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畢業啦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第13課《畢業啦》黑龍江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第13課《畢業啦》黑龍江省級優課
《畢業啦》教學設計
《畢業啦》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課程,針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效果的預想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的義務教育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13課。小學生即將結束六年的小學學習生活,告別母校,在畢業前夕,每位學生都很有感觸。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中對“綜合•探索”領域表現的學習要求,本課鼓勵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利用合適的工具媒體,制作形式多樣的畢業紀念品(也可將自己滿意的美術作品裝飾加工成畢業紀念品),策劃、開展豐富多彩的畢業告別活動,表達學生對小學生活的懷念,對未來學習生活的憧憬,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將美術知識與生活結合,學會用美術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
從教材可以看出,畢業紀念品的形式多樣,有繪畫作品,有感恩卡,有立體手工制作。其中,感恩卡的設計創意巧妙,制作方法各異,可畫,可拼貼,可文字表達,能夠為學生創作提供借鑒。學生可把曾經創作的優秀美術作品裝飾成精美作品,還可以將生活中可利用的廢舊材料巧妙制作成有趣的作品。
師生共同策劃畢業告別活動。教師通過合影、互贈禮物、說心理話、展覽作品等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回憶小學美好的學習生活,表達豐富的思想情感,讓畢業活動成為學生情感與學習的新起點。
本課的教學從學生制作的眾多作品中以合作小組為單位選出一件或一件以上的攝影作品,結合牡丹江教育云空間的系統平臺,把精選出的作品上傳至教師在任務中心里下發的課堂任務中,在關聯任務的綜合評價中學生可進行自評、學生之間互評、家長給予評價、教師進行點評。在這一過程中,增進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六年學習中難忘的瞬間再現,引導學生回憶感受,充分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和表現欲望,啟發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使學生在這次課堂中升華情感,讓畢業成為學生小學學習生活中閃亮的一筆。同時,也促進了家校合作,教師、家長、學生同時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是《義務制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規定的第三學段的第二年,學生們表達性自我表現的意識基本形成,主觀意識較前兩個學段有明顯的加強,課標中提出,課堂中主要的任務就是運用線條、形狀、色彩等造型元素與相關美術知識技能,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能力,傳遞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看,六年級學生的自主意識基本形成,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意識都逐漸完善,同學們希望自己像成人們一樣去表達,但是尚力不從心,為此在教學中我們順勢而為,從技巧方面,幫助同學們找到并鞏固已經感受認識的造型元素,鞏固能幫助自己表達的形式美元素。在本課中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愛的工具媒材,能夠張顯個性、自由發揮,學生會直接進行判斷分析,進而產生聯想與想象,呈現有創意的畢業紀念作品。
三、教學目標
1.運用已學過的線條、形狀、色彩等造型元素與相關美術知識技能,選擇自己喜愛的工具媒材,利用色彩與材料創作簡單而有創意的畢業紀念作品。
2.與同學合作策劃畢業告別活動,在活動中通過互贈禮物、展覽作品,感受和分享彼此的快樂,以各種形式發表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感恩的情感,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認識美術與生活、美術與藝術的關系,增強學習美術的興趣,以及對藝術的感受力與創造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綜合運用已學的美術知識,采用多種媒材進行多樣藝術形式的創作,表達自己畢業時對小學生活的懷念。
難點:策劃開展豐富多彩的畢業告別活動,進行畢業美術作品展示活動,表達自己的情感。
五、教法、學法
運用“講授法、觀察法、比較法、欣賞法”等方法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利用多種媒材和多種創作方式創作出有創意的美術作品。
運用“啟發法、提問法、聯想法、討論法”等方法,使學生能夠策劃開展生動的畢業告別活動,積極參與并通過活動表達自己的情感。
運用“示范法、合作法、實踐法、評論法”等方法,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體會美術與生活、美術與藝術的關系,讓學生情感得以升華。
六、教學過程(2課時) 第1課時 (一)導入階段
1.欣賞課件。(把往屆畢業生留給母校的紀念品、紀念冊、紀念卡、相冊等美術作品制作成課件 配樂:畢業歌)
2.教師引導:親愛的同學們,今天,大家帶著對同窗的情誼,懷著對母校的留念,期待著對美好未來的向往,站在了小學畢業的舞臺上。六年來,你們在這里學習成長。聆聽老師的教誨。今天讓我們懷著這份感恩與感動來親手制作禮物送給彼此。
3.出示課題—《畢業啦》 (二)講授新課階段
1.教師出示班級一些學生剛入學的照片來讓學生猜猜是誰,并與現在的照片作對比,讓學生感受成長的變化。
2.教師講述一些難忘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與變化,并請學生談自己或同學的趣事,通過學生真實情感的體驗,引導學生思考,并對自己的未來進行暢想。
3.學生欣賞教材P30、P31的多種作品,如感恩卡、裝飾后的繪畫作品以及手工制品等,教師引導這些作品能表達我們什么樣的感受(生答:可以表達感謝、歉意、懷念、不舍、期望等情感)。通過欣賞、分析讓學生直觀感受美術作品的多樣性,認知如何運用作品表達自己的情感,啟發學生思想,為實踐提供更多的幫助。
4.師生分析作品的制作方法,繪畫、立體制作、設計、裝飾、廢舊材料創意設計等方法。通過此情節,將已學過的相關美術知識進行梳理、復習。 5.學生小組討論自己想做的紀念品,并提出自己認為有難度的地方,師生共同研究解決,如色彩、字體、手工技法、裝飾方法等六年中曾學過的美術知識的應用。通過師生討論教師把自身容入到學生當中,只給簡單的引導和示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自行解決制作難題,激發制作興趣。
(三)藝術實踐及發展階段
學生嘗試用照相機(平板電腦等)拍攝校園事物的局部,也可以拍攝校園的一角(可小組為單位進行),并給作品起名字。
(四)展示與評價階段
提出本課課題:在過去的六年,我們收獲了很多。讓我們一起動手用最想用的表現形式,為我們小學學習生活留下最精彩的紀念吧。
學生可分組制作如感恩卡、畢業紀念品、各種材料創意作品等手工美術作品。(學生把想說的心理話,作品的設計意圖、思維等通過語言、文字的形式給予自己的作品注示,并在第2課時中作品展示環節進行闡述。
(五)課后拓展
學生利用牡丹江教育云空間這個平臺,把制作好的美術作品通過拍照的形式進行上傳至個人資源中心,以及教師所下發的任務中心中的要求給予反饋,并在綜合評價中給自己的作品進行自評、對其他同學的作品進行互評,同時,教師和家長都可以參加評論。
第2課時 (一)導入階段
1.大屏幕展示學生完成并上傳至云空間的作品。 (二)小組討論
1.教師啟發:在即將分手的今天,同學們精心制作了這些禮物。你最想送給誰?和他(她)有什么心里話要講?(學生說心里話、送禮物、送感恩卡,給老師、學校送上最優秀的作品)
根據學生的表達,教師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表現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成果展示,共享快樂
1.教師協助學生把作品布置在前方展臺上,形成小型的美術作品展。 2.老師也親手制作了一個小禮物送給大家---在數萬張的照片及視頻當中,精選出咱們班級這六年來的精彩瞬間,制作了一個電子音樂相冊。
請大家共同欣賞!
3.同學們,我和你們一樣,都是在2011年來到立新這片沃土,那時你們還是一年級的“小豆包”,我也是初到立新的新老師,咱們從一、二年級的線描畫,到三、四年級的“吹塑版畫”,到現在還在進行的龍鳳字學習,還有正常美術課之外的班級各項活動,例如家長會、運動會等等。我們共同度過了2000多個日子,我看著你們一天一天的長大,你們也陪伴著我一天一天的成長,今天你們馬上要離開這個校園,還真有點舍不得呢!借著這次“新芽杯”的賽課,和大家告個別,我這快40歲的人還是新芽,你們頂多算是個嫩芽,未來的路還很廣闊,還需要砥礪前行,希望你們學業有成、前程似錦!有一天我們可以驕傲的說XXX是我們立新的學生、是我教過的學生,當然我們也會繼續努力,在將來的一天,你們也會同樣驕傲的說,我是在立新畢業的,我的老師是XXX!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走向美好的未來!
同學們,現在讓我們拿起手中的平板,來到我們的操場中,去最后一次記錄這即將離開的校園吧!
(四)課后拓展
把拍攝的校園風景或師生合影上傳至牡丹江教育云空間。 七、教學反思
本課能夠根據新的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層次考慮,用多種的教學方法來使學生達到基本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充分利用六年以來學過的各種美術知識進行創作。并結合牡丹江教育云空間這個平臺,使多元化評價更上了一個臺階,并且對于學生作品的保存提供了保障。教師在授課中展示多種形式的優秀作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啟發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創作簡單、新穎的畢業作品,在展示的過程中,通過拍照留念、互贈禮物、
學心里話等環節,使課堂活動豐富多彩,讓學生在活動中升華情感,讓畢業成為小學學習生活中閃亮的一筆。
信息化的應用使教學更多樣化,本次結合平板電腦和牡丹江教育云空間的現代化設備和信息化技術來進行本課的教學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在以往沒有能夠借鑒的經驗中,進行創新也是冒著較大的風險,課堂中的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包括設備的使用、全新的評價模式、學生作品的不可控性等等,都考驗著教師的教育機智和底蘊(在《尋找美的蹤跡》一課中,已進行了初步初試,發現了許多的問題,在本節課中加以改進)。上節課的嘗試也得到了學校領導的肯定和支持,教育不能為了穩妥而固步不前,我們要勇往直前,把以往的教學經驗和現代化的設備、理念結合起來,形成更適合孩子們成長的沃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