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蘇州園林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8《蘇州園林》北京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8《蘇州園林》北京市通州區玉橋中學
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材
《蘇州園林》 教學設計
指導思想
依據教育部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重要概念。所以教師在教授的時候,應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使他們樂學,會學, 更應考慮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形成關鍵技能和必備品格。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獲取主要信息。還應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又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 教材分析
《蘇州園林》選自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葉圣陶老先生為介紹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文,也是一篇介紹蘇州園林整體建筑特征的典范說明文。從說明內容的角度來說,讀者能從中獲得欣賞中國園林的審美方法;從語言學習的角度而言,本文提供了非常典范的說明文結構范式和言語范式。
本節教學內容確定為《蘇州園林》中對“蘇州園林”特征的說明。通過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和句間邏輯關系的深刻把握,讓學生深刻領會“蘇州園林”這一說明對象的鮮明特征。在理解特征的基礎上,感受作者在說明過程中傳遞出的對蘇州園林的深深眷戀。 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經過訓練,已經能夠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初步具有合作探究精神。學生閱讀說明文時,已經能清晰把握閱讀思路:明對象、抓特征、理順序、找方法、品語言。但對說明內容的內在邏輯關系缺乏深入思考,更不能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眷戀之情。
在教學實施中,要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探索精神,以學生為本,關注閱讀過程,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要求利用已有的知識和學習經驗發現問題,發表見解。課堂上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設計問題,學生間的展示與評價,教師對教學重難點的點撥,引導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目標
1.把握作者對蘇州園林特征的說明。
2.感受作者在準確說明的同時傳遞出的對蘇州園林的深深眷戀。 教學重點
2
把握作者對蘇州園林特征的說明。 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在準確說明的同時傳遞出的對蘇州園林的深深眷戀。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 第一環節: 觀圖辨園, 導入新課
觀察這兩幅畫,你認為哪一幅是蘇州園林?
老師點擊互動中的投票按鈕。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葉圣陶老先生所寫的《蘇州園林》相信大家一定能從文章中找到理由。
學生進行投票。
學生讀文章
讀完文章后,結合文章內容說明理由。
用第一直覺來判斷,從而對蘇州園林
有個整體認識。
結合文章闡述理由,整體感知內容。
第二環節: 再讀文章, 把握特征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凡到過蘇州的人,沒有不為蘇州園林典雅別致的造型、處處入畫的設計贊嘆不已的。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
老師點擊互動按鈕中的討論。
老師根據學生作答,找學生交流說理由,全班分享。
蘇州園林的整體特征是什么呢?讀文章,思考:哪句話最能說明蘇州園林的整體特征?
學生將自己答案發布。 在討論中把握作者對蘇州園林特征的說明,從而區分蘇州園林特征與各段落說明事物特征的不同。
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來展開說明蘇州園林特征的?
要求: 1.團隊自選段落
2.圍繞自選段落深入閱讀,根據團隊
理解畫出思維導圖,然后拍照上傳。 3.全班分享時,可以借助老師提供的有關圖片進行講解。
在團隊合作過程中,思維碰撞,形成解釋。
通過對文
章的整體感知和句間邏輯關系的深刻把握,讓學生深
3
刻領會“蘇州園林”這一說明對象的鮮明特征。
第三環節: 分析句子, 理解情感
作者不僅僅說蘇州園林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而且還說“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
老師點擊互動按鈕中的討論。
一個“標本”不僅是對蘇州園林的準確評價,也傳達了作著對它的眷戀之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感呢?
你對“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這句話的理解。
學生將自己答案發布。你認為誰的答案更好,請點贊。請點贊最多的同學進行全班交流。
補充資料:
1.本文寫于1979年(葉圣陶先生生于1894年)
2.這是為一本畫冊作的序,編者在選入課文時刪掉了前兩段。
原第二段——《蘇州園林》(畫冊)使我回想到我的童年。
3.葉老是蘇州人,1894年出生,22歲之前,他一直在蘇州生活。他和同窗顧頡剛、王伯祥等都是很要好的朋友,課余經常游玩,欣賞園林,所以對蘇州園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體會,盡管已入高齡,長期居住北京,但對故鄉園林卻從未忘懷,以此寄托思鄉之念。
學生閱讀后,談理解。
感受作者在準確說明的同時傳遞出的對蘇州園林的深深眷戀。
課堂小結
一本《蘇州園林》的圖冊使這位85歲的老人想到了童年,這該是種怎樣的眷戀呀!這足見蘇州的魅力,足見蘇州園林的魅力,足見《蘇州園林》攝影集的魅力。
學生認識到——說明文要客觀介紹事物特征,但也不缺乏情感。這是因為寫文章的人有感情,讀文章的人有感情,那文章就有了感情;觀山水的人有了感情,山水也就有了感情。
學生認識到說明文要客觀介紹事物特征,但也不缺乏情感。
4
課后作業 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被認為“是一個南北名園的綜合”(陳從周)。讀一讀《紅樓夢》的第十七回,注意其中描寫樓臺軒榭、假山池沼和花草樹木的內容,看看大觀園有哪些特點,與課文所寫的蘇州園林有什么異同。
學生記錄
拓展知識,在比對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理解學習的內容。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