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黃土高原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三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_遼寧省 - 大連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三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_遼寧省 - 大連
【課程標準】
本課內容是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三節的前三個框題。本節教材內容對應的《課程標準》要求是: 1. 運用地圖說出區域的位置并作出簡要評價;
2. 舉例說明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
3. 根據資料,分析區域內存在的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了解區域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黃土高原》的第一課時, 也是分區域學習《中國地理》的所學習的第二個地區。本節教材主要從“文明的搖籃”、“風吹來的黃土”、“嚴重的水土流失”進行介紹。黃土高原地區生態環境問題尤為突出,因此作為教學的重點來探究有其必要性。本課既要對學生的區域地理學習進行學法指導,又要引導學生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人地和諧發展觀念。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樂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識,學習區域地理知識有一定基礎,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而且對黃河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加上學生求知欲、好奇心強,因此這節課的設計重在以“引起興趣—引導思考—分析問題”為主。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好的參與學習,融入課堂。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的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合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運用地圖描述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圍。2. 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對富有特色的黃土文化的影響。3. 了解“風成說”,辨識黃土高原的主要地貌。 過程與方法:1.運用相關資料歸納總結出黃土高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的自然條件。2.小組合作探究自然環境對富有特色的黃土文化的影響。3.通過探究實驗、綜合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推理導致的嚴重后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小組探究和動手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形成科學探索的精神,體會到生態環境問題,樹立區域可持續
發展和人地協調觀。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實際,在挖掘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搖籃。
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及危害。
教學難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及危害。
【設計理念】
結合課標的要求,并根據學生實際,我對本課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并創設跟著“考察團”解開黃土高原神秘面紗的情境,在創設的情境中,以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實驗探究為課堂主題。設置五大環節,環環相連,借助各種信息技術,有效突破預設的教學目標。綜合分析中提高學生區域認知能力及綜合思維等素養,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性的教學理念。
環節一,情境導入:激活課堂
教學 環節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多媒體 的使用 設計 意圖
情境導 入 同學們是否想去這樣一個神秘的地方„這里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這里有華夏始祖黃帝的陵園,這里有革命圣地延安,這里的人們居住在窯洞里,這里的人們打著安塞腰鼓,在這里見著面卻拉不到手,行基本靠驢,打招呼基本靠吼.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這是什么地方呢?
觀看圖片
學生根據畫面判斷出要認識
的地形區 幕布
遮蓋
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感知黃土高原。
過渡
這里為什么成為古文明發祥地?又是怎樣的環境孕育了獨特的黃土文化?這里的黃土又是哪里來的?這些秘密引起了考古學家、攝影家和地質學家的極大興趣,我們也跟隨專家學者組成的考察團去揭開黃土高原
的神秘面紗。
環節二,考察準備:位置和范圍
教學 環節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多媒體 的使用
設計意圖
考察準備
開始考察前,他們決定先了解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他們找到地圖,你能幫他們描述一下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嗎?
1.黃土高原的邊界和范圍
2.黃土高原跨越的主要省區 活動1 繪范圍, 知位置 用白板筆繪畫出邊界和范圍
讀圖回答
白板定時器的使用
白板書寫功能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繪圖能力在地圖中獲取信息的讀圖能力,分析區域及描述區域地理位置的能力。
過渡
考古學家找到了這樣一個史料,請大家觀看視頻。我們的祖先為什么選擇這里做家園呢?
環節三,追根溯源:文明的搖籃
教學 環節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多媒體 的使用
設計意圖
追根溯源
1、黃土高原成為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的自然環境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 黃土疏松肥沃,便于耕作; 曾經林草茂盛,環境宜人。 考察團在黃土高原會看到的名勝古跡和文化遺存? 2、黃土風情 窯洞與土質、氣候 信天游與地形 安塞腰鼓與氣候
活動2,觀資料,解謎題
在白板上畫出黃河 綜合分析出黃河、黃土、氣候條件使得成為發祥地 觀看視頻 活動3,巧合作,析聯系
小組合作探究(一) 窯洞、信天游
白板筆工具
自制視頻
白板中圖片鏈接 書寫功能
提高學
生讀圖、
識圖能力。 學生感受黃土風情,
認識所
學區域自然和人文地
2、黃土地貌與成因 黃土地貌:塬、梁、峁、川的演變順序。
川是黃土高原農業較發達、人口集中的地區。
受侵蝕后黃土高原地表特證是千溝萬壑。 黃土成因之風成說: 科學家普遍支持的觀點 出示風成說的證據和說明的問題
小組合作探究(二)黃土地貌與成因
合作探究4分鐘,4位小組代表指圖講解學案相應的問題
用白板筆連線
使用白板工具—聚光燈
白板書寫功能
理的主要特征,
會分析人文與
自然環境的關
系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過渡 考察中,地質學家看到上中下游的黃河水,有什么不同?為什么黃河中
游水最黃?
環節四,環境問題:嚴重的水土流失
教學 環節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多媒體 的使用
設計意圖
環境問題 教師介紹實驗目的和器材
一、實驗探究得出水土流失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地表植被少的水土流失嚴重。
2、沙土地的水土流失比黏土
嚴重。
3、暴雨比小雨時水土流失嚴
重。
4、坡度大時水土流失嚴重。
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植被缺乏;土質疏松; 活動4,動手做,歸成因 學生分8個組按照實驗報告單中 的實驗步驟后進行操作并填寫實驗結果。
展示對比實驗結果,總結實驗結論歸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圖片鏈接功能
拍照上傳到屏幕上
培養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
及語言表達能力。
提高學生總
山區坡度大;夏季多暴雨 人為原因:過度開墾;不合理采礦;過度放牧;修路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
破壞地表;土地退化;加劇洪澇災害;生態環境惡化。
綜合分析 歸納總結
使用信息按鈕 播放連續圖片
結歸納能力
和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過渡 通過以上的考察我們對黃土高原有了深入了解,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呢?
環節五,考察收獲:構建知識體系
教學 環節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多媒體 的使用 設計意圖
考察收獲
1、課堂小結繪制思維導圖
2課堂檢測:作業盒子
總結回顧知識
在平板電腦打開作業盒子在線答題
網絡在線答題 通過思維導圖,梳理本課內容,形成系統知識。 調動學習積極性鞏固所學知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