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京韻,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少版初中音樂九年級下冊梨園·京韻《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福建省 - 廈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課型】綜合課
【教材分析】本課取材于蘇少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戲曲百花。《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選自京劇《霸王別姬》中虞姬的經典唱段,這部劇目講述虞姬已知被劉邦圍困于垓下(地名)的項羽大勢已去,恐誤項羽其行,置酒舞劍,持劍自盡的愛情故事,反映時代“從一而忠”的信念。這一唱段用拖腔與表演的融合,塑造虞姬內心情感,將京劇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也是京劇發展的重要藝術精品。
【學情分析】九年級的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通過學習京歌、京劇片段對戲曲概念有所了解,從知識層面上看似熟悉但對于京劇這門舞臺藝術的原本性較為陌生。如何通過挖掘學生興趣點,開展京劇旦角唱段的學習,引導學生從已知——未知的主動探索,“撬開”到“敲開”學生認知的大門。因此,尋找學生興趣點、拉進心理距離的打開方式是關鍵。 【教學目標】
1.感知京劇藝術表現方式對人物刻畫、故事意境所塑造的文學美、意境美,愿意主動了解歷史、探索京劇,從而增強文化自信。 2.通過開展聽、唱、讀、寫、創、演等音樂實踐活動,采用口傳心授的學習方式,體會京劇藝術中腔和韻的研磨美、綜合舞臺藝術的和諧美的感知,增進對戲曲文化的理解。
3.了解京劇《霸王別姬》的相關音樂文化知識,結合劇情嘗試融合京劇藝術表現手段四功五法的初步體驗,能夠理解戲曲綜合性、程式性。
【教學重點】以《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為文本主線,體驗京劇唱腔中“字、勁、氣、味”,感知京劇之美;
【教學難點】敢于主動體驗唱腔、念白、身段等綜合藝術表現; 【教學用具】京劇人物服裝;鑼;音叉;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1.課堂游戲
2.了解京劇藝人梅蘭芳 3.引入《霸王別姬》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從學生熟知且喜愛的人物中激發興趣,將現代與傳統的結合,為學生鋪設臺階,對于歷史人物產生好奇。) 二、新授課(35分鐘)
(一)初識京劇《霸王別姬》故事情節
京劇《霸王別姬》為梅蘭芳改良作品。劇情根據歷史史實改編,講述楚漢互爭天下背景下,西楚霸王項羽與虞姬的愛情故事。項羽神勇而寡謀,不顧虞姬與大臣勸阻,聽信奸臣之言,率大軍打仗,中誘兵之計,陷入十面埋伏,被困于垓下。項羽知大勢已去,撫騅長嘆,慷慨悲歌。虞姬置酒舞劍,噙淚相慰。突然,漢軍四面攻來,項羽欲攜虞姬突圍。虞姬恐誤其行,持劍自盡。項羽敗至烏江,無顏歸見江東父老,遂自刎,楚終為漢所滅。
(二)再探虞姬唱段《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 1.唱腔——體會“千回百轉”
(1)理解詞意體驗詞韻,注意“和”等字的發音; (2)磨唱第一句
a. 關注音準,線性譜輔助演唱;
b. 欣賞視頻,對比發現唱腔中獨特的韻味;
(設計意圖:從詞義中了解該唱段在劇中的背景,懂得“唱什么”——“怎么唱”——“怎唱好”,理解京劇中詩詞美、音樂美。) 2.念白(韻白)——感知“無聲不歌” (1)教師配音
虞姬:哎,銀鏈星空,冰輪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 (2)感受“無聲不歌”的韻白特點 3.身段——體驗“無動不舞” 京劇五法:手、眼、身法、步
(設計意圖:了解劇情,通過“做”帶動“唱”,增進唱腔、念白、身段等藝術表現對人物內心塑造的理解,理解京劇中舞蹈美。) (四)綜合表演 1.角色:虞姬、項羽
2.情境:項羽回到帳內床榻上,和衣睡穩,虞姬為散憂愁獨自出到帳外...
(設計意圖:了解人物內心,學生與劇中人物距離,引發學生體驗、探究的興趣。) 三、 總結(5分鐘) (一)為何成為國粹? 1.京劇吸取百家之精華;
2.京劇特有藝術表現手段“四功五法”塑造人物形象; 2.具有文學美、意境美、舞蹈美、形式美的結合。 (二)京劇的傳承
京劇雖只有近兩百年歷史,但它卻集結著兩千年的中國文化,出現一代又一代為推動、傳承它的發展,而一生奉獻的京劇藝人。當代的我們能為它做些什么? 四、教學反思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