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江蘇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江蘇省優課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正確解答,并注明結果的單位名稱,學會口答結果。
2.在聯系實際情境分析數量關系的過程中,能根據數量間的聯系說明思考的大致過程,初步積累分析實際問題數量關系的經驗,進一步發展推理、判斷等思維能力,培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通過探求問題解決的活動,體驗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感受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里的實際問題,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自覺性。能按教材要求完成解題過程,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2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用加法解決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這類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之前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一般按事件的發生、發展線索講述。如原來有5人澆花,走了2人,還剩幾人澆花?學生容易了解題目講述的事情,理解其中的數量關系。與以前教學的簡單實際問題相比,這些新授問題的數量關系較難理解,對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系的思維要求也較高它。所求的數量相當于數量關系式中的被減數,與求剩余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正好互逆,導致學生理解問題和分析數量關系產生困難。然而,這些實際問題能使學生全面地體驗和掌握數量關系,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都得到發展。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學會解決求原來有多少即求被減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中條件和問題的敘述順序與學生一般的思維不一致,學生在解決的時候條件找不準,確定解題方法都有一定的難度。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談話:小朋友們知道猴子喜歡吃什么嗎?大猴皮皮和小猴球球正在山下采桃子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采桃子的情況吧!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猴子”這個小朋友們喜歡的小動物以及“猴子采桃”這個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眼球。有利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
活動2【講授】二、自主探索,展開新知
1.理解題意。
談話:(出示例3情境圖并播放大猴說的話)大猴皮皮說了什么?(請3~4名學生說一說)
提問:已經摘了的23個桃在哪里呢?還剩的5個桃又在哪里呢?(請學生到前面指一指)
提問:你能根據大猴皮皮說的話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請2~3名學生說說)
談話: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解決像“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這樣的實際問題。(板書:實際問題)
讓學生用3句話完整的說說圖意,集體再說一說。(請3~4名學生說一說)
2.分析數量關系。
提問:樹上原來的桃現在被分成了幾個部分?是哪幾個部分?
讓學生到前面來指一指并說一說。
提問:那現在要求“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怎么想呢?(同桌討論)
學生交流想法,明確:求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只需要把已經摘下的23個桃和樹上還剩的5個桃合起來(括線表示 )。(板書已經摘下23個 還剩5個 原來有?個)
并讓學生跟著老師一邊說一邊做手勢。
讓學生自己邊做手勢邊說。
3.列式。
提問:現在誰能列出算式?
明確:23+5=28,并板書算式。
提問:這里的23、5以及23+5=28表示什么意思呢?
齊讀算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反復說,并通過指一指幫助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通過討論交流以及做手勢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這樣設計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聽題與口頭表達的能力,另一方面借助討論、做手勢等方式,比較符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以及這個時期他們的思維比較形象直觀,做手勢以及括線圖可以形象的幫助他們理解數量關系。】
4.明確單位名稱和口答
(1)單位名稱
提問:這題的單位名稱是什么?
追問:你是怎么找的?
明確:可以找題目中數字后面的那個字,也可找問題中“多少”或者“幾”后面的字。
提出新要求:從今天開始要自己學著寫單位名稱了。(教師示范寫)
(2)口答
提問:“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強調回答問題的完整性)
指出:剛剛小朋友們在口頭回答老師的問題,叫口答。(板書:口答)
男生問問題,女生口答。
5.檢查。
談話:求“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我們想的對不對呢?是怎么想的?算的呢?
談話:那么樹上原來是不是有23個桃呢?我們還可以這樣想。
引導:( )-23=5,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這個括號里填28對不對呢?28在這個算式里是什么數?聯系這道實際問題,求這個被減數用了什么方法?(完整的揭示課題并板書:求 被減數 的)
【設計意圖:介紹單位和口答都是一些接受性知識,采用老師問學生答、男生問女生答、女生問男生答多樣的形式,增加了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檢查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樣設計不僅可以從低年級培養學生檢查的好習慣,還能夠讓學生借助實際問題理解求像( )-23=5這樣式子里的被減數要用加法,比枯燥的記憶更加有情境。】
活動3【練習】三、組織練習、鞏固深化。
談話:像這樣的實際問題小朋友們已經學會解決了嗎?生活中有一些難題正等著小朋友用今天的新本領去解決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一)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想想做做”第1題。
提問:他們遇到了什么難題?從圖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條件?
請學生到前面指一指。
提問:所有的拼板被分成了哪幾個部分?要求一共有多少塊拼板要怎么想呢?
結合學生回答明確:求一共有多少塊拼板只需要把已經拼好的21塊和還有的3塊合起來。
請一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在書上完成。
交流反饋,注意單位名稱和口答。
2.“想想做做”第2題。
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合作,扮演圖中的角色,把題目的意思表達出來吧。
提問:所有的白菜被分成了哪幾個部分?(請小朋友到前面來指一指)
要求一共有多少棵白菜怎么想呢?
明確:把已經收了的34棵和還有的30棵合起來。
請一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在書上完成。
交流反饋,注意單位名稱和口答。
3.“想想做做”第3題。
讓小朋友嘗試著說說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
重點引導學生找出題目中隱含的條件:盤子里還剩下12個。(并讓學生在盤子下做好標記:12)
提問:要求“媽媽買了多少個蘋果?”怎么想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明確:要求媽媽買了多少個蘋果要把已經吃掉的4個和盤子里剩下的12個合起來。
注意單位名稱和口答。
4.小結。
課件出示例題和想想做做的前3道題,讓學生回憶剛剛的解題過程,有什么共同之處。
根據學生的回答明確:都是把兩個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解決。
【設計意圖:通過解決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在內生活中的價值,不僅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這樣練習設計把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賦予數學以豐富的生命力。最后對解決過的實際問題進行小結,有利于學生對這些問題共同點的把握,找到問題的本質】
(二)闖關游戲。(“想想做做”第4題)
談話,今天小朋友們學習太認真了,老師要帶你們去玩闖關游戲,看誰能成為闖關小能手?
要求:老師讀題,學生聽題并在書上列出算式。
1.玲玲養了30條蠶,兵兵又送給她10條。玲玲現在有多少條?(闖關成功獎勵一顆星)
2.玲玲養了30條蠶,送給兵兵10條。玲玲現在有多少條?(闖關成功獎勵一顆星)
提問:都是問“玲玲現在有多少條”,為什么第1題用加法,第2題用減法?
指出:第1題要把兵兵送的和自己原來有的合起來,才是玲玲現在有的,所以用加法;第2題要從玲玲有的30條中去掉送給兵兵的,才是玲玲現在有的,所以用減法。
談話:小朋友們太棒啦!成功獲得兩顆星。你們要繼續闖關呢還是拿走兩顆星闖關結束?
3.玲玲送給兵兵10條蠶,還剩20條,玲玲原來有多少條蠶?
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
談話:恭喜大家成功闖過三關,獲得三顆星,成為闖關小能手。接下來還有一個更大的挑戰等待著大家,大家做好準備了嗎?
(三)挑戰小達人。
學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交流反饋,說說用什么方法知道母雞比公雞多3只的。
談話:小朋友們太能干了,挑戰成功,獲得皇冠,成為挑戰小達人。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闖關”和“挑戰”環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一種學生樂意接受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一個綜合性的鞏固。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給課堂增添了活力。】
四、全課總結,整理新知
師: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新本領?
談話: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學習了“求被減數的簡單實際問題”,要把去掉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合起來,用加法算。還要注意解決實際問題是要加上單位名稱和口答,還要記得檢查。
【設計意圖:在總結過程中讓學生回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利用課件逐一展示學生的收獲,培養學生解決這類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
談話:請今天得到糖果的小朋友起立!小朋友幫老師數一數,一共有多少人拿到了糖果?讓我們把掌聲送給這些小朋友。
提問:老師已經獎勵了( )粒糖果,還剩21粒。老師原來帶了多少粒糖果?
學生給出算式,讓學生根據列出的算式嘗試著也編出一個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在發糖果的過程中,產生了一個實際問題,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存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并樂于去解決。而讓學生根據算式來編實際問題,則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