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聯通世界的,新航路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2017年新媒體新技術大賽暨全國創新互動課堂獲獎課例《聯通世界的新航路》—湖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2017年新媒體新技術大賽暨全國創新互動課堂獲獎課例《聯通世界的新航路》——湖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
附表1
2017年觀摩活動教學設計表
一、基本信息 | ||||||||
學校 | 湖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 | |||||||
課名 | 《聯通世界的新航路》 | 教師姓名 | 趙莉英 | |||||
學科(版本) | 人教版(2013) | 章節 | 第六單元第一課 | |||||
學時 | 一課時 | 年級 | 八 | |||||
二、教學目標 1.知道開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線,能在地圖上繪制出路線圖。 2.通過對史料、圖片等歷史資料的閱讀思考,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 3.通過討論,深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并能辯證看待該歷史事件。 4.學習航海家在開辟新航路的過程中不畏艱險、勇于開拓的精神。 5.通過討論新航路開辟所帶來的影響,學會辯證地看待歷史問題。 6.認識到新航路開辟既是歷史的進步,也充滿了血腥味和罪惡感。 |
||||||||
三、學習者分析 初二學生,抽象邏輯思維開始占據優勢,具有運用形象邏輯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系統等思維操作能力。由于受到思維水平的限制,對歷史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就需要老師借助多媒體、圖片資料、文字資料、移動終端幫助其展開對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認識。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可以使難解的問題變得容易、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和形象。所以,針對學生的現狀,在本節課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明智之舉。史料的運用,使學生對于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有更為深入的認識。通過史料教學法,提高學生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探究歷史現象、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 |
||||||||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 課程標準:2-3-1描述開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線圖,評析開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意義。 (一)探究新航路開辟的背景。 教材敘述了新航路開辟的背景。資本主義發軔于意大利,濫觴于西歐。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刺激了人們對財富的追求。《馬可波羅行紀》喚起歐洲對東方的向往。通過活動設計,讓學生認識到新航路開辟的政治、經濟、宗教以及技術背景。 解決措施: 1.充分運用圖片教學法。給學生提供體現新航路開辟背景的圖片,讓學生在課前微課的基礎上,從圖片中獲取有效信息,對圖片進行文字解讀。對涉及新航路開辟背景的相關歷史事件有宏觀上的把握。 2.發揮移動終端的個性化學習助力背景解讀。老師提供涉及新航路背景的相關圖片,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把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從原因和條件兩方面進行梳理。通過互動題板的方式,把關于原因和條件的相關圖片分別拖動到對應框中,來實現對新航路開辟背景關于原因和條件的梳理。 (二)描述新航路開辟的過程。 教材描繪了新航路開辟的重大事件,即哥倫布發現美洲、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麥哲倫船隊進行環球航行。通過活動設計,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航行路線。 解決措施: 1.課前微課自主學習梳理。通過課前微課學習,結合學習任務單,把四位航海家開辟新航路的主要路線在地圖上進行繪制,并用表格的形式加以梳理。 2.課堂展示和解讀。課堂上通過一個活動環節。“為了紀念當年新航路開辟的成功,歐洲環球旅行社派出四位資深導游,各帶一個旅行團,探尋四位航海家的足跡。假設你是其中的一位導游,請你向你的團隊成員作簡單的介紹。( 包括航海家\航海路線\身上的精神等)”。通過優學派,把自己繪制的新航路開辟的主要航線進行拍照上傳,通過系統隨機抽取四位同學為資深導游 ,每人在電子白板上圖示講解一條路線。然后進行全班人氣投票選出一位最佳導游。 (三)辯證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教材從不同層面敘述了新航路開辟的歷史意義。新航路的開辟,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促進了世界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世界開始從相互分散、隔絕的狀態走向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但它也帶來了歐洲對亞洲、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奪。 解決措施: 1.視頻教學直觀生動。提供一段《大國崛起》中關于新航路開辟后產生影響的視頻,讓學生邊看邊思考:從影片資料中可以看出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是什么? 2.展開合作學習客觀辯證看待新航路開辟的影響。(1)圍繞“我看新航路的開辟”選取其中一個角度,對新航路開辟后產生的影響展開小組討論。(2)做到分工明確,選定好記錄員、發言員、材料搜集員(書本、圖冊、影視資料、拓展材料、網絡) (3)記錄員進行小組討論結果的記錄和整合, 發言員代表小組進行全班交流,力求觀點明確,論出史出。 (4)時間為5分鐘。 |
||||||||
五、教學設計 | ||||||||
教學環節 | 起止時間(’”- ’”) | 環節目標 | 教學內容 | 學生活動 | 媒體作用及分析 | |||
課前微課學習 |
1.《大國崛起》中相關視頻6分鐘。 2.微課9分鐘 |
1.通過視頻和微課,對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和主要四條航線有所了解和梳理。 2.能從視頻中獲取有效信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
1.新航路開辟的背景的解讀。 2.新航路開辟過程中四條主要航線的開辟過程。 |
1.學生自主觀看微課。 2.完成移動終端上的學習任務和學習任務單上的相關任務。 |
1.通過優學派移動終端發送微課。 2.人手一個移動終端可以讓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看課的進度,更有針對性,效果更佳。 |
|||
導入 | 5''-30'' | 對課前微課學習簡單提及并直接點出今天新課是在微課基礎上的再次學習。 | 聽老師直接導入:通過課前微課學習同學們對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和主要新航路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這堂課就讓我們在微課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解疑答惑和拓展提升。 | |||||
新課第一環節: 探路——向往世界 | 31''-14'40'' |
1.學會從圖片中獲取信息,解讀相關歷史。事件。 2.了解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并學會從原因和條件兩個角度去剖析背景。 |
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原因和條件) |
1.通過移動終端完成互動題板:把所有涉及新航路背景的圖片,從原因和條件兩方面進行梳理。把體現原因和條件的相關圖片分別拖動到對應框中。并提交。 2.對系統隨機抽取的四張圖片進行判定和糾錯。 3.隨機抽取的六位同學,對體現新航路開辟原因的圖片進行解讀,其他同學進行判定和糾正。 4.通過搶答,對體現新航路開辟條件的四幅圖進行解讀剖析。 5.解答沈秀榮同學的困惑:歐洲人開辟新航陸的動機是什么?有哪里科技因素促進了新航路的開辟? |
1.互動題板的運用。形式活潑,直觀生動。 2.系統隨機抽取。促使每個同學都認真對待每個活動環節。隨機性特點提高學生的活動效率。 3.系統搶答。增強趣味性并調動現場氣氛,學生參與性得到很大提高。 |
|||
新課第二環節: 辟路——走向世界 |
14'41''-28' |
1.把新航路開辟的航線落實于地圖。 2.用表格形式梳理相關知識點。 3.掌握四條主要新航路開路的路線概況。 4.在解讀新航路概況時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
新航路開辟的主要路線 |
1.通過優學派,把自己繪制的新航路開辟的主要航線進行拍照并上傳。 2.系統隨機抽取到的四位學生作為資深導游,結合自己的圖在電子白板上運用優學派系統進行講解。 3.學生根據四位同學繪制的航線圖和自身的講解,利用系統進行人氣投票,選出最佳導游。 4.結合地圖幫邱楊文濤解惑: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有有什么意義? 5.結合地圖幫周錦豪同學解惑:新航路開辟后,新航路開辟后,世界貿易的路線與傳統商道比有何變化? |
1.優學派的拍照上傳,可以讓學生更為直觀地呈現課前自主探究成果。 2.系統隨機抽取。促使每個同學都認真對待每個活動環節。隨機性特點提高學生的活動效率。 3.人氣投票充分實現了學習中的民主。形式活潑,學生參與性極高。 4.利用優學派系統和電子白板進行航海路線的再現和講解,直觀、形象學生參與度高。 |
|||
新課第三環節 思路——影響世界 |
28'01''-38'50'' |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
1.參與合作學習,明確要求(1)圍繞“我看新航路的開辟”選取其中一個角度,對新航路開辟后產生的影響展開小組討論。(2)做到分工明確,選定好記錄員、發言員、材料搜集員(書本、圖冊、影視資料、拓展材料、網絡) (3)記錄員進行小組討論結果的記錄和整合, 發言員代表小組進行全班交流,力求觀點明確,論出史出。 (4)時間為5分鐘。 2. 小組成果展示 |
1.充分利用移動終端可以上網查閱資料的優勢,查找更多相關史實,從而更好地認識新航路開辟產生的影響。 2.學生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學習有了更大的自主性。 |
||||
小結提升 |
38'51''-39'05'' | 把新課知識進行簡單小結。 | 一個中心;兩個方向;兩條航線;四個人物。 | 根據老師出示的要點,結合地圖,把新課知識進行互動式小結。 | ||||
以古鑒今 | 39'06-40'50'' | 引發學生以史為鑒的歷史思維意識。 | 本堂課所學的歷史對于在新時期,中國重新開啟曾經的貿易之路有怎樣的啟發 | 學生明確任務:課后通過移動終端,查閱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相關資料,談談新航路開辟對在新時期,中國重新開啟曾經的貿易之路有怎樣的啟發 | ||||
課后拓展提升 |
1.引發學生以史為鑒的歷史思維意識。 2.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自主解疑答惑。 |
學生課后通過移動終端,查閱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相關資料,談談新航路開辟對在新時期,中國重新開啟曾經的貿易之路有怎樣的啟發 | 利用移動終端的網絡資源,拓展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學生自主釋疑能力。 | |||||
學校 | 湖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 | ||
課名 | 《聯通世界的新航路》 | 教師 | 趙莉英 |
學科 | 《歷史與社會》 | 年級 | 八年級 |
1.應用了哪種新媒體和新技術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 |||
運用了優學派這一移動終端新技術。 1.課前:通過移動終端,發送微課、發送練習并自動生成統計、收集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困惑。 (1)人手一個移動終端微課學習,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看課的進度,更有針對性,效果更佳,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 (2)移動終端關于選擇題自動生成統計功能,能直觀呈現學生做題情況,從而對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效果有更好的把握,根據反饋結果去展開教學,真正實現了以學定教。 (3)通過移動終端及時收集學生的困惑,并進行梳理。選擇有價值的困惑在課堂上進行共同探究,更好地實現了生本教學。 2.課中:通過移動終端發送互動題板并對提交的作業進行隨機抽取、接收并呈現學生現場拍攝的拍照、隨機抽取學生作業并進行人氣投票、開放網絡讓學生查閱資料、呈現隨機抽取和搶答的形式。 (1)互動題板的運用。形式活潑,直觀生動。 (2)系統隨機抽取。促使每個同學都認真對待每個活動環節。隨機性特點提高學生的活動效率。 (3)系統搶答。增強趣味性并調動現場氣氛,學生參與性得到很大提高。 (4) 移動終端的拍照上傳,可以讓學生更為直觀地呈現課前、課中探究成果。 (5)人氣投票充分實現了學習中的民主。形式活潑,學生參與性極高。 (6)充分利用移動終端可以上網查閱資料的優勢,查找更多相關史實,學生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學習有了更大的自主性。 3.課后:通過移動終端上網查閱資料 利用移動終端的網絡資源,拓展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學生自主釋疑能力。 |
|||
2.在教學活動應用新媒體新技術的關鍵事件(起止時間(如:5'20''-10'40''),時間3-8分鐘左右,每節課2-3段),引起了那些反思(如教學策略與方法的實施、教學重難點的解決、師生深層次互動,生成性的問題解決等)。 | |||
1.互動題板的運用(1'30''-3'45'')時間兩分多鐘。 突破了本堂課的難點:新航路開辟的背景。通過互動題板,把體現原因和條件的相關圖片分別拖動到對應框中。在思維沖擊和碰撞中,對背景從原因和條件兩方面進行了梳理,從而突破了難點。 2.拍照上傳、隨機抽取并進行路線講解、人氣投票的結合運用。(16'00''-25'00'')時間9分鐘左右。 突出了本堂課重點:描述新航路開辟的過程。拍照上傳,使學生課前繪制的路線圖更為直觀地加以呈現。學生自己在系統支撐的電子白板上邊圖示邊解說,下面同學認真聽并指出不足,在生生互動的過程中,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3.移動終端網絡查閱資料。(31'40''-38'50'')時間7分鐘左右。 利用移動終端的網絡資源,拓展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學生自主釋疑能力。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多角度認識新航路開辟的影響,突破了難點。 |
|||
3.新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創新點及效果思考(教學組織創新、教學設計創新等)。 | |||
1.基于移動終端,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更高,更好實現了生本教學,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互動題板、拍照、人氣投票、圖解、搶答、上網收集資料等環節中,而老師只是發布了一個任務,只是一個引導者。在整個教學組織中學生是主體,老師起著主導作用。 2.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移動終端進行任務驅動。第一個環節,通過一個互動題板進行任務驅動,利用拖動圖片的方式把握新航路開辟的背景;第二個環節,通過拍照上傳、隨機抽取、圖示解讀、人氣投票等環節展示新航路開辟的過程;第三個環節,在查閱資料中開放網絡資源突破新航路開辟產生的影響這一難點。 |
|||
4.對新技術的教學適用性的思考及對其有關功能改進的建議或意見。 | |||
1.新技術通過拍照使作業呈現更為直觀;隨機抽取促使每一位同學認真對待每一個活動環節;人氣投票使評價結果更加民主;在線網絡查閱拓寬了學習的廣度。可見在教學中很很強的適用性,也能提高學習效率。但是,不要為了用而用,要用得恰當,才能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功能。 2.移動終端的操作還是比較費時間的,所以系統功能在開發或者改進過程中一定要盡可能簡化操作環節,盡可能地節約時間。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