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萬物皆化學,化學能與電能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高中化學選修實驗化學專題5課題1萬物皆化學—化學能與電能-貴州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萬物皆化學——化學能與電能
教學設計
本節內容是對前一節課中“化學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同樣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熱能和電能等”論述的補充和完善;原電池概念的形成也是對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拓展和應用;同時又為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礎。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常見的化學電源又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學好本節內容還有非常實際的意義,該節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本課為第一課時。主要是探究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 一、教學與評價目標 1.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認識化學能與電能相互轉化的實際意義,初步形成綠色應用的意識。
(2)通過初步建立原電池的基礎模型,探索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3)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原電池的構成條件。
(4)通過合作發電小實驗,親身感受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形成團隊意識,增強合作精神。 2.評價目標
(1)通過對原電池工作原理的分析,診斷并發展學生對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轉化的認識進階(物質水平和微粒水平)和認識思路的結構化水平。
(2)通過實驗操作的交流與點評,診斷并發展學生實驗設計探究的水平。
(3)通過對原電池構成條件及習題的交流與點評,診斷并發展學生對化學價值的認識水平(學科視角,社會價值視角)。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探究原電池的構成條件。 2. 教學難點:理解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本質。 三、教學與評價思路
“化學能與電能”教學與評價思路示意圖 四、教學流程 1.概念提出 【學習任務1】理解原電池的概念 【評價任務1】診斷和發展知識關聯結構化水平
學習任務1教學流程圖
3.構成條件
化學科學實踐
科學探究 實驗設計
診斷實驗探究水平
4.問題解決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 科學態度與德育教育
1概念提出 化學科學實例
知識延申與
證據推理
診斷和發展知識關聯結
構化水平 2.工作原理 化學科學思維
模型認識與證據推理 宏觀認識與微觀探析
發展認識思路結構化水
平
展示:手機、賀卡、電燈等
火力發電的優缺點 化學能與電能的直接、間接轉化
原電池的概念 c
初步形成綠色化學概念
真實情景素材
引發思考
宏觀認識
【學習任務2】建立原電池認識模型
【評價任務2】診斷并發展學生對原電池認識思路的結構化水平
學習任務2教學流程圖
【學習任務3】揭示原電池工作原理
【評價任務3】診斷并發
展學生對原
電池工作原
理的認識進階
學習任務3教學流程圖
3.構成條件
【學習任務4】實驗探究原電池的構成條件 【評價任務4】診斷并發展學生化學實驗探究水平
原因
表現 銅鋅原電池模型為例; 物理角度分析原電池的正負極
正負極得失電子情況分析 電極反應類型分析 電極材料分析 ·銅鋅原電池模型 宏觀現象
鋅片逐漸溶解 銅片表面有氣泡產生
電流計發生偏轉
微觀本質 鋅片失去電子
氫離子在銅片表面得到電子 電子由鋅片產生,沿導線流向銅片
個例
普遍
銅鋅原電池模型為例; 物理角度分析
原電池的正負極
正負極得失電
子情況分析
電極反應類型分析
電極材料
設計實驗: 探究構成條件
記錄實驗結果
小組討論出構成條件
展示討論結果
學習任務4教學流程圖
4.問題解決
【學習任務5】完成練習題,并合作發電使賀卡發聲 【評價任務5】診斷并發展學生對化學價值的認識水平
學習任務5教學流程圖
五、作業
1.完成學案上的《自主訓練》 2.完成教材P44—P45的1、2、4題。 六、板書設計
萬物皆化學—化學能與電能
間接:火力發電
直接:
裝置
鞏固本節所學內容
合作發電小實驗
理科綜合知識
運用能力發展
完成練習題
原電池
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概念
工作原理
負極(鋅片)Zn-2e-=Zn2+
正極(銅片)2H++2e-=H2
構成條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