的調整:
1、準備了多道基礎的練習題幫助其理解重難點; 2、在學生答題時進行指導;
3、通過平板反饋的答題情況針對薄弱點重點分析; 4、課后進行基礎題練習。 形成性檢測 知識點 編 號 學習目 標層次
檢 測 題 的 內 容
④
掌握
練習1:如圖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為球心。一質量為m的小滑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靜止于P點。設滑塊所受支持力為FN,OP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F=
mg
tan θ
B.F=mgtanθ C.FN=mg
tan θ
D.FN=mgtanθ
⑥
應用 練習2:如圖,一放置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體在外力F1、F2的作用下保持靜止.已知物體質量為M=3kg,F1=10N,F2=8N,α=37°,β=53°,重力加速
度g=10m/s2
, 求: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⑥
應用 (2016·全國I卷)如圖,一光滑的輕滑輪用細繩OO'懸掛于O點;另一細繩跨過滑輪,其一端懸掛
物塊a,
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塊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若F方向不變,大小在一定范圍內變化,物塊b仍始終保持
F2
α
F1
β
靜止,則( )
A. 繩OO'的張力也在一定范圍內變化
B. 物塊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圍內變化 C. 連接a和b的繩的張力也在一定范圍內變化 D. 物塊b與桌面間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圍內變化
形成性評價
總體來說,本節課的課堂形成效果不錯,所要求的教學目標能夠完成,整體的課堂氣氛還不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反饋的選擇題答案來看,大部分同學能夠掌握解決基本的靜態平衡問題的方法。本次的教學以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為目的,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研究來掌握獲取相關的知識和方法,突出“自主、引導、合作”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反思、總結
通過觀看自己的講課視頻以及詢問評委老師的意見,整體的教學設計思路和知識點的講解沒有太大的問題,能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小組課前活動→基礎知識復習→小組展示→典例分析、點評→方法歸納→習題鞏固→高考鏈接→學生總結這些環節,極大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并對本節課的內容起到鞏固提升作用。
通過平板能夠及時反饋學生答題情況,對于一輪復習的學生情況搜集是非常有優勢的。 但在部分教學媒體的使用上還不夠熟練,比如需要放大學生答案和用白板書寫方面不夠流暢,浪費了一些時間,這將是我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應該加強和努力的方向。
感謝、其他
我歷時將近一個月時間終于完成了這次匯報課,在這段充滿奮斗的歷程中,帶給我無限的激情和收獲。一開始選題和構思就花了我很長的時間,一直不知道怎么選擇,我也去問了很多老師,非常感謝組內老師給我的建議。在磨課中遇到了無數的困難和障礙,都在組內老師的幫助下度過了。這次上課要用到平板,很重,搬運很復雜,甚至需要提前準備,將50臺平板一一開機登錄。而且學生也需要提前熟悉平板,所以之前借了5、6次平板來上課,真的非常感謝黃飛燕老師一直來幫忙,也很感謝圖書館的老師也一直幫忙準備。一開始試課的時候,很不成功,下課的時候很多內容沒有講完,這給了我很大打擊。是我的指導老師—潘玉美老師,她在我遇到困難,在我陷入自我懷疑的時候,一直幫助我、鼓勵我。沒有她對我進行了不厭其煩的指導和幫助,無私的為我進行修改和改進,就沒有我這次匯報課的圓滿結束,并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在此,我向指導和幫助過我的老師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