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發揮聯想和想象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寫作發揮聯想和想象_湖北省 - 荊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寫作發揮聯想和想象_湖北省 - 荊州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的想象思維,提升想象力。
2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學情分析
對于聯想和想象,學生并不陌生。只是長期停留在感性認識,而對于它們的理論內涵卻知之甚少,專門的思維訓練亦是很少。說是寫作課,不如說是思維訓練課。以訓練學生多角度開放性的思維方式,培養想象力作為學習目標。課堂上建立一個形象思維訓練營,設立三個訓練環節,為奇石取名,為音樂描摹,為漢字寫詩,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遵循思維的規律,反復訓練,激發大腦潛能,提升想象能力。
3重點難點
訓練學生的想象思維,提升想象力。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情境導入
引入微課視頻《關于想象》
活動2【活動】進入想象思維訓練營
訓練一:取名
1觀賞一段《奇石》視頻。
2示例取名的思維過程,歸納方法。
3為三塊奇石取名。
師:說起石頭,在建筑工人眼里就是蓋樓搭橋的材料,可是在文學家眼里卻是不平凡的。在吳承恩眼里,石頭里蹦出一個齊天大圣孫悟空;在曹雪芹眼里,女媧補天剩下的那塊石頭變成美玉銜在了剛出生的賈寶玉的口里。下面我們來欣賞一段關于石頭的視頻。
播放視頻。
視頻解說詞:這里的石頭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中華奇石。奇石是一種珍貴的石頭。它們經歷大自然洗煉雕琢天然形成。石形獨特,石色鮮艷,石質細膩,紋理圖案十分優美,具有一定觀賞性以及收藏價值。每一塊奇石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古老的故事,每一塊奇石都有一個專屬于它的名字。
師:我有一個朋友喜歡收集各種奇石,今年6月21日他在朋友圈里面曬了一組石頭的照片。我靈機一動,為其中的四枚取了名字。你們肯定很好奇我怎么想到的這些名字呢?比如,你們觀察一下它的色彩,是淡黃色。里面隱約的花紋好像一點點梅花,于是月下寒梅一下子跳進我的腦海,“暗香浮動月黃昏”脫口而出。再比如“破繭化蝶”,橢圓形的石頭晶瑩剔透如同一個碟蛹,里面白色的小斑點好像是還在蛻變中的蝴蝶。感覺一只蝴蝶馬上要破繭而出。
師:為石頭取名有意思嗎?方法是觀其形,察其色,悟其境。接下來為奇石取名的任務就交給大家了。
學生為三塊奇石取名。(長河落日圓、天涯共此時、天空之城、鄭和下西洋、諾亞方舟、敦煌遺夢、草船借箭、火燒連營、蒹葭蒼蒼)
師(過渡):奇石有著凝固的美,而音樂呈現的是流動的美。下面我們進入訓練二:描摹。
活動3【活動】描述
訓練二:描述
1聆聽一段音樂。師生分別說出想到的一句古詩詞,并且描述浮現的畫面。
2歸納聽音樂描述的方法。
3為三段音樂進行生動的描述。
師:你們的任務是聽音樂,根據聽到的音樂想到一句古詩詞,然后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具體的畫面。
播放第一段音樂。
師:示例:我聽到音樂后想到的是王維的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綢緞般光輝,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這聲音使松林更加清幽,驚動了一只沉睡的松鼠。學生示例。
那么如何去想象呢?化抽象為具體,寓無形于有形,調動各種感官,豐富畫面內容。
依次播放三段音樂,學生展開描摹。
師:(過渡)每一個音符,每一段旋律都撥動我們的心弦,激發我們的想象。剛才我們吟誦了不少古詩詞,接下來我們進入訓練三:寫詩。
活動4【練習】寫詩
訓練三:寫詩
1型詩賞析。學生歸納兩首詩的共同之處。
2“碑”為例,師生共同完成微型詩。
3學生“圖煙碑愁牧” 五個字中任選兩至三個完成微型詩的寫作。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優秀詩作展示。
微型詩賞析。學生歸納兩首詩的共同之處。
以“碑”為例,師生共同完成微型詩。
學生從“圖煙碑愁牧” 五個字中任選兩至三個完成微型詩的寫作。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優秀詩作展示。
教師總結“想象----借我風的翅膀云的雙眸,把人間萬象變成孩童手中的積木。”下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