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生物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23章第四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四川省 - 成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生物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23章第四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四川省 - 成都
永續成都之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教學設計
上課班級:八年級一班
教學課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經過了接近兩年的生物學學習,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有邏輯性較強的理性思維,懂得基本的科學探究方法,且對基本生命觀念的認識比較到位,還能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另外學生在這一階段的重要目標是會考的復習,所以在課中要更加注重知識的落實和概念的建構。我校學生綜合素質較強,且對現代技術操作較為熟練。所以教師在課中使用以未來課堂技術輔助的交互式學習,并創設一定的情境,能讓學生能有更加直觀的體驗。另外,學校周圍有豐富的本土生物教學資源,為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創造了條件。合理使用此類資源可以使他們更好感知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并建立“穩態與平衡”的生命觀念,服務于日后的生活。 教學目標:
1. 通過府南河的實踐調查,描述出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并能理解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2. 通過交流與資料收集能簡述生態系統破壞的原因。 3. 通過觀看成都生態之美的影音資料,能建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且能建立“穩態與平衡”的重要生命觀念,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
4. 在探究府南河古往今來歷史的過程中,鞏固基本的科學探究方法。 教學重難點:
1.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2.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平板、視頻及圖片資料
2. 學生調查“古往今來的府南河”相關前置學習資料 學法及教法:(雙主課堂) 1. 學生學法:(多元混合)前置學習、“以現實情境為驅動”的探究學習、交互式學習…… 2. 教師教法:(直觀深度)概念建構教學、生成式教學、問題教學法、情景教學……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入
(感悟成都之美,激發對生活現象的思考與質疑)
展示成都美景圖片及“生態成都”的宣傳視頻。激發學生對成都的熱愛之情,鋪墊課堂基調、創設情境。 展示不文明現象,引起沖突。 問題:適量的外來干擾因素,使生態系統土崩瓦解了嗎?
引入:自我調節能力、穩定性 引入主題:永續成都生態之美
觀看視頻。 回答問題。 感受成都生態環境的美好。
思考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從身邊的府南河談起,完成“古往今來中的府南河”實踐探究成果交流。
課題一:府南河的興起與歷史
問題:請分享你記憶最深刻的府南河歷史中的點滴。
“古往今來的府南河”實踐探究任務 (建構核心概念,建立穩態與平衡觀念,提升社會責任感)
播放《水潤錦官城》紀錄片片段。 給出記錄歷史大事件的時間軸線。 活動:繪制水質情況與時間的關系圖。
通過對學生生成圖形的分析,建構穩定性概念中: “長期發展、逐步形成”(府南河歷史有2300年) “相對穩定平衡”(波浪線,動態平衡)
課題二:府南河的物種及食物鏈 分享一組同學前置時繪制的食物鏈。請學生分享制作思路,并闡述食物鏈中關系。 建構:“生物與生物之間”(食物鏈) 問題:各種生物生活還與什么因素有關? 非生物因素。以此建構:“生物與非生物物質、能量之間”(生活環境)
由以上兩個課題,建構出“穩定性”的概念,并且在書上落實。
分析:為什么生態系統能保持穩定性? 建構自我調節能力的概念。
課題三:府南河的污染與后果 問題:請分享你調查到的府南河污染的一個原因,并闡述后果。
分享大家查到的打油詩。 淘米洗菜沒有破壞穩定性,但為什么大量排污就破壞了。→得出: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比較分析影響穩定性的因素。
特別闡述學生提到的“巴西龜”為引種不合理。
課題四:府南河的整治與成效
談一談:你覺得府南河恢復如初了嗎?
分享前置學習的成果。 在老師的引導下,利用大量的體驗和感受來建構本節課的核心概念。做到從具象到抽象的提升。
并且能夠培養“穩態與平衡觀”,突破本節課重難點。
拓展
(初高知識銜接,并完善學生知識體系)
比較川內其他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強弱。 了解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有關。再次呼吁保護多樣性
討論交流。 學以致用
(結尾立足現實生活) 解決生態育才的“墨池難題”。
觀看視頻。 思考解決方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