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法律救濟,訴訟的基本程序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政治選修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專題六法律救濟第三框 訴訟的基本程序-浙江- 安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政治選修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專題六 法律救濟第三框 訴訟的基本程序-浙江- 安吉
人教版選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識》
專題六 法律救濟 第三框 訴訟的基本程序
一、教學內容分析
《訴訟的基本程序》是人教版《生活中的法律常識》第六專題第三框。本框內容在專題六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在了解了什么是法律救濟、法律救濟的方式、公民在訴訟中的權利和義務的基礎上,本框圍繞“訟的基本程序”這一主題設計了“管轄”、“起訴與立案”、“開庭審理”三目知識,旨在培養(yǎng)學生對法律程序的尊重意識。同時,也為后面提高舉證能力、發(fā)揮律師作用等相關內容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法律課堂的案例多來自生活,學生比較感興趣,具有較強的探究欲望和認知能力,具備一定的小組合作、交流探討的活動經驗。但由于初步接觸法律知識的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還需要教師的引導點撥,將抽象的概念融入到具體的案例中分析理解。 三、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了解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及管轄;知道起訴及法院受理訴訟的條件和程序;了解開庭審理的基本程序;知道我國的兩審終審制。[來源:
2.能力目標:根據“民事起訴狀”樣本,結合實際案例書寫簡單的民事起訴狀;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依法解決糾紛的意識,尊重法律,尊重法律程序;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態(tài)度,尊重程序,按程序辦事。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訴訟的基本程序 2.教學難點:人民法院的管轄問題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包括學生的學習準備和教師的教學準備。學生方面,引導學生閱讀預習教材,查閱有關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資料,了解法庭訴訟的一般程序等;教師方面,設計好本堂課的思路,同時收集民事起訴狀范本、程序訴訟法等相關資料。
2.教學方法
情境創(chuàng)設法、問題教學法:教師針對重點、難點問題,設置能引起學生興趣和關注的
2
情境,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并大膽質疑,引發(fā)學生思考與探究。
案例探究法,通過設置案例探究所學知識,同時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合作精神。
3.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教材、參考資料等。 六、教學過程設計及意圖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家好!歡迎來到馬老師的“法律小課堂”。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聊聊“老王的那些煩心事”。 (二)講授新課
1.投告有門——管轄
煩心事兒一:老王和老李是好朋友,老王住在西城區(qū),老李住在東城區(qū)。2016年12月1日,老李問老王借了2萬元急用,約定一年后還錢,并寫了借條。到期限后,老李一直以各種理由拖延還錢。為了這事,一對好朋友反目成仇。實在沒辦法,老王想著:我能不能去法院告老李呢?
教師設問:1.老王能去法院起訴老李嗎?
2.現實生活中所有的糾紛都需要或者都能去法院處理嗎? 3.為什么老王可以呢? (學生短暫議論交流)
教師:現實生活中的糾紛既不可能也沒必要都由法院通過訴訟程序解決。糾紛是不是應該由法院來處理,這就涉及到“受案范圍”問題。——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見PPT)老王與老李的糾紛是民事訴訟中的債權糾紛,屬于人民法院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所以老王能去法院起訴老李。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老王的煩心事兒”,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回顧前面所學內容,明確訴訟是解決糾紛的最后途徑,使學生了解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問題。)
教師:操心的老王不僅煩心著自己的事,也想問問身邊的這些糾紛是不是都可以到法院提起訴訟?
(1)隔壁老張對公安局對其作出行政拘留十天的決定不服。
(2)老王女兒的公司與某國一公司簽訂了一份玩具加工合同,由于我國與該國終止了外交關系,致使合同無法履行。
(3)老王兒子對工商局拒發(fā)營業(yè)執(zhí)照不服。
教師:請同學們查閱一下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幫老王分析一下。 (設計意圖:通過查閱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
3
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加深學生對訴訟主管范圍的了解。)
煩心事兒二:老王決定要去法院起訴老李,“告狀”要有“狀紙”,可這起訴狀該怎么寫呢?同學們,你們能幫老王寫一份起訴狀嗎?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各小組組長負責記錄和發(fā)言)
(設計意圖:通過“老王”的案例讓學生撰寫起訴狀,旨在讓學生了解民事起訴狀的基本格式,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寫作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同時,通過起訴狀基本格式的分析,設問引出老王該向哪個法院起訴,即人民法院的管轄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分析:管轄是在確定糾紛歸法院解決的前提下,依法確定同級法院或者上下級法院之間受理一審案件的分工和權限。我國的法院分為基層、中級、高級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級,分別管轄縣區(qū)一級、全市、全省和全國影響的案件。絕大多數的普通案件都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這些是在法院的上下級之間確定管轄權,屬于級別管轄。
地域管轄:確定某個一審案件應該由哪個地區(qū)的法院來管轄。
刑事訴訟的立案管轄:主要解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方面的權限或職責劃分,確定哪些刑事案件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或者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哪些案件不需要偵查直接由人民法院直接立案審理。(童童案例:刑事訴訟的立案管轄。童童父親涉嫌虐待罪,可以到法院告他。)
(設計意圖:對應“老王的煩心事”的情境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具體案例中的法院管轄問題,進一步學以致用。)
2.告狀有道——起訴與立案
教師:寫好起訴書,老王向東城區(qū)人民法院提交了起訴書,這“狀”就算告上了嗎? (學生閱讀教材回答)
教師引導歸納:起訴并不必然導致訴訟的成立。我國實行立案登記制。對起訴、自訴,人民法院一律接受訴狀。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應當當場予以登記立案;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則不予受理。
教師:人民法院當場予以登記立案,老王心里特別有底氣,開心地和老伴說:“法院都給我立案了,肯定支持我的請求,讓老李還錢!”同學們,你們覺得呢?
(學生思考后回答)
教師:原告老王向法院提交起訴書,法院登記立案后,把原告提交的起訴狀副本發(fā)送給被告老李。被告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提出答辯狀,由法院把答辯狀副本送交給原告。老王擔心:老李不提交答辯狀,法院是不是就不能開庭審理了?
學生:不是,即使被告不提交答辯狀,也不影響法院審理的。
(設計意圖:通過“老王煩心事兒”的情境進一步展開,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了解起訴立案環(huán)節(jié)的基本程序。)3.法槌響起——開庭審理
教師:老王收到了法院確定的開庭日期,一直心里慌慌的:從來沒有經歷過法庭審理,電視里看到的情景都是很莊嚴肅穆的樣子,到時候出錯、鬧笑話怎么辦?這法庭審理到底都有哪些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干點什么呢?讀高中的小孫子正好學法律常識,興致勃勃地找來幾個同學,給老王排練一下開庭審理的過程。
教師:(PPT呈現模擬場景)由于也是剛接觸法律知識,小小王和同學模擬的場景中有一些錯誤,你能幫忙指出來嗎?
(學生討論交流、發(fā)言)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使學生對開庭審理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有一個直觀的了解,進一步懂得開庭審理程序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對法律程序的重視,破除“重實體、輕程序”的傳統觀念。)
教師:真正到了開庭的時候,老王信心滿滿,沒想到庭審的時候關鍵的證據——借條出了差。證據不足,法院駁回了老王的訴訟請求,老王敗訴了。老王繼續(xù)煩惱中……老王不服法院的判決,怎么辦?
學生:公民有上訴的權利,一審結束后,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或裁定的,有權提起上訴,啟動二審程序。
教師:上訴后因為沒有有力的新證據,老王仍然敗訴。這時候的老王還能再上訴嗎?為什么?
學生: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因此二審裁判就是終審裁判,當事人不能再上訴。 教師:孫子小小王說,我國還有再審制度,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所有的案件都能申請再審程序嗎?什么情況可以申請再審?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認為二審裁判確有錯誤或者發(fā)現已經生效的裁判在認定事實或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的可以申請再審。再審程序即審判監(jiān)督程序,是糾正二審生效裁判錯誤的特殊補救程序,不是審理案件的必經程序。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知識的興趣,了解我國的兩審終審制,旨在培養(yǎng)學生結合具體案例情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明確證據的重要性,為下一框“證據”的學習埋下伏筆。)
(三)課堂小結:雖然沒能打贏官司,老王心里不痛快。但是老王覺得通過這件事也學到了不少法律知識:管轄——弄清受案范圍,向有權管轄的法院起訴;起訴——法院審查決定是否登記立案;開庭審理——庭審5個階段,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而通過今天的學習、實踐,也讓我們更加堅定對法律的信仰,知法律于心,守法律于行,自覺做一個懂法、守法的好公民。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宣傳所學的法律知識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四)課后作業(yè):請每位同學編寫一份關于訴訟“打官司” 的宣傳標語或者順口溜。
5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小結,總結強化認識,同時課后作業(yè)的設計,旨在進一步樹立學生的法治意識,學以致用,將法治觀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七、教學反思
本堂課的教學設計圍繞“老王的煩惱事兒”,結合課本相關知識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貼近生活。不僅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更能落實知識于教學中,體現了以學定教的生本課堂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堅持教師的課堂組織引導作用,采用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變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知識的建構主體。
但是作為普通高中教師,對專業(yè)的法律知識掌握理解有限,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后,教師的點評缺少一些專業(yè)的提升。“開庭審理”具體過程的知識多而瑣碎,如何在課堂上更好地呈現、解決這一知識,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