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勞動號子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初中音樂七年級上冊優質課《勞動號子》海淀區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音版初中音樂七年級上冊優質課《勞動號子》海淀區
課題 《勞動號子》
學科 音樂
學段 初中
年級 七年級上冊
教材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
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的:“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提高學生音樂雙基能力為目標,以先進音樂教學法為手段,以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學情,一切教學從學生出發,使學生學習技能的同時體會到音樂的美。本節課將會通過模仿,聽辨,模擬歌唱等環節來培養學生的調式知識,演唱能力,與同類歌曲的欣賞能力。
(二)理論依據
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中提出:“人聲是人類最好的樂器,所有人都應該歌唱,在學習樂器、接觸樂器以前,首先應當學會歌唱。”以及音樂教育的最終目標:通過教育走向音樂,通過音樂走向教育,學生能在音樂課中充分體驗蘊含于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共鳴,進而喜愛音樂,喜愛音樂課。本節課正是以此為理論依據。
2.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軍民大生產》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勞動的歌中的歌曲。歌曲又名《邊區十唱》、《解放區十唱》1945年作曲家張寒暉用隴東民歌《推炒面》的曲調填詞改編而成。《軍民大生產》表現了當年在陜甘寧邊區軍民,響應黨中央開展大生產運動的號召,踴躍投入開荒生產的熱烈情景。這首歌當年在陜甘寧邊區曾廣泛流傳。原曲有十段歌詞,后被選入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改為五段歌詞,歌詞內容表現開荒、紡線、習武等勞動戰斗生活,歌詞還以“嗬嗨”“西里里里里察拉拉拉拉”等富有勞動特色的襯詞,渲染了歌曲熱鬧、歡騰氣氛,特別是第五段歌詞,增加了隊列口號聲,更顯威武、雄壯,表現邊區軍民們的樂觀精神。
勞動號子簡稱“號子”,是民間歌曲的一種類別,由伴隨著需要互相協作的集體性勞動而產生。基本特征是緊密配合并完全依附于每一件勞動方式及其具體過程。號子的音樂常常是極精致地適應著那一種勞動所特有的生產動作的韻律,同時具有粗獷奔放 ,熱情豪邁,堅毅質樸,節奏鮮明,動力感強,音樂材料多重復使用,富有號召力和鼓動性等特征。其演唱形式以“一領眾和”為主,亦有獨唱、對唱等形式。
本節課為第一課時,通過作品來學習五聲音階,并做轉調的練習。同時掌握勞動號子的“一領眾和”演唱特點。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要面對的是初一年級的學生,人數在35人左右,男女人數均等。大部分沒有學過樂器,所有的音樂學習都來自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所以學生音樂素養參差不齊,讀譜能力不理想。
從心理特征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但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從認知狀況來分析,從初進校開始,每一節音樂課上學生都會進行節奏與旋律的聽唱、視唱與記寫以及柯爾文手勢的學習,采用的譜是五線譜與簡譜。這個學段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有:1. 五聲宮調式音階、C大調音階的聽唱、模唱與演奏。2.柯爾文手勢的模仿與運用。3. 4/4、2/4作品接觸的多,比較熟悉,3/4拍作品相對較少。能夠較為熟練的運用基礎指揮圖示。4. 下列基礎節奏的模仿、視奏、以及組合運用比較熟練,可進行簡單記寫與創造。
本節課的新知識點:切分節奏,五聲音階,固定調與首調的轉調。
(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
音樂教育是美育,是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所以,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我們教學的宗旨,也是構建主義教學理論所提倡的方法。在本次教學中,我采用了奧爾夫體態律動教學法中的聲勢、柯達伊視唱練耳教學法中的科爾文手勢與視唱練耳教學法以及多媒體演示等作為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高效的學習。
(四)技術準備 1.制作五聲音階卡片。
2. 制作PPT演示文稿,制作學案。。 3. 準備勞動道具。
(五)前期教學狀況、問題與對策
經過半個學期的音樂學習,學生所存在的問題:
1. 歌唱較大跨度的跳進時,發聲方法不正確導致高音偏低。 2. 密集節奏容易趕拍子。
3.之前一直用固定調讀譜,首調唱名第一次接觸。 4.五聲調式的作品接觸的少,概念不明確。
所以我將以下方法貫穿到本節課中,以解決學生的問題: 1.用手勢引導的方法使學生準確的歌唱跳進音程。
2.在演唱中持續的要求學生給出指揮圖示,穩定第三句的密集節奏。 3. 通過同音轉調,科爾文手勢輔助來練習固定調與首調的轉換。 4. 通過卡片游戲,唱,聽辨的方式,使學生掌握五聲調式。
3.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 用和諧統一的聲音與正確的情緒準確的演唱勞動號子《軍民大生產》。 2.學習五聲調式,可聽辨并能做轉調。
3.通過《軍民大生產》的學習,學習到勞動號子“一領眾和”的風格特點,能夠模仿勞動號子做歌詞創編。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用“一領眾和”的方式演唱勞動號子《軍民大生產》,感受勞動號子的特點。 (2)學習五聲調式,并學習固定調-首調的轉調。 2.教學難點
(1)唱準四度/七度跳進,拍準切分節奏。 (2)利用《軍民大生產》做固定調到首調的轉調。
4.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可附教學流程圖)
(一)熱身 1. 探索游戲
老師拿出勞動道具,請學生們研究如何才能一起整齊勞作。 2. 老師引導大家喊號子(運用歌詞)。
3.引出勞動號子,老師播放勞動號子視頻,提出問題: 歌曲情緒(熱情豪邁,富有激情) 演唱形式(一人領,眾人和) 歌詞特點(為勞動者股勁兒加油) 4. 學生討論后老師總結勞動號子概念:
勞動號子簡稱“號子”,是民間歌曲的一種類別,由伴隨著需要互相協作的集體性勞動而產生。基本特征是緊密配合并完全依附于每一件勞動方式及其具體過程。號子的音樂常常是極精致地適應著那一種勞動所特有的生產動作的韻律,同時具有粗獷奔放 ,熱情豪邁,堅毅質樸,節奏鮮明,動力感強,音樂材料多重復使用,富有號召力和鼓動性等特征。其演唱形式以“一領眾和”為主,亦有獨唱、對唱等形式。 [設計意圖]利用道具使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激發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并引入課題。
(二)學唱
1.初步學唱
①讀譜默唱,做手勢唱出每句襯詞。 ②打指揮拍唱旋律。
③練習難點:借助科爾文手勢對跳進音程進行構唱,練習四度跳進與七度跳進。
[設計意圖]:通過默唱鍛煉內心聽覺;唱句尾音可以鍛煉對樂句的感知,練習力度的對比;打指揮拍可以幫助學生穩定節奏,解決學生在密集節奏部分趕拍子的問題(預設問題);通過音程構唱來解決本節課的難點一:跳進的音準。 2.練習新節奏
① 切分音節奏模仿游戲:老師拍出四拍一組的節奏,學生模仿。每一組都含有切分節奏。
②切分節奏指拍游戲:老師在黑板上寫出所有的學過的節奏與新節奏,給出固定拍,用手指引導,學生拍出相應節奏。 ③切分節奏聽寫。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發現難點節奏,老師利用模仿游戲先讓學生熟悉節奏韻律,再通過指拍節奏讓學生熟悉節奏構造,同時練習反應能力與節奏的穩定能力。最后通過節奏聽寫使學生完全掌握切分節奏。 3.優化演唱
①打著拍子唱,強調襯詞的重音。 ②自己練習加入歌詞。
③老師示范演唱,學生找出演唱特點并做練習。(勞動號子的功能:激發勞動熱情,統一勞動節奏,鼓舞勞動者情緒。)
④練習“一領眾和”——老師領學生和,男生領女生和,學生領與和。并加入勞動小道具。
[設計意圖]:在重復練習中鞏固歌曲,循序漸進的掌握歌曲。通過老師范唱來發現自己在重音處理,歌曲情緒把握方面的不足,并自己完善歌唱,做到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的分組練習,可以使學生更好的體驗到勞動號子的演唱特點。
(三)深度學習
1.復習五聲宮調式音階。唱+做手勢。
2.利用卡片,讓學生學習商調式,角調式,徴調式,羽調式。
等,以此類推。
3.老師彈鋼琴,學生聽辨調式。
4.回到作品,做固定調-首調的轉調練習。并分析作品調式。(商調式)(字母譜呈現) 5.用首調唱名法唱一遍。
[設計意圖]:利用卡片,直觀地看到五聲音階的組成原理,學生更易懂。趣味性也更高。聽——唱——辨,讓學生迅速熟悉知識點,也能直觀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 利用聽唱+手勢的引導,逐句練習轉調,學生更容易掌握。最后回到作品中分析調式,做到了理論結合實踐。
(四)自由編創
1. 介紹勞動號子的歌詞特點:可以改詞歌唱。 2.老師做改編示范。 同學們呀 吼嘿 來改編呀 吼嘿
你一句我一句呀淅瀝瀝瀝查啦啦啦嗦啰啰嘿 改的好呀 吼嘿
3.分組進行歌詞編創。 4.分組進行表演。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把文化滲透進學生的歌唱。改詞的體驗讓學生能更深度的了解勞動號子的結構特點,增加了趣味性也使學生的參與性更高。
(五)課后小作業
收集不同種類勞動號子音頻與視頻。 [設計意圖]:為下節的欣賞課做鋪墊。
5.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一)評價方式 教師評價,自我評價。
(二)評價量規
課后自我評價表
5分
3分 1分 得分
演唱
能夠用良好的音準,正確的情緒演唱,并能做領
唱。
能夠用良好的音準,正確的情緒做小組
演唱。
能夠用良好的音準,正確的情緒演唱。
五聲調式聽寫 全對 對一半 至少對一個
轉調
能夠熟練做整首
作品轉調
能夠做兩個樂句的
轉調 能夠做一個樂句的轉
調
總分
自己沒有掌握好的環節:
6.教學設計特色說明與教學反思
(一)教學設計的特點
1.[唱]通過聽唱,讀譜,模唱,分析歌曲等環節,使學生唱準音,唱出味道。 2.[練]充分利用科爾文手勢譜來練習學生的音準。通過節奏模仿、聲勢模仿、旋律模仿等,鍛煉學生的音樂模仿能力、記憶力以及控制能力。
3.[學]通過作品,來學習五聲調式,并練習轉調,更深程度的利用教學素材使學生學習更多。
4.[聽&寫]用卡片游戲,音階聽辨等方式,使學生掌握五聲調式。
5.[創]注重學生參與性: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分組創編的運用使學生可以更深層次體驗歌曲。
6.[演]運用了勞動道具,能更好的烘托課堂氣氛并使學生感受歌曲特點。 7.通過聽——唱——讀——演,多方面鍛煉學生,以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為核心。 (二)教學反思
心中永遠謹記一段話:所謂音樂教學的責任,就是要永遠從學生一生的成長出發,不急功近利,不短期行為,不為今天的效果犧牲明天的可能。老師不僅幫助學生在今天的課堂上解答問題,還要幫助學生帶著問題走向明天。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