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哈哈鏡,笑哈哈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美術嶺南版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點線色你我他6哈哈鏡,笑哈哈-廣東省 - 河源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小學美術嶺南版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點線色,你我他 6. 哈哈鏡,笑哈哈-廣東省 - 河源
美術教案
一年級上冊
主題---《哈哈鏡,笑哈哈》
學科 美 術
班 級
一年級
課 題
《哈哈鏡,笑哈哈》 課 型 設計·應用
教材分析
本課是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第一冊第二單元的第七課《哈哈鏡笑哈哈》。哈哈鏡不但是學生熟悉的物體,更是由于它能使鏡中人物“變形”而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本課嘗試以 “美術與科技”
為切入點,以哈哈鏡凹凸面能使物體“變形”的科學現(xiàn)象,引導學生制作一張會變化的畫,使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學問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學習者情
況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能觀察自然與環(huán)境的形、色、聲、光之變化,喜歡動
手接觸多種藝術媒材,初步認識自我,體會親情,有多感官感受和
自我表現(xiàn)變化之美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哈哈鏡的原理,能掌握“折疊”與“添加”的方法,感受粗淺的“夸張變形”的藝術手法;
(2)能運用“點、線、色”等語言裝飾畫面。. 2.過程與方法:
(1)在嘗試探索中掌握“折疊和添加”的方法;
(2)在“大膽表現(xiàn)”中運用點線面畫出人物并進行裝飾。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對身邊事物引起興趣和好奇;
(2)大膽自由地把所感所想表達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教學要點
1. 1.重點:
(1)掌握“橫折、豎折和添加、連接”的方法,做出一張會變化的畫;
2. 2.難點:
(1)創(chuàng)造新的“折法”如斜折法等;
(2)感受粗淺的“夸張變形”的藝術手法。 3.興趣點:
(1)探討哈哈鏡的奧秘;
(2)自己能制作會變化的畫;
(3)借助不銹鋼勺子,觀察“凹凸面”對物象產生的“變形”現(xiàn)象。
教具、學具 教科書、多媒體課件、教案、范畫 教學方法 觀察法-比較法-探究法-體驗法-運用法 教學模式 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思維-操作體驗-評價拓展
教學過程及教師活動設計:
1. 引入:(3分鐘)
1. 欣賞:動畫兒歌《哈哈鏡》視頻短片 2. 回答問提:你看到什么了? 3. 引出課題:《哈哈鏡,笑哈哈》 二.課堂發(fā)展:(10分鐘) 1. 觀察與思考:
(1)觀察:圖片《哈哈鏡里的小男孩》,小男孩有哪些變化?(胖了?扁了?細了?長了?)
(2)思考:鏡中的小男孩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是否跟鏡子有關系?鏡面) 2. 欣賞與比較:
(1) 欣賞:(通過變魔術)展示兩張小女孩頭像和全身人物范畫。
(2) 比較:這兩張作品有何不同?給你的感覺是怎樣?(畫面效果:夸張,變
形……) (3) 問:作品中,老師用了什么方法使女孩子的臉變長?使女孩子變胖的?(折
疊方法。老師又是采用什么 “添畫”方法讓畫面豐富起來呢?(美:點、線、面、圖案) 3.嘗試與思考:
(1) 嘗試:橫折與豎折兩種折疊方法。(教師示范指導折疊方法) (2) 思考:先折后畫,還是先畫后折? 4.創(chuàng)作過程:
(1)折疊-起稿-打開-添加-裝飾-成畫 三.操作體驗:(20分鐘) 1.課堂作業(yè):
(1)根據(jù)“折疊-起稿-打開-添加-裝飾-成畫”的步驟及折紙?zhí)懋嫷霓k法,變變魔術,變出一張會變化的畫。
四.展示學生課堂作業(yè)并評價+課堂小結(4分鐘) (1)采用互評+自評+教師評價方法。 五:課后延伸:(3分鐘)
(1) 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像哈哈鏡一樣呢? (2) 欣賞豆兒動畫短片
(3) 只要用心,生活中還有很多奇妙的東西等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呢。當你發(fā)現(xiàn)了什
么好玩又神奇的東西時,記得和同學、朋友和老師分享!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