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萬馬奔騰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音樂人音版七年級上冊《萬馬奔騰》枝江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音樂人音版七年級上冊《萬馬奔騰》枝江市實驗中學
人音版七年級上冊《萬馬奔騰》教學設計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以音樂音樂審美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音樂鑒賞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不同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作品分析)
《萬馬奔騰》是人音版七年級第四單元《草原牧歌》中的一首欣賞曲目,是一首由蒙古族演奏家齊·寶力高創作的一首馬頭琴獨奏曲。齊• 寶力高——馬頭琴演奏家。蒙古族人,出生于內蒙古自治區的科爾沁,現任內蒙古歌舞團獨奏演員。其演奏曲目有《草原連著北京》、《萬馬奔騰》等。
(二)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年齡特點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現在一般都十三、四歲了,心理都趨向成熟,他們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豐富,對抽象事物思考也會加強,但在想象力上或許有所減弱,換句話講,他們的表達方式與中低段有明顯區別,他們更希望在小范圍內討論。所以對于這些學生教師應該在語言方面有所改變,可以一種成人式或直接式的對話提問,而且語言中要不時的加入幽默的成份。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聆聽《萬馬奔騰》,感受體驗蒙古族樂曲的風格;知道蒙古族是祖國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樂于主動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歡蒙古族音樂。
2.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辨別馬頭琴的音色。能通過分段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音樂中的重要作用。并學會自己分析。
3.過程與方法目標:能用欣賞法、對比法、體驗法、等多種教學手段傾聽學習本樂曲。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聆聽《萬馬奔騰》,抓住音樂特點,感受蒙古族歌曲的風格; 2.教學難點:使學生樂于主動了解蒙古族文化,激發他們喜歡蒙古族音樂的熱情。能夠辨別馬頭琴的音色。
四、教學方法
聆聽、小組合作、探究、討論、編創等
五、教學過程:
一、舞蹈導入“感受蒙古族舞蹈美”:
1、通過觀看教師現場表演舞蹈,請同學們猜一猜是哪個名族,舞蹈的背景音樂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2
2、介紹蒙古族。
3、介紹馬頭琴及音色特點。
二、聆聽體驗“感受蒙古族音樂美”
1、播放音樂《萬馬奔騰》感受樂曲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場景? 2、介紹樂曲作者:齊寶力高。 分段欣賞:介紹樂曲曲式結構。
聆聽體驗樂曲第一部分:感受交流第一部分描寫的場面,從音樂要素進行分析。 分組運用身邊的物品模仿馬蹄的聲音,并能表現其強弱力度。
傾聽體驗樂曲第二部分:出示圖譜,分析附點音符在這里的運用。 體驗附點音符的節奏,分組按照節奏模仿馬蹄的聲音。 根據體驗分析,學生自己總結第二部分所描繪的場景。 傾聽體驗樂曲第三部分:通過圖形譜對照第三部分音樂,感受這段音樂所描繪的畫面,音樂要素有什么變化,分析變化拍子在這里的運用。 說說這段描繪馬兒不停奔騰的精神。
傾聽樂曲第四部分:這段音樂你能聽出來有一些什么聲音。 結合圖形譜用人聲模仿這些聲音。
風的呼嘯聲、馬的嘶鳴聲為什么會在這里出現。表現了什么樣的場景。 分組表現這段音樂的特點。風聲、馬蹄聲、嘶鳴聲。
說說這段音樂所描繪的場面,加入了這些聲音有什么用意。 音樂結束戛然而止, 討論這里作曲家的用意。
三、創編提升“感受蒙古族精神美”
1、分組用樂器、人聲、動作來表現一場賽馬。 2、總結音樂要素在音樂中的作用。 四、總結下課: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能感受到蒙古族怎樣的精神。
2、在蒙古族著名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中結束今天的課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