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常見的有機物,乙醇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三章第三節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第一課時乙醇-湖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三章第三節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第一課時乙醇-湖北
《乙醇》
——《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第一課時
一、 課標分析
根據課程標準 “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 的要求,本節課遵循“從生活到化學,從化學到生活”的基本思路。
根據課程標準“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本節課通過理論引導、科學假設、實踐驗證設計相關實驗,以完成“乙醇的結構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和乙醇被強氧化劑氧化”的教學。
根據課程標準“在人類文化背景下構建化學課程體系,理解化學課程的人文內涵,發揮化學課程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本節課通過介紹“醉酒原理、生命不能承受之醉、酒駕的檢測”及“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內容、地位和作用
《乙醇》是新課標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第三節《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第一課時的內容。《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知道乙醇的主要性質,認識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乙醇作為聯系烴和烴的衍生物性質的橋梁,在有機物的相互轉化中處核心地位,與生產、生活聯系緊密,是一種具有廣泛用途的有機物,可進一步完善有機物的知識體系,為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學習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掌握乙醇的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了解乙醇用途及官能團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實驗,培養求實、嚴謹的優良品質。從觀察實驗現象入手,分析產生實驗現象的因果關系和本質的聯系,培養多方面認識事物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分組實驗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養成團結合作的品質。通過學習乙醇的用途,感受化學與生活、社會的密切關系,養成關注化學相關社會熱點問題的習慣。使學生常識性了解乙醇對于人類日常生活、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能建立辯證取舍的價值觀。
3、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題重點:
2
1、 乙醇分子結構、乙醇的化學性質。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探究乙醇的重要化學性質。 2、 課前“我學習”思維導圖的落實,課上“頭腦風暴”問題解決的措施。
本課題難點:乙醇的化學性質及與結構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實驗——乙醇的催化氧化 三、學情分析
1、知識基礎
(1)對乙醇的了解,基于初中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學生已經知道乙醇的元素組成,知道乙醇易溶于水,易燃、能做燃料、溶劑等,對于進一步學習乙醇的組成和性質,有強烈的求知欲。
(2)基于甲烷、烷烴、乙烯和苯等內容的學習,學生對有機物中碳的成鍵特點及其性質等知識有所了解,并初步體驗了通過實驗了解有機物性質、通過有機物結構特點認識其性質的學習思路。并學會比較有機物在組成、結構、性質上的差異,初步感知了有機物學習的方法。
(3)基于之前的學習,學生學習了化學鍵、共價鍵的極性、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化學鍵的斷裂與生成等,這些知識有利于促進學生對乙醇的結構特點及其主要性質反應的理解。 2、技能基礎
高一學生從小學到初中長達九年之久,長期接受的都是常規課堂模式,都是“先教后學”的教學模式。對“先學后教”的課堂模式、對課前從海量的信息中查閱自己小組分的學習任務、進行篩選、進行信息加工的能力還有待提高,目前課前學習效率不高。
高一學生已經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可以設計和動手操作一些簡單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也比較全面,但分析能力仍需提高。 3、思維基礎
已經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的邏輯能力,但現階段他們的形象思維還是占主導地位,教學時,應充分考慮
到這一點,以直觀形象實驗教學為主,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從而構建“位—構—性”全方位的有機化學學習方法。 4、認知心理
進入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思想從“被動接受型”慢慢向“自主學習型”轉變。他們學習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邏輯性和創造性明顯增加,學習動機比較穩定。由于本節內容十分貼近生活,學生在心理上會產生一種自然的探究欲望,如果在教學中把握好,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四、教學方法
1.實驗探究法:
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將教材中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如乙醇與金屬鈉的實驗),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知識。
所用的試劑與儀器——水乙醇、金屬鈉、酸性重鉻酸鉀溶液、銅片、泥三角、三腳架、酒精燈、打火機、乙烷分子模型和一個氧原子、膠頭滴管2個、試管2支 2.比較法:
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有機化合物結合在一起教學,找出其分子結構中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通過比較使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將接觸到的看似孤立的知識協調起來,并進一步加工處理,從而構建邏輯化的知識結構。 3.三重表征教學策略:
3
對于催化氧化這個重難點,采用了三重表征策略,先從宏觀實驗現象引入知識點,經過符號表征也就是方程式的反應過程的分析,得到反應的總體概念,在使用微觀表征也就是模型模擬來加深對反應過程的理解,最后在深一層分析化學反應方程式,得出最后總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利用三重表征的教學策略,從三個方面加深對催化氧化的認知,有助于學生內化知識。 4.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采用多媒體模擬微觀演示,多角度立體展示物質的微觀結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講授法:
隨著教學方法的改革,新教法不斷出現的同時,講授法也在不斷地完善。而且不論是哪一種教學方法,都離不開教師的講解、點評、總結。
五、教學過程
【引入】首先請大家觀看一段視頻,找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字
這個最重要的字是酒
酒,寄托了詩人各自的情懷。今天我們就從化學的角度來認識它。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 請聯系生活并觀察實驗盒里的無水乙醇,描述乙醇的物理性質。
活動2 學生交流乙醇的物理性質 【師】評論
活動3 學生配合老師完成乙醇的揮發性和溶解有機物的實驗 活動4 學生總結乙醇的物理性質從哪些方面來研究
【過渡1】接下來我們將進入乙醇的微觀世界。我們知道乙醇的分子由2個碳6個氫還含一個氧原子。
活動5 學生用乙烷的分子模型連接上一個氧原子搭建乙醇分子球棍模型并展示交流
【過渡2】這里的氫氧原子團,化學上稱為“羥基”,我們來看看它的寫法和讀法。那么乙醇分子到底是哪種結構呢?
活動6 學生交流討論乙醇的分子結構 活動7 學生探究乙醇與鈉的反應
活動8 對乙醇與鈉的反應的現象的交流,并確定乙醇的分子結構和書寫乙醇與鈉反應的方程式
【過渡3】生活中,酒啊,釀出來是給人喝的,可是現在很多城市的汽車也開始喝酒了,喝的是乙醇汽油,
你對乙醇汽油有哪些了解?
活動8 學生交流乙醇汽油的了解 活動9 書寫乙醇燃燒的方程式
【過渡4】汽車把酒喝進去,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人把酒喝進去,最后生成什么呢?
活動10 學生交流乙醇在人體中的代謝圖
【過渡5】同樣是喝酒,有的人千杯不醉,有的人臉紅了、腳步踉蹌了、說胡話了。同樣是喝酒,為什么差別這么大?
活動11 學生交流乙醇、乙醛對人體的危害和影響
【過渡6】乙醛雖然有毒,但它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很多工廠專門生產它。我們能不能模擬乙醇在人體中的轉化,生成乙醛呢?怎樣得到它? 活動12 學生交流乙醇轉化為乙醛需要催化劑
活動13 學生探究乙醇在銅的作用下轉化為乙醛的實驗
活動14 學生交流探究實驗中的現象和物質變化并寫出分步方程式 【動畫】乙醇轉化為乙醛的反應過程
活動15 學生看動畫,并體會乙醇去掉的是什么部位的氫原子 活動16 學生寫兩過程的總反應
【過渡7】我們成功地模擬了人體當中乙醇的氧化過程,得到乙醛這樣一種化工原料。它在人體中蓄積是對人體有害。如果喝了酒還要去開車,那就是害人害社會,所以記住老師的話:“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你見過警察是怎樣查酒駕的? 活動17 學生交流警察查酒駕的方法
【過渡8】我們在實驗室能不能檢測乙醇?我們要選的這個物質有什么特點? 活動18 學生交流選取什么物質
【師】到底行不行呢?讓我們用實驗說話!
活動19 學生探究乙醇與酸性重鉻酸鉀的實驗并描述現象
【過渡9】你有沒有發現今天我們學的這4點化學性質中,都與乙醇的哪個基團有關? 【師】在有機化學中像這種決定有機化合物的化學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團叫做官能團。如:鹵素原子-X、-OH、-NO2、烯烴中的碳碳雙鍵都是官能團。
【過渡10】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想想乙醇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
活動20 學生交流乙醇的用途
【師】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乙醇的物理性質、結構、化學性質、用途。在今天的學習中,你還有哪些收獲?
請大家各抒己見
【結束語】化學源于生活,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我們學習化學目的,終究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 【課后作業1】如何提高乙醇的利用率?(乙醇作為能源單純地把它燒掉,我們知道燃燒這一過程能量利用率是比較低的)
【課后作業2】上網查閱:酒的釀制、酒文化。相應的網站:
六、板書設計
七、課后反思 (一)成功之處:
1、改變常規的課堂教學模式
為了實現了“翻轉課堂”。由于條件有限,我事先在專題網站、資源庫、光U盤上搜索下載了大量的有關的資料,讓學生在“海量”的信息中加工知識。學生運用課前信息與資料、思維導圖“我學習”,以具備 “先學后教”的基礎;我通過啟發、提問引發課內頭腦風暴,使學生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最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zgjwh/node_7028313.htm
5
后讓學生交流分享、學有所獲。我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構建出新型的“主導一主體相結合”課堂教學結構,學生學習方式便捷化、學習支持個性化。做到“處處能學,時時可學”。
2、 拓展思維導圖的應用
課前信息與資料(36個節點)配以思維導圖,讓學生像看新聞聯播事先播報要點一樣,首先明確信息有哪些,每個小組學習哪些資料都一目了然。
課堂板書采用與思維導圖相對應的形式歸納知識點(18個節點)。大幅增進記憶、組織力與創造力,它與傳統筆記法和學習法有量子跳躍式的差異。
3、遵循化學學科特點
我注重實驗探究、崇尚化學實驗是檢驗化學學科知識的唯一標準。 4、創新也是本節課的亮點
化學崇尚實驗創新,以更簡單、現象更明顯、更節約藥品等為努力的方向。傳統的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實驗是這樣做的:向一支試管中加入3-5ml乙醇,取一根10-15cm長的銅絲,下端繞成螺旋狀,在酒精燈上灼燒至紅熱,插入乙醇中,反復幾次。注意觀察現象,小心的聞試管中液態產生的氣味。而楊玲老師沒有走傳統路線,將銅絲換成了折成盒狀的銅片,將3-5ml乙醇換成了不超過0.5ml,將銅片加熱至紅熱狀態然后慢慢滴入乙醇。
改進后這個實驗的優點: (1)節約藥品乙醇
(2)生成的乙醛不會被以往試管中過量的乙醇溶解,所以更方便聞乙醛的氣味。
(3)滾動的乙醇的液珠,與銅片接觸的地方是銅片本身的顏色;劃過的地方立即變為黑色。就像這顆小液滴在銅片上寫字一樣,給學生視覺上帶來趣味性,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學習化學的興趣。 (4)銅片折成盒狀,乙醇不會灑落
5、很好地契合了“化學來源于生活”的思想主題 (二)、不足之處:
本節課嚴格來說不完全是“翻轉課堂”,只能說是一節類“翻轉課堂”的“高效課堂”。原因是學生課前、課后沒有那么多時間上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