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唐詩五首,渡荊門送別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2唐詩五首渡荊門送別-西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2唐詩五首渡荊門送別-西藏
渡荊門送別
一、 內容分析:
(一)內容的作用與地位:《渡荊門送別》是部編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古文
學習的最后一課,本單元四篇文章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學習這些文章,可以激發同學們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有關于李白的文學常識;把握詩歌的主旨和詩人所抒發
的思想情感。
過程與方法:1.朗讀中,感知內容。
2.學習合作中反復誦讀詩歌,體會本詩的意境美、語言美,提高詩歌欣賞水平。 3.快速背誦本詩全文。
情感與態度:感悟詩人開闊的胸襟和留戀故鄉的思想感情。
重 點:在朗讀中解決生字詞意,了解文章大意。
難 點:品味語言,引導學生感悟詩人開闊的胸襟和留戀故鄉的思想感情。
二、 設計思路:
本文是一篇送別詩,寫的是李白年少從三峽出蜀,面對江漢平原,眼界大開,心曠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寫下了這首廣為傳誦的五言律詩,表達了對故鄉的留戀之情。學習本篇文章,既要解決古詩中字詞語句的翻譯問題,又要分析文章的主題和表達的情感,所以設計說讀品練背寫五個環節。
三、 教學過程:
(一) 教學流程:
活動流程 活動內容和目的
活動1:新課引入 激發學習興趣,自然地進入課堂的學習。 活動2:新課講解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活動3:課堂小結 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體味感情。 活動4:課堂作業
提高學生想象寫作能力。
(二)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引入 導入話題:以“同學們知道哪些關于送別的古詩?”,來引入本堂課唐詩“送別”主題
環節一 說一說作者及本課古詩介紹
1.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 2.創作情況 3.寫作背景
板書題目
檢查預習:學生匯報課前搜集的作者及作品資料。
教師總結介紹:(展示幻燈片p1-p4) 學生通過自主預習了解詩人寫作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帶領學生自然地走進本節課堂的學習
新課講解 環節二 讀一讀課文,把握文意
1.詞語積累(展示幻燈片p6)
渡遠、來從、楚國、盡、江、大荒、天鏡、云生、海樓、仍、憐
2.整體感悟(展示幻燈片p7) 小組合作:
1.每組負責一句詩中字、詞、句的翻譯。 2.每組推舉代表復述本段內容。 3.每組推舉一個組員概括本段內容。
環節三 品一品語言 教師示例:
《渡荊門送別》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交代了什么?
頷聯寫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是從什么角度來寫景的?
——描寫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畫出一幅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寫的是遠景。 教師播放幻燈片(p5) 學生大聲自齊讀課文,教師聽讀并對詩歌閱讀的停頓與感情基調進行指導。
學生以六人為一小組,邊討論邊做筆記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品味語言
1.檢查自主預習的情況。
2.培養學生體悟文章的能力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體會尾聯中的妙處
尾聯中的故鄉水是指流經故鄉的水,“萬里送行舟”指的是故鄉水如今懷著深情厚意載我遠行。用擬人的手法,借寫故鄉水有情,不遠萬里,依戀不舍送我遠別故鄉,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時依依不舍,思念故鄉的感情。
環節四 練一練
1.請依次寫出這首詩押韻的字:________________。
2.為下列加粗字選擇正確的義項。 (1)渡遠荊門外( )
A.通過 B.載運過河 C.渡口D.渡船
(2)山隨平野盡( )
A.全 B.消失 C.死 D.用力完成
(3)仍憐故鄉水( )
A.憐憫 B.憐惜 C.憐愛 D.憐恤
3.選出對本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D) A、“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是寫景名句,它好比電影攝像鏡頭攝下的一組圖畫,給人以流動感和空間感。“隨”字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入”則力透紙背,寫出了大江的氣勢。 B、頸聯描繪了 "水中映月"和"天邊云霞"兩幅圖畫,巧妙地融進了作者初次見到平原時新鮮、欣喜的感受和體驗。 C、尾聯由欣賞美景轉入深沉的鄉情之嘆,含蓄地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D、這首詩意境清雅,風格纖細,形象奇偉,想象瑰麗,描繪出長江中下游一帶數千里的山勢與水勢,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
環節五 背一背
全班嘗試背誦全文
學生口頭作答
在規定時間里完成背誦任務
學生通過練習,掌握重點詞語
課堂小結 《渡荊門送別》:表達對長江中游秀麗景象的贊嘆和對故鄉的留戀。
播放古詩朗誦視頻,再把握文章
的大意,體
次總結全文 會文章主
題。
課堂作業 布置作業 展開豐富的想象,請用現代漢語將《渡荊門送別》擴寫為200字左右的文章。
學生課外完成,教師檢查、講評 培養學生
想象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