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化平凡為神奇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化平凡為神奇》福建省 - 廈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化平凡為神奇》福建省 - 廈門
第13課 化平凡為神奇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欣賞認識創意手工。初步了解創意手工的基本方式,學習選擇合適的材料大膽表現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欣賞、感受、并嘗試運用各種廢舊物品的質感、顏色、形態等特點進行創作,激發學生“化平凡為神奇”的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認識美術與生活的關系,培養學生用不同材料美化生活的能力,促進環保意識的養成。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欣賞、探究、討論,了解創意手工的基本方法,形成“化平凡為神奇”的創新意識
教學難點:如何根據材料特點進行創意聯想并制作。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1)考一考:垃圾分類知識
出示垃圾分類箱(只有顏色無標志)。考一考學生對于垃圾分類知識的掌握。
師小結:看來,大家對垃圾分類的知識掌握的還真不少。剛剛同學們說了很多生活中的廢舊物品,事實上大家也把它們帶到了咱們的課堂上。那么,在我們的美術課上,這些廢舊物品可以做成什么呢?這就是咱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2)小魔術:木屑變畫,學生初步欣賞感知變廢為寶的作品。
老師展示自己帶的一些廢舊物品,并現場用這些材料做一個小工藝品。(用廢棄的木屑、木板制作)
(3)師小結揭開課題《化平凡為神奇》。 2、授新
(1)創設問題情境:如何化平凡為神奇? 學生參觀綠色工廠。欣賞創意手工作品。
師小結:藝術家用他的創意和巧手賦予了這些廢舊物品新的生命。可見,要化平凡為神奇,關鍵看你有沒有善于發現,能不能有好的創意讓它變得神奇。那么,創意從哪里來?
(2)初步感知材料的特性,分析不同材料的特點。初步討論想法。
師:其實啊,答案就在同學們帶來的這些廢舊物品身上。把你們所帶來的材料都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觀察他們都有什么特點?想一想,小組之間小聲討論一下可以把它們做成什么?
(3)師生共同發現材料的形狀,顏色,質感各不相同。(有些是圓柱、有些是正方體、紅、白、軟、硬、凹凸不平)(板書:形狀、顏色、質感) (4)欣賞探究
參觀綠色工廠,欣賞一些變廢為寶的作品。學生認真觀察作品利用了這個材料的什么特點進行創意大變身?學生分析創意從哪來?作者是怎么想的?
師小結:孩子們,通過欣賞這些作品,你有什么啟發?
學生:巧妙利用材料的特性,根據材料的形狀、顏色、質感進行創意聯想。 (5)制作方法介紹
師:孩子們,有了好的創意,接下來,我們就要想辦法制作了。那么我們的材料很多,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點,我們要根據材料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方法進行制作。比如說,同學們請看,這些作品。他們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給你什么感受?
師生共同分析不同的材料所用的制作方法。
小結:……,孩子們,我們可以利用的材料很多,創意無限,希望大家能巧用材料,做一個細心又有創意的人,相信你一定有創造美的才能。 (6)播放微課,欣賞創意紙筒大變身。 (7)創意大比拼
學生討論,思考如何利用已有的材料制作創意手工作品?怎么做? 三、布置作業
作業:利用已有廢舊物品進行創意制作,變廢為寶。 要求:大膽聯想,巧用材料 獨立創作或小組合作
不過度添加和濫用輔助材料 四、小結拓展
分享海洋生物誤食垃圾致死的視頻及藝術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方式呼吁大家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照片。
提問:面對這樣的現象你有什么感受?我們該怎么做?
師小結: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運用自身掌握的知識,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的活動。愛護自身生活環境,節約資源,養成自覺分類投放垃圾的良好生活習慣。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能成為一個變廢為寶的環保小衛士。讓我們的地球更美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