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化學反應后,溶質成分的探究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化學滬教課標版九年級下冊6化學反應后溶液中溶質成分的探究-上海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設計
專題名稱 化學反應后溶液中溶質成分的探究
學科 化學
課時
1
教學內容分析
酸堿鹽是初中化學第二學期的主要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難點在于相互間的化學變化,與以前內容相比,該部分物質多,反應多,化學方程式多,是中考中基礎題、實驗探究與開放性題、信息題型的知識區域,考查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與方法,實驗探究能力,滲透理論聯系生產生活實際的意識。因此學生要想將繁雜的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需要較高的能力。
本課題是幫助學生在學習酸堿鹽知識后進行的一個應用和提升,使其初步掌握化學反應后溶質成分分析和驗證的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常對于酸堿鹽之間較多的反應規律、實際應用與題型變化感到手忙腳亂、難以應付,但對于酸堿鹽之間的常見反應經過螺旋式學習有一定的基礎,具備一定的基本實驗技能,對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
基于學生的學情,設計如何從學生的已有信息出發,選擇學生的知識最近發展區,通過主題式的復習,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知識網絡。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能初步判斷出化學反應后一定存在的溶質。
復習鞏固酸、堿、鹽的常見化學性質,能判斷出物質之間是否發生反應,形成知識網絡。 過程和方法:
通過對化學反應后溶質成分的探究,強化探究的一般過程,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對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實驗方案的互相交流和評價,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項 目 內 容 解 決 措 施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利用酸堿鹽的性質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反應后溶液成分的方法 借助學生已熟練掌握的知識,通過情景設計,遷移到新的問題中,找到物質之間的反應規律。
教學難點 判斷較復雜化學反應后溶質成分
板書設計
專題復習:化學反應后溶液中溶質成分的探究
關于教學策略選擇的闡述和教學環境設計
由于學生對所給酸、堿、鹽的題,不能利用酸堿鹽的性質去分析題目,更覺得枯燥無趣,久而久之更是無從下手,所以這節酸堿鹽的復習采用實景引入,以現實問題作為學習的載體,采用探究實驗的方法,通過系列的探究活動完成了初三的中考復習任務。在學習中,學生始終是任務的研究者、執行者和探索者。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促使學生開動腦筋,尋找解決問題和擺脫困惑的方法。
在本節教學中將復習內容與學生熟悉的實驗及已有知識基礎相聯系,通過主題整合的形式將學科內同一模塊不同知識單元、不同模塊相同知識內容有機地組成一個新的整體,通過一個主題,把分散的化學知識聚集成一個新的主題。學生通過主題學習,促進思維方式的發展與轉變。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 環節
教師的活動
學生的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 情景:實驗操作考后,學生將廢液傾倒入下水道。這樣的操作有什么錯誤?
酸堿鹽之間的反應常常是在溶液中進行,化學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成分是如何確定呢?
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后的溶液中溶質情況的確定。
廢液不確定成分,會污染腐蝕。
復習反應 直接引入課題 設計情境,真實的教學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通過熟悉的實驗將學生快速地帶入到了本節課的學習活動中。
探究一 (反應物有剩余)
問題1: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有哪些?
問題2:如何證明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情況呢?
(引導學生以先檢驗反應物是否過量為切入口) 小結:
猜成分的一般思路:除了考慮生成物外,還要考慮反應物是否有剩余 猜想反應后的溶質。填寫學案。
設計實驗方案并交流。
(檢驗鹽酸或氫氧化鈉的存在)
歸納一般思路 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實驗報告的規
范書寫能力;讓學生通過設計實驗和表述實驗的實施總
結出化學反應后溶質成分檢驗的一般思路。
探究二 (較復雜的混合反應問題)
展示:松花蛋圖片
資料:腌制松花蛋的配料成分組成
問題1:配料表中的這些物質加入水中攪拌會發生哪些化學反應?請用方程式表示這些反應。反應后有哪些溶質呢?如何檢驗呢?
觀察配料表
分析物質間的反應,確定反應后剩余物質。 設計實驗方案并交流。
食品的出現可以快速拉近化學與生活的距離增強學生的
好奇心和知識感。
在實際情景中不失時機的進行相關知識的復習,這種復
習是在探究性實驗的背景下復習,是在實際應用中的復習。抓住配料水溶液樣品的成分進行設問提出,學生想說又說不出,再次觸動學生的好奇心,發揮探究性實驗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探究三 (較復雜的混合反應圖形表述)
展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剩余溶液。
問題1: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至過量,實驗中溶液pH變化曲線如圖所示。(提示:氯化鈣溶液呈中性)請你分析一下圖像的形成過程。
分析物質間的反應,確定溶液pH變化的原因。 通過環節的遞進,逐漸增加教學內容的難度。借助學生
熟悉的實驗及已有知識基礎,深化酸堿鹽之間的反應。在熟悉的實驗基礎上,輔以圖像分析,提升思維難度,讓舊知富有新意,深化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反饋練習
(18年二模卷46題)某同學在學習酸的化學性質后,做了甲乙兩個實驗,實驗結束后,把甲、乙試管中廢液依次緩慢倒入同一潔凈的廢液缸中,如圖所示
①甲、乙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請猜想反應后溶液的溶質:廢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質是 ; ③如果廢液呈堿性,則廢液缸中一定存在的溶質是 ; ④如果廢液呈酸性,則廢液缸中一定存在的溶質是 ; ⑤如果廢液缸中出現的現象是先有氣泡,后有白色沉淀,則
原甲試管中溶質是 ; 原乙試管中溶質是 ; 廢液缸中溶質是 ;
總結
形成酸堿鹽溶液反應后溶質成分分析的一般思路。
作業
校本習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