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社會歷史的主體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二《生活與哲學》第十一課第二框社會歷史的主體 -浙江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二《生活與哲學》第十一課第二框社會歷史的主體 -浙江省臺州市第一中學
《課題名稱》教學設計
教學題目 社會歷史的主體 所選教材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四第十一課第二框
一、學習內容分析 1.學習目標描述
知識與技能:
1、理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2、理解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和意義。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看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初步形成對社會歷史發展總趨勢的正確認識和堅持群眾觀點、群眾路線處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堅定群眾立場,堅持群眾路線,牢固群眾意識,自覺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培養尊重勞動、熱愛人民、熱愛家鄉的情感。 2. 學習內容與重難點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是介紹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中關于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的觀點。本框題共有兩目組成,兩目內容呈遞進的關系:第一目主要講述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教材從人民群眾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角度分析了該觀點;第二目是在第一目的基礎上得出方法論——要自覺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項目
內容
應對措施
教學重點 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
舉例說明 教學難點 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思考探究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我所教的是來自新疆的內高班同學。他們學習積極性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及歸納綜合的能力,對社會生活有一定的感性及理性認識,但相對來講知識面較窄,對于課本以外的歷史與時政內容了解較少。此外,對部分少數民族學生來說也存在一定的語言障礙。
三、流程規劃與活動設計
教學環節 知識點與
教學內容 呈現方式(如圖片/視頻等)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與效果
導入
圖片
提問:面對我國正在召開的“一帶一路”峰會,如果要讓你選擇一樣東西來作為代表中國的名片,你會選擇什么?
思考并回答
通過時政熱點激發學生興趣,引出中國的新名片高鐵
授課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圖片 案例 提問:你知道一架高鐵由哪些部分組成嗎
材料:展示高鐵部件圖
總結:物質財富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創造
思考并回答
理解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視頻 案例
材料一:播放“大國工匠”寧允展視頻
提問:看完視頻你有什么感悟
材料二:展示大國工匠寧允展與周東紅的三組案例 提問:結合課本知識,三個例子分別體現了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創造者的哪個方面
觀看視頻 思考并回答
從寧允展的“工匠精神”中理解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通過案例比較學會分析人民群眾的生活實踐是精神財富的源泉;人民群眾為精神財富提供物質基礎;直接創造精神財富三者的區別
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圖片 案例
材料一:140年前英國為掠奪財富,在中國修建了第一條鐵路
材料二:當年中英簽訂合作協議,中國幫英國修建高鐵 提問:1.這一百多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哪些變化? 2.這些變化是由誰來推動的?
閱讀材料 思考并回答 通過比較找到中國在社會性質與經濟制度上的變革;并進一步看到人民群眾在社會變革中發揮的決定性作用 人民群眾的含義 圖片 案例
提問:革命時期的漢奸屬不屬于人民群眾?
毛主席屬不屬于人民群眾?
我們屬不屬于人民群眾?
閱讀課本知識
分析案例并回答 通過自學和三組例子的比較分析,掌握人民群眾的含義
堅持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
圖片 分組討論
材料:臺州市參加全國文明城市評選 活動:針對臺州市在文明城市評選中存在的問題,談談你有什么建議
分組討論 總結發言 通過討論讓學生自己掌握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的內容。結合身邊實際,理解為什么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并加以運用 總結 圖片
總結:國家如同一架高鐵,要順利運行離不開各行各業人民群眾的支持。每個微小的個人,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中國的歷史
四、評價方案設計
1.評價形式與工具( AB )可多選
A.課堂提問 B.書面練習 C.制作作品 D.測驗 E.其他 2.評價量表內容
配套《作業本》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