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第四單元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1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教學設計
教學構想: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是粵教版選修教材《新聞閱讀與寫作》中通訊單元的篇目。此文曾獲美國普利策新聞獎。它既具備一篇好的新聞報道所擁有的共性,也有它的獨特之處。作為選修篇目,本文可以讓學生對新聞作品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最大的特色在于突破了“客觀報道”的框架,字里行間灌注著記者強烈的個人情感。它最大的新聞價值在于主題的永恒:引導每一位讀者銘記歷史、反思歷史,珍惜和平,抵制暴力與罪惡。所以教學時把這兩點作為重難點。
根據閱讀的一般規律,初讀文本時,讀者可能對畫面感較強的文字比較感興趣,所以抓住文中畫面感較強的幾個典型細節作為體會情感和探討主題的突破口。 教學目標:
1.通過鑒賞文中典型的細節描寫,領會作者在平靜的敘述中所蘊含的強烈情感,體會本則新聞的獨特之處。
2. 探討本則新聞的主題及其永恒價值。
3. 記住歷史的慘痛教訓,珍惜和平,抵制暴力與罪惡。 教學重難點:
領會作者在平靜的敘述中所蘊含的強烈情感,探討本則新聞的主題及其永恒價值。 教學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作為一篇新聞,標題卻說“沒有什么新聞”,你有沒有讀出新聞?
設計意圖:由別出心裁的新聞標題入手,看似矛盾的表述,激發學生興趣,同時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分析:戰后的奧斯維辛每日接待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者,當年納粹的駭人行徑已經成了“舊聞”。但是面對納粹留下的殘害猶太人的種種刑具,面對數以千計的死難者照片,參觀者會有怎樣的感想和觸動、應該有怎樣的反省和思考,這成了羅森塔爾要挖掘的新聞主題。或許在現在看來,這也毫無新聞可言,因為1970年聯邦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下跪認罪的鏡頭,已成為德國悔過自新的經典象征。但1958年的聯邦德國對納粹歷史更多的是無視、沉默與回避。
二、走進文本
報道中沒有過多渲染已被大家所熟知的奧斯維辛的殘酷、血腥,只有一些令人過目難忘的細節,如:關于布熱金卡的環境描寫,焚尸爐上怒放的雛菊,照片墻上溫和微笑的姑娘,參觀者們的反應„„
品味細節,思考:羅森塔爾想通過這些細節表達什么情感?你讀了這些細節又有什么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品味細節,體會作者在平靜的敘述中所蘊含的強烈情感,進而領會本則新聞的主題。 分析:
(一)關于布熱金卡的環境描寫
第一、二自然段:布熱金卡現在平靜、美好的景象與歷史上的黑暗、殘酷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作者用了“最可怕”和“居然”兩個詞和四個“不該”,表達了對那段噩夢般歷史
2
的強烈否定,他甚至在詛咒那個曾經充滿罪惡的地方,奧斯維辛永遠也不該擁有這些美好的景象,現在再美好也無法掩蓋那段罪惡的歷史。同時,也表現了作者的警醒和擔憂:殘酷的歷史正在遠離,時間會沖淡人們的記憶,美好會掩蓋罪惡。
文章結尾: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意味著和平之光已降臨奧斯維辛,在此飽含了羅森塔爾對和平與幸福的向往。 (二)焚尸爐廢墟上怒放的菊花
這個景象不僅讓參觀者及羅森塔爾終生難忘,也讓我們讀者回味無窮。一邊是充滿死亡氣息的焚尸爐,一邊是充滿生機的怒放的雛菊;一邊是對生命的戕害,一邊卻是生命的頑強綻放。強烈的反差既表達了作者對納粹戕害生命的控訴,也飽含了對生命生生不息的贊美。
(三)照片墻上溫和微笑的姑娘
在一群表情木然的囚犯中,溫和微笑著的姑娘特別引人注目。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沒有痛苦和恐懼的表情,這向我們昭示生命的頑強、堅韌與樂觀,但這美好而年輕的生命已化成灰燼,這難道不是對法西斯最直接、最憤怒的控訴嗎? (四)參觀者的反應
肅穆的步伐、沉重的表情、深入骨髓的驚恐、令人窒息的痛苦以及發自內心的祈禱,所有這些無不昭示著參觀者內心所經歷的巨大震撼,他們體驗到的應該不僅僅是害怕,更多的是感同身受的痛苦,以及苦痛磨折后的反思,這正是每一個善良正義的人們應該感受到的,也是作者想從中挖掘出的現實意義——過去的已經過去,而未來將如何面對,這是人類必須思考的沉重話題。
小結:羅森塔爾在平靜的敘述中盡情表達著對法西斯殘酷罪行的鞭撻和詛咒,表達著對和平與幸福的向往,表達著對人性和美好的呼喚。
他也在以自己的文字撥動讀者的心,引發讀者去思考什么是善與惡,什么是美與丑,什么是戰爭與和平,什么是邪道與天良。
三、觀照現實
• 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和平之光普照世界。《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卻仍然閃耀著 • 永恒的光芒。它的存在價值和現實的意義在哪兒?請談談你的看法。
設計意圖:聯系現實,探討新聞主題的永恒價值,培養學生對和平的熱愛之情。 分析:二戰以來,局部戰爭不斷,國際局勢緊張,各國暴力、血腥事件時有發生„„我們必須記住歷史的慘痛教訓,珍惜和平,抵制暴力與罪惡。
雖然和平之光已普照大地,但我們卻不能忘記人類歷史上無法跳過的那一頁。銘記歷史、反思歷史是一種責任,是每一個有良知的人所必須承擔的,也是一個有責任感的民族所必須承擔的。
尤其是對于經受了巨大災難的中國來說,對災難的記取是為了更好地前行,銘記歷史是我們不斷奮進的動力。
魯迅曾經說過:“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現在的我們雖然與那段歷史沒有直接的關系,但那段歷史使我們開始了關于生命的思考、關于人性的自省。 四、獨特感受
請在劃橫線處寫下自己的獨特感受。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有的是 ;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有的是 。
設計意圖:深化學生對本文新聞價值的獨特認識,同時訓練學生精煉表述的能力。
3
五、推薦閱讀 (一)文學作品
1.《納粹與理發師》
作者:[德] 埃德加·希爾森拉特 譯者:安妮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2.《命運無常》
作者:[匈牙利] 凱爾泰斯·伊姆萊 譯者:余澤民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3.《安妮日記》 作者:[德]弗蘭克 譯者:李文雅、張霖源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二)影視劇作
《辛德勒的名單》 《美麗人生》 《鋼琴家》 《灰色地帶》
《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