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生物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23章第四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遼寧省 - 遼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生物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23章第四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遼寧省 - 遼陽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教學設計
學科 生物 年級/班級 八年三班 教材版本 北師大版 課時名稱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上課時間
2018年6月5日
學生人數
32
單元背景
本單元是以生態系統為框架,主要講述了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等知識,主要體現宏觀的生態學的內容。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生物學觀點,《生態系統的組成》作為本單元第一節,為理解“生態平衡”、“人與生物圈應該和諧發展”等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是銜接生態系統類型與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重要環節所以本節在本書乃至本學科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課時設計
說明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使課堂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因此,在教學中,精心設計一些活動,引導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學習及自我教育,如利用視聽媒介分析討論角色扮演等。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角色扮演,閱讀。 學情分析
本節內容與學生自身聯系密切,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生物與環境的知識,使學生建立生物的形態,結構和功能是環境相統一的觀點。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①舉例說出你所熟悉的生態系統及其基本成分。 ②舉例說明一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 ③解釋生態系統的各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聯系。 能力目標:
①能根據文字、圖片等資料進行觀察或分析有關問題。 ②培養分析問題、處理資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積極參與科學探究的過程,認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 ②形成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珍愛生命、保護環境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及解決措施
重點:1、生態系統的概念
2、生態系統中不同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關系 難點:生態系統中各組成成分的作用
教師通過播圖片,讓學生談談自己所熟悉的知識,加深對生態系統概念的理解和認
識。通過圖片展示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在學生充分討論、歸納的基礎上,分析生態系統各種成分的作用,根據各種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嘗試歸納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的聯系。
教學過程
學習活動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教學評價及技術應用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認真看,仔細聽,思考問題。 同學們好!今天這節課,我首先帶領大家走進大自然,首先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美麗
的珊瑚礁!放映影片《珊瑚礁生態系統》。 教師:什么是生態系統?它是由什么組成?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些內容。 利用視頻使學生
認識到我們周圍的環
境中存在著很多生
物,生物和環境之間
是相互依存的,相互
影響的,通過圖片形
成生態系統概念的表
象。 自主學習 依據自學指導的認真自
學,在課本上做出標記,
在小組內或組間探究、交
流、討論,自主完成基礎
知識的學習。
自學指導: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本上的內容,依據學習目標和自學思考題,把重點知識在課本上做出標記,不會的內容在小組內交流、討論,10分鐘后獨立完成助學上的
自主學習部分,比誰的自學效率高,自學效
果好。
自學思考題:
1. 什么是生態系統?
2. 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什么? 3. 生態系統是由哪兩部分組成? 4.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有什么作用?
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巡視學生指導學困生學習教材及時疏導學生的認知障礙。 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完成學案。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通過自學使學生能基本掌握本
節課主要內容。 層層推進 形成理性思維 5. 從上面的圖片中可以看出,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也稱環境)構成了生態系統。 6. 說出生態系統的概念 7. 學生討論:代表性的例子有 ,一塊麥田,一條小河,一個生態球等等 8. 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 9. 學生回答:生態系統包括樹木、花草等不同的植物;揚子鱷、鳥、羚羊等各種動物;蘑菇等各種微生物。 10. 樹木、花草等綠色植物是生產者;蛇、鼠、兔、魚、鳥等動物是消費者;蘑菇等細菌、過渡: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知道了好多新知識下面我們系統的歸納一下: 知識點一:生態系統的概念(重點) 像這樣,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大家能舉出一些生態系統的例子嗎? 在我們學校內部或者學校周圍有哪些生態系統呢? 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什么呢? 教師展示生態系統的圖片,給學生視覺上的直觀的認識。 對概念的內涵進行強化 “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鯉魚”可以看做是一個生態系統嗎? 點撥:不是。這句話的中心詞是鯉魚,沒有表明鯉魚和池塘水體之間的關系。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整體。所以“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鯉魚”不可以看做是一個生態系統。 通過教師的引
導,師生的問題交流,讓學生一直處于積極的思考,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
通過觀察多媒
體課件上的圖片,讓學生對生態系統的組成有初步的認識。
通過舉例說明什么是生態系統,怎樣判斷是不是生態系統, 知道最大的生態系
統是生物圈。 學生通過觀察圖
真菌是分解者。 11. 學生回答:非生物成分為生物提供能量、營養和生存空間。 12. 生產者(植物)為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13. 消費者(各種動物)直接活間接依賴于植物制造的有機物。 14. 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可以將動植物的殘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 15. 完成下面的易錯題訓練:在一個密閉的生態系統中如果要使生態系統長期維持下去,除了非生物成分以外,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 16. 生態系統的各部分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產者(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并存儲能量, 消費者(動物)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食物中的物質和能量流入動物體內,
分解者(腐生細菌、真菌)能夠將動植物遺體中對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供給綠色植物吸收和利用。
因此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 解釋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
過渡: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是否可以看出生態系統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呢?下面的圖片中包括哪些? 知識點二: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難點) 生態系統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兩部分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和土壤等。 生物成分包括生態系統中的全部生物,根據獲得營養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劃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生態系統中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成分?它們在生態系統中分別具有怎樣的作用呢? 生產者:綠色植物,是生態系統中最基本、最關鍵的組成成分。 消費者:包括羊、兔等植食性動物,狼、貓頭鷹等肉食性動物和熊、鯉魚等雜食性動物。 分解者:能將動植物殘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為簡單的無機物,促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生態系統是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組成,其中生產者為整個生態系統提供營養
和能量,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分解者能將動植物的殘體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促進物質的循環,沒有分解者動植物的尸體會堆積如
山,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成分;消費者可以被分解者代替,一個生態系統如果只缺少消費者仍可以維持。 片,從圖片中認識生態系統的組成,
從具體的實例中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和各部分的在生態
系統起到怎樣的作用。
利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易出現的錯誤,對學生進行課堂訓
練,加深學生對生態系統概念的理解,并能解釋自然界中的現象,深入理解生產者、
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關系。
課堂 訓練 鞏固 提高
獨立完成 展示答案
糾正錯誤 落實堂堂清
1、下列生物中,屬于分解者的是( ),屬于生產者的是( ),屬于消費者的是( )。
A.草和山羊 B.真菌
C.葫蘆蘚 D.青蛙
2、下列哪組生物可和無機環境組成一個生
態系統( )
A.水藻、鳥 B.小魚、大魚 C.小草、昆蟲、細菌 D.水藻、蝦
通過練習及時鞏固所
學的知識點,在課堂
內完成知識的理解,
力爭在課內完成學習
的內容,人人過關。
布置作業 布置作業,鞏固記憶
回到家,找到你家里你能看到的一個生態系統,并找到對應的非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關注教學效果。
板書設計
第十九章 第一節 生態系統的組成
概念:生物+環境→物質循環、能量流動→整體
組成:非生物成分
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課后反思
本節課通過圖片、視頻,給學生直觀的感知,拉近知識與生活距離,學生能積極思考問題,在交流與合作中喚起學生的主觀認識的共鳴,分享同學們的知識和經驗,達到共同提升為理性認識的目的。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探究中完成學習任務,學生的思想、言行得到充分展示,培養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充分展示了課堂的主體。讓大多數學生能在課堂上完成學習任務,獨立完成學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點評
本節課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組織教學,學生一邊觀察圖片,一邊結合課本和助學學習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降低學習的難度。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