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邏輯謬誤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信息素養提升實踐融合創新應用教學案例(安徽)高中語文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發現潛藏的邏輯謬誤》教學設計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信息素養提升實踐融合創新應用教學案例(安徽)高中語文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發現潛藏的邏輯謬誤》教學設計
《發現潛藏的邏輯謬誤》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學習并運用邏輯基本規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2.了解并識別違背這些規律造成的邏輯謬誤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并運用邏輯基本規律
2.了解并識別違背這些規律造成的邏輯謬誤
教學課時:1
教學方法:依托智慧課堂系統和平板,進行評論區討論、觀看視頻、現場做題、連線、填空等
教學流程:
一、視頻導入,激趣引思
導入:觀看視頻并對自己支持的觀點投票。
學生活動:1.觀看視頻 2.學生利用平板投票
過渡:從投票結果可以看到,莊子的話并不能完全服眾,那到底莊子的話,對不對呢?學我想,學完今天的內容,大家就有答案了。
二、明確目標,走進邏輯
(一)展示教學目標
1.學習并運用邏輯基本規律 2.了解并識別違背這些規律造成的邏輯謬誤
(二)闡釋邏輯概念
學生活動:齊讀課件中關于邏輯概念的介紹。
“邏輯”這個語詞由源于希臘文logos(邏各斯),原指思想、理性、言詞、規律性等。《現代漢語詞典》認為邏輯是思維、客觀規律或專指邏輯學。在今天這節課里,我們所說的邏輯是指特指思維。
三、學習規律,初辨謬誤
1.學生齊讀同一律、概念和命題的定義并操作平板將相應對象進行分類。
2.介紹同一律的要求及違反它造成的謬誤:
(1)同一律的要求:
1)同一概念或命題的內涵和外延必須保持同一
2)命題確定且保持同一
違反以上要求就會犯偷換概念的邏輯謬誤
(2)學生活動:利用智慧課堂討論板,討論例題是否符合同一律要求。
例:“人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張三是人,所以張三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 。”
明確:不符合,因為“人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這句話中,人表示的是整體概念上的人。是人類這個種族;“張三是人”中的人,表達的是個體概念上的人,是一個人。這兩個“人”字雖然寫法相同,但是表達不同的概念。所以這句話實際上違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謬誤。
例:小明:學外語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可以拓展圈子和眼界,增加知識
小強:你這是丟掉了根本,漢語和老祖宗的文化都不學了,我們中華民族靠什么崛起呢?
明確:小強把“學外語”歪曲并引申為“只學外語不學漢語和老祖宗的文化”。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謬誤。
-
學生活動:利用智慧課堂討論板,交流這節課開頭的對話是否符合同一律的要求。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明確 惠子問的是“你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把“安“解釋為怎么,問的是原因。而莊子把“安”理解為哪里,回答“是在濠上這個地方知道的”,是答地點,莊子偷換了“安”的概念,答非所問,違反了“同一律”。
-
學生活動:觀看“矛與盾”的動畫
-
學生齊讀不矛盾律的概念: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矛盾關系或反對關系的思想不能同時是真的。違反了不矛盾律,則會造成自相矛盾的邏輯謬誤。
-
教師補充介紹矛盾關系和反對關系
矛盾關系是指兩個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這兩個概念的外延之和等于它們屬概念的全部外延。
反對關系是指兩個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這兩個概念的外延之不等于它們屬概念的全部外延。
-
學生活動:思考兩個句子是否符合不矛盾律,并在智慧課堂系統填入相應的選項
(1)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幸免的一個。
(2)如果大家都動手大搞衛生,那么我們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
明確:前一句中的所謂“死難者”指的是已經死去的人,而“幸免的一個”則指沒有死去的人。這樣,“他”既是“死難者”,又是“幸免的一個”,這是自相矛盾的。
“健康”和“疾病”是兩個語義相反的語詞,表達的是兩個互相矛盾的概念,但在這句話中,對二者同時予以“保障”,自然也就違反了矛盾律的邏輯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邏輯謬誤。
-
教師介紹排中律的概念和要求:
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時是假的。不矛盾律的要求是具有反對關系和矛盾關系的概念,不可以同時為真,而排中律的要求是兩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時是假的。如果違反了排中律,則會產生“模棱兩不可”的邏輯謬誤。
2.學生活動:利用智慧課堂討論板功能,對下面的對話發表自己的觀點。
對話:
小孫、小李兩人都在閱讀《鄉土中國》這本書,兩人在一起交流學習情況。
小孫問:“你已經把《鄉土中國》這本書通讀了一遍,是嗎?”
小李答:“誰說我已經通讀了一遍?”
小孫問:“這么說,你還沒有把這本書通讀過?”
小李答:“我也沒說我沒有通讀過。”
明確:在這段對話中,小李既否定了讀一遍又否定了沒讀一遍,就讓人十分糊涂,到底是讀了沒有讀,很明顯違反了排中律,造成了“模棱兩不可”的局面。
-
學生活動:比較不矛盾律與排中律,并利用智慧課堂系統進行填空。
教師介紹充足理由律并總結。
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一)發現生活中的邏輯謬誤
學生活動:利用智慧課堂系統將句子與相應的邏輯謬誤連線。
練習:
1.魯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讀完的,《孔乙己》是魯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讀完的。
2.我基本上完全同意他的意見。
3.我是不贊同背誦的,但也不贊成不背誦。
明確:第一句里有兩個“魯迅的作品”,第一是指魯迅所有的作品,第二個是指魯迅的一部作品。這兩個不是同一個概念,違背了同一律,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謬誤。
第二句,既肯定基本上又肯定完全,違反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邏輯謬誤。
第三句,同時否定背誦和不背誦,違反排中律,犯了模棱兩不可的邏輯謬誤。
(二)完成簡單的推理
學生活動:利用智慧課堂系統,選出正確答案
某高校要從甲乙丙丁四人中選出一人出國深造。有ABCD四人猜測究竟誰能選中。
A說:甲選不中。
B說:丁能選中。
C說:丙能選中。
D說:丁選不中。
結果,只有一人沒有猜對。
請問,被選中出國者是誰?
明確:BD兩者的話是矛盾的,其中必有一人沒有猜對。按照題意,A和C的分析都是正確的。所以,丙被選中出國。
作業:請同學們找到范文中不合邏輯的地方,并嘗試修改。
板書設計:
發現潛藏的邏輯謬誤
同一律 偷換概念
不矛盾律 自相矛盾
排中律 模棱兩不可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邏輯謬誤”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信息素養提升實踐融合創新應用教學案例(安徽)高中語文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發現潛藏的邏輯謬誤》教學設計”,所屬分類為“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信息素養提升實踐融合創新應用教學案例(安徽)高中語文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發現潛藏的邏輯謬誤》教學設計”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