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化學能與電能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節化學能與電能_遼寧省 - 營口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節化學能與電能_遼寧省 - 營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原電池的基本化學原理。
(2)掌握原電池構成條件。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訓練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表達與交流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滲透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學情分析
1、知識上: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如氧化還原反應、電解質等,這些都為本節課做了鋪墊。
2、能力上:高一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問題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但仍要對學生操作進行指導。
3、心理上:高一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仍然較為薄弱,因此,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電子定向移動產生電流的理解。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原電池概念、反應原理、構成及應用。認識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對現代化的重大意義。
教學難點:通過探究原電池的實驗,引導學生從電子轉移角度理解化學能向電能轉化的本質。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情境1]將生活中常見的用電產品圖片以“電”字形式展現出來。
[查資料]課前布置任務,查找有關電的資料,解決兩個問題:
1.發電的方式有哪些?
2.我國發電以哪種方式為主?能量如何轉化?
[情境2]設置停電,需要為手機充電的情景。
[視頻]播放“橙子電池”為手機充電的視頻。引出“橙子電池”即原電池,其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活動2【講授】實驗探究,學習新課
任務一、原電池的定義
[提問]通過引課,由學生總結原電池定義。
[提問]原電池和火力發電都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兩者的區別是什么?
[探究1]什么類型的化學反應可以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
[動畫]利用動畫,將不同的反應設計成電池裝置,觀察燈泡是否亮起,并讓學生分析總結哪種反應類型可以設計成原電池。
[設問]為什么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
[討論]
[講解]電能需要電流,電流是電子定向移動。有電子轉移的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因此,化學能轉化成電能需要氧化還原反應實現。
任務二、原電池工作原理
[提問]實驗室如何制取氫氣?是氧化還原反應嗎?請學生寫出離子方程式并用單線橋標出電子轉移情況。
[提問]將鋅片插入稀硫酸中會產生電能嗎?
[實驗1] 學生按圖裝置進行實驗觀察現象。
[提問]這個過程中化學能是否轉化為電能?分組討論分析。
[講解]鋅失去電子與氫離子得到電子在同一個地方進行。
[設疑]如何改變以上裝置,使化學能能夠轉化為電能?請學生畫出設計的裝置。
[講解]通過學生畫圖并解釋:Zn失去電子,電子通過導線傳遞,氫離子為了得到電子,向導線末端移動。得失電子在不同的區域進行。
[講解]將銅導線末端連接Cu片,也是起到導線的作用。
[設計]根據理論分析,設計出裝置圖。
[推測]推測實驗現象:Zn片溶解,Cu片上有氣泡。
[實驗2]根據設計的裝置進行實驗,觀察現象。
[回答]Cu片上有氣泡冒出。
[講述]通過以上分析,明我們這前的理論分析是合理的。
[實驗3]為了感受電流,連接電流表,觀察指針。
[講述]以上裝置可以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工作原理也在設計的同時由同學們分析出來了。
[提問]電池有正負極,根據常識,同學們分析Zn和Cu分別作哪一極?
[展示]播放原電池工作原理動畫。學生通過以上的設計實驗,自己敘述原電池工作過程。
[小結]同一個氧化還原反應,裝置不同,轉化的能量形式不同。原電池是將氧化還原反應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分在兩個不同區域進行,負極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正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使電子轉移具有方向性,從而在裝置中形成電流。
任務三、原電池的構成條件
[探究]根據材料,分組實驗,各組所用試劑固定,電極材料自由組合搭配,試驗能否形成原電池。
電極材料:碳棒(2)、鐵片、鋅片(2)
試 劑:稀硫酸(A組)、CuSO4溶液(B組)、無水乙醇(C組)
[回答]通過實驗,歸納實驗現象,分析得出結論。
[練習]趁熱打鐵,練習哪些裝置能構成原電池。
【課堂小結】學生總結本節學習內容。并完成下圖。
活動3【練習】課堂練習
采取搶答的方式,對所學內容加以檢測。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原電池是把電能轉為化學能的裝置
B、原電池中電子流出的是正極,發生氧化反應
C、原電池兩級均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D、原電池中的陽離子向正極移動
2. 鋅片和碳棒用導線連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鋅片是( )
A.陰極 B.正極 C.陽極 D.負極
3.某金屬能和鹽酸生成氫氣,該金屬與鋅組成原電池時,鋅為負極,則該金屬可能為( )
A.鋁 B.銅 C.鐵 D.硅
活動4【活動】趣味實驗
根據今天所學,利用身邊的材料制作水果電池使生日賀卡重新“響起來”。
【板書設計】
化學能與電能
一、原電池:化學能轉換為電能的裝置。
二、工作原理
三、構成條件
【教學反思】
整節課的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來完成任務,培養了學生的合作集體精神,讓每個學生都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學預定目標完成情況良好。教學的條理清晰,能夠圍繞原電池定義、工作原理、構成條件進行講解。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總結能力;使學生能夠將理論與生活聯系起來。
本節課先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用電物品及創設情境,再由“橙子電池”為手機充電,自然引出新課。
主體分三個任務。任務一―原電池定義。這部分由學生歸納原電池定義,并通過動畫由學生找出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隨后拋出問題:為什么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實現這樣的轉化?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理論分析和總結的能力,同時使學生明確新舊知識存在聯系,了解這種學習方法。任務二―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首先引導學生組裝原電池裝置,使學生體驗理論分析―設計實驗―推測現象―實驗驗證的過程。其次,利用動畫,讓學生總結原電池工作原理,增加自信心,同時加深對原理的理解與記憶。任務三―原電池構成條件。這部分并不是讓學生按照固定的電極電解質溶液實驗,而是給出材料,引導學生自己組裝,培養學生的設計實驗并總結規律的能力。B組學生總結原電池構成條件時,指出只與電極材料有關,與溶液無關。C組學生提出質疑,利用自己的實驗結果反駁了B組,課堂中學生思維活躍,培養嚴謹治學的態度。
最后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組裝水果原電池,使賀卡重新響起。整個過程前后呼應,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過程中能以學生為主體,鼓勵他們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及鼓勵性語言還需要進一步錘煉與提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