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家的意味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臨江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研討課《家的意味》吉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道德與法治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家的意味-吉林省臨江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 第七課 親情之愛
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學設計
【對應課程標準的內容】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中“我與他人和集體” 中的“交往與溝通”規(guī)定:體會父母為撫養(yǎng)自己付出的辛勞,能盡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長輩。 【教材分析】
本框題是第七課的第一框,內容有講到家是學生最熟悉的生活領域,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家”的含、中國人的“家”,明白家庭交往中的家庭文化和相關權利與義務,讓學生知道盡孝應在當下。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體味愛、傳遞愛、孝敬父母和長輩,這是一切美德的生長點。學習有關家庭交往的道德規(guī)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框題在整個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學情分析】
初中生對于“父母”“家庭”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他們正處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賴、半獨立的心理發(fā)展階段,普遍存在責任感不強的情況,他們中的很多人會認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對于在家庭中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認識不足,而且不懂得珍惜家庭的溫暖和親情。因此,需要通過對家庭溫暖和親情的認識和感受,培養(yǎng)學生對家庭的責任意識。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增強熱愛自己的家庭、熱愛父母的情感。
2.能力目標:通過情景討論學習,增強對家的理解能力;通過自主參與,提高孝親敬長的行動能力。
3.知識目標:知道家的內涵;了解家庭的組成及功能以及懂得“孝”是中國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內涵,孝親敬長是傳統(tǒng)美德和法定義務。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對家理解。 教學難點:孝在當下。
2
2.為什么是重點與難點
本框是學習下面內容的基礎,只有對家有很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體味親情,傳遞家人之愛,構建和諧家庭。
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長輩的愛,覺得是應該的,孝親敬長是長大后的事情,現在只有盡力學習就好。
3.突破重難點的主要策略
通過圖片、音視頻等材料的展示,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適當點撥,讓學生對家有正確、全面的認識,知道孝親敬長應該從現在開始,通過一件件小事做起。 【教學方法和學法】
1.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提問 2.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策略】
圍繞相關案例,從社會生活走向經濟生活再走向家庭生活,擴展學生視野,深化其對“家”的理解。 【教學手段】
PowerPoint課件、白板和筆等 【教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教學
環(huán)節(jié)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激情 導 入
出示十字繡圖片《家》
這副十字繡掛在老師家客廳的墻上,老師非常喜歡它,猜一猜老師為什么喜歡它! 老師喜歡這句話:“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暖的岸”。 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可是我們是否認真的思考過家意味著什么,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第七課第一框題《家的意味》。 板書:家的意味
猜測老師喜歡這幅十字繡的原因。 教師在導入時力求生動、形象、具體,貼近生活。 深入淺出, 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家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
(一)生命的居所
第一站:體驗家庭的內涵、及家庭關系的確立
1、家的特點 教師展示:
(多媒體顯示)教材第71頁方框的內容
師問:在你的心目中,家是什么?請與大家分享。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家是一束溫暖的陽光,可以融化掉心上的冰雪寒霜;家是一盞明燈,可以照亮夜行人晚歸的路程;家是一個溫馨的港灣,可以遮擋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風風雨雨。
2、家庭的含義和確立家庭的幾種情形
教師展示:
(多媒體顯示)教材第72頁“相關鏈接”內容
教師:那么,什么是家庭?家庭關系確立的情形有哪幾種?
師生共同歸納:家庭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yǎng)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
家庭關系確立的形式: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結婚,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系結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收養(yǎng)而組成的家庭;隨父(母)再婚組建新的家庭。
過渡:一個家庭建立以后,會給我們的成長帶來哪些影響呢?
活動一、探究與分享:請同學們結合教材第71頁“運用你的經驗”中的內容,根據自己的經歷和理解,說說“家”是什么?
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回答。
學生自主閱讀教材第71至72頁后回答。
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積極參與。
學生在自學中掌握相關知識,在展示中運用有關知識。
4
第二站:感悟家的作用、意味 1.家的功能 教師展示:
(多媒體顯示)教材第72頁“探究與分享”圖片
師問:談一談對家庭這些功能的認識。
教師展示:
(多媒體顯示)教材第73頁“閱讀感悟”圖片
家庭除了具有這些功能,對我們還意味著什么呢?請閱讀兩則小故事。
提問:閱讀了這兩個故事,你對家又有了哪些認識?
教師小結:家不僅僅是一個場所,更是親人、親情的代名詞,這是家最大的特點。家是我們身心的寄居之所。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
2.從“家”字感受漢字的魅力 展示漢字“家”的多種寫法的圖片 引導學生“探討文字家背后的意義” 引導學生展示英文家的單詞
師:英語只是字母簡單的組合,沒有深層的含義,可是中國人卻賦予了英文家family更深的內涵。請看視頻!
播放視頻《家——有愛就有責任》
3.中國人心目中的家
過渡:中國人對家有著更加深厚的情感,每到春節(jié)臨近,無論有多么繁忙,無論回家的路途多么遙遠,都阻擋不了中國人回家的腳步,請看視頻《回家的路》
播放視頻《回家的路》
展示“春運”圖片并提問:你從圖片中春運的人們擁擠的身影和喜悅、期盼、焦灼等多樣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樣的情感?
教師小結:在旅途最艱難的時候,“家”是心中的信念,再難也要回家,再難也要團圓,才是“家文化”的意涵。家中守候的人同樣以焦急、激動和喜悅的心情精心準備 。回家之后的喜悅,家人團聚,一起吃“團圓飯”,共同享受春節(jié)氣
談對家庭經濟功能、
生育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娛樂功能、撫養(yǎng)贍養(yǎng)功能、情感交流功能的理解 閱讀故事 談對家的理解 分享與爸爸媽媽之間溫暖而感人的故事 感受漢字的美,解釋漢字“家”的意義 分享英文中代表家的單詞 觀看視頻,體會家的責任
觀看視頻 學生談感受,談看法 讓學生知道家是情感的紐帶,心靈的港灣。家的特點是家里有親人,家
中有親情。
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中華文化對周邊國家乃至世界產生了深
遠的影響,增強“文化自信”
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回憶,體會中華文化下“家”的特點。體會中國人對家的情感和家的意味 使學生知道自己每個
5
氛,分享生活經歷,烘托祥和溫馨的氣氛。在中華文化中,家有著深厚的意味、豐富的內涵。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額生活共同體,是甜蜜、溫暖、輕松的避風港。
4.傳家訓 樹家風
家規(guī)、家訓、家風是中國人特有的家文化。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什么是家規(guī)、家訓、家風!
過渡: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離不開每一位家庭成員的用心呵護。那么,我們應該為家里做些什么?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長輩呢?
交流展示收集的“家規(guī)”、“家訓”
分析這些“家規(guī)”“家訓”的內容,說說那些內容應該繼承發(fā)揚光大,成為新時期的家風。
人都在家風的熏陶中成長。
將好的家風傳承下去!
第三站:踐行家庭責任——孝親敬長 1.孝親敬長是傳統(tǒng)美德,也是法律義
務
很多名人的家規(guī)家訓中都有孝親敬
長的內容,這說明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
什么?
(2)如果不盡孝,會受到法律的制
裁嗎?
出示教材74頁“相關鏈接”“有關
孝親敬長的法律規(guī)定”圖片
這些法律規(guī)定說明了什么?
教師和學生共同歸納: 在中國的家
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內涵。孝
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每個
中國公民的法律義務。
2.盡孝在當下
師:有人說,“作為初中生,還沒有
經濟能力,所以還不能孝敬父母,等我長
大了,掙了錢,一定讓父母過上好的生活”
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初中學生在孝親
敬長方面能做些什么?
出示教材74頁“方法與技能”
教師總結:盡孝在當下。孝敬雙親長
輩,關愛家人,不僅僅是長大成人以后的
事,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用行動表達孝敬之心。
總結:孝親敬長是中
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朗讀“有關孝親敬
長的法律規(guī)定”
總結:孝親敬長也是
我們應盡的法律義務
學生討論
生:做些力所能及的
家務事,如掃地、洗碗等;
幫爸爸媽媽洗腳;把學習
成績搞好;與父母進行交
流,匯報自己的表現
閱讀材料
理解感悟“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律義務。
通過討論明白“盡孝在當下”,在生活中從小事做起履行孝親敬長的義務,從而踐行孝親敬長。三、 課堂小結
學習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獲和感想,與大家一起分享!
你還有哪些困惑,說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分享收獲與感想
通過小結,加深學生對家的內涵的理解,用實際行動踐行孝親敬長。
四、結束新課
最后讓我們在音樂聲中結束本課 播放音樂視頻《家是溫暖的港灣》 學生聽音樂看視頻 跟唱
再次體會家庭的溫暖,將對家的熱愛的情感延伸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