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文藝復興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大象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17課《文藝復興》四川省 - 成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被發現
——文藝復興
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STEAM課程——歷史、美術學科綜合探索
授課班級:高2018級11班 一、選題立意
STEAM課程:是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的英文縮寫,強調打破學科界限,玩“跨界”,讓學生在“做中學”。STEAM課程在綜合學科中的滲透作用日益彰顯,讓學生在教學中的思維流動起來,并在多元文化及無限的空間中感悟學科融合的無窮魅力。
學科間的互相滲透和融合是現代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更有利于學生綜合思維與綜合研究能力的培養。
2、文藝復興的精神內核是人文主義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種人類的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生命、尊嚴和價值的高度重視,對人類各種精神文化遺產的無比珍惜,對人格道德的不懈追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歷史學科可以豐富人文主義的內涵,但相對比較抽象和空洞,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可以讓人文主義更加直觀和生動,所以我們選擇《文藝復興》來進行了歷史和美術的學科綜合探索。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大多停留在淺層次記憶歷史結論的階段,加之文藝復興是外國史,距離我們有五百多年時間,學生很難建立起通往歷史現場的橋梁,感觸
鮮活的文藝復興史。所以我們用歷史、美術學科綜合探索的方式,幫助學生進入歷史現場,感知文藝復興時期人性的綻放,領悟人文主義的內涵。 三、教材分析
文藝復興打破了歐洲思想界在封建高壓下“萬馬齊喑”的局面,促使歐洲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喚醒了人們積極進取精神、創造精神以及科學實驗精神,它對推動反封建的革命斗爭起了積極作用,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消滅封建制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勝利和確立開辟了道路。
文藝復興創造的光輝燦爛的文化,開辟了世界文明的新篇章。文藝復興使文學、藝術獲得了空前的繁榮,孕育了近代資產階級文化。文藝復興促進了科學上的革命,也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文藝復興運動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文化革命運動。它為近代資產階級文化奠定了基礎,為近代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上、輿論上的準備,迎來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 四、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設計緊緊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展開。 歷史
1、通過地圖展示,培養學生時空觀念。
2、通過解讀、分析材料,培養學生研習史料的方法和史料實證的意識。 3、通過研習不同史料,讓學生認識到歷史解釋的多樣性。 4、通過學生與老師的互動活動,增加學科融合的趣味性。
5、通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人文之美,培養學生正確的家國情懷和世界意
識。 美術
6、能夠通過對比知道文藝復興思想來源于古希臘、羅馬的藝術,是在 古典藝術基礎上的再發展;
7、了解用集中透視、有明暗光影效果,表現三度空間的畫法。 五、教法學法
為體現歷史、美術學科育人價值,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本課采用的主要教法有問題教學法、史料教學法、模仿教學法,本課主要使用的學法有自主學習法、探究學習法和合作學習法。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薄伽丘《十日談》之“綠鵝”的故事 思考:故事中的“綠鵝”是什么?
薄伽丘通過這個故事想批判什么?追求什么? 引出:中世紀神學觀念:原罪說、贖罪說、來世說 文藝復興的精神內核:人文主義
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
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現世的幸福生活,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體現了資產階級為創造現世的幸福而奮斗的樂觀進取精神。
2、新課教學
一、人性的呼喚—意大利文藝復興背景
以美第奇家族為例,結合教材內容,分析文藝復興的背景。(視頻) 經濟根源: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與發展
階級基礎:新興資產階級(如:美第奇家族)的大力扶持 文化基礎:大量古希臘羅馬文化的保存 實質: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二、人性的復蘇—文藝復興的時代巨匠 意大利文藝復興代表人物及作品
意大利文藝復興文學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三杰: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
但丁的長詩《神曲》無情地揭露教會的黑暗,熱情地歌頌現世的生活,對封建社會進行了有力的批判。
彼特拉克最早提出以“人的學問”對抗“神的學問”,酣暢淋漓地謳歌愛情,描寫人的喜怒哀樂,被認為是人文主義之父。
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談》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它批判宗教守舊思想,主張"幸福在人間",被視為文藝復興的宣言。 美術是人類文化造型的載體
讓我們一起走進文藝復興美術家的世界: 文藝復興早期
波提切利:意大利佛羅倫薩畫派的先驅者,唯美主義者,作品具有詩一般的想象,造型手法獨樹一幟,追求裝飾效果。 代表作《春》《維納斯的誕生》
鑒賞《維納斯的誕生》
由維納斯引出古希臘雕塑《斷臂維納斯》,對比相似點:“S”形姿態。波提切利從古希臘藝術中得到靈感,創作了《維納斯的誕生》,維納斯憂郁的神情是畫家內心世界的反映,也是人性的體現。
通過《斷臂維納斯》《中世紀宗教畫》《維納斯誕生》三幅局部作品對比,他的繪畫風格:精致明凈、典雅秀美、細膩動人。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
1. 把中世紀的平面裝飾風格改變為:
用中心透視、有明暗光影效果,表現三度空間的畫法。
2. 在表現手法上,把古希臘、古羅馬的造型手法應用在繪畫上 3. 在以宗教神話為主的題材中,他們把抽象的神象畫,畫成世俗畫,成功地創造了人物畫新風格。符合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自由、平等、博愛的人的主題。
4. 透視、明暗、空間、色彩
活動:學生扮演中世紀繪畫中神的形象,楊老師扮演蒙娜麗莎。 演示手繪局部中世紀繪畫的眼睛風格和文藝復興時期眼睛繪畫風格。
15世紀后期,文藝復興擴展到歐洲各地: 意大利——歐洲各地 文學藝術——科學 代表人物:莎士比亞
代表作品:《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臺詞: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貴的理性! 多么偉大的力量! 多么優美的儀表! 多么文雅的舉動! 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 宇宙的精華! 萬物的靈長!
從臺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人的理性、力量、優美、文雅、智慧
“人文主義”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高的追求,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
三、人性的光芒——催生近代科學
代表人物:哥白尼、布魯諾、開普勒、伽利略 人性的光芒——鼓舞了航海家遠洋探險“世界被發現” 代表人物: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
人性的光芒——文藝復興在史學、哲學、政治學等方面也有突出貢獻,它還推動了教育的發展,促進人們日常行為方式文明化。
——人教版教材《必修三》P47
代表人物:馬基雅維利、弗蘭西斯.培根
此后,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推動著世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理性、科學、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等成為人類共同的追求… 四、發現“人文之美”:
世界美:學校、成都、國家、世界… 視野美:歷史、文學、哲學、藝體、科學…
情感美:樂觀豁達、合作共贏、追求理想、職業道德、熱愛生活… History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n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Britain) bacon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 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 (英國)培根
小組交流分享:我眼中的“人文之美” 3、結束語
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羅丹 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見笑容;
但愿你的眼睛,如文藝復興的大師們那般堅定從容; 但愿你的眼睛,去照亮更多的人文之美;
但愿美好的一切伴隨在你的生命之中!(背景音樂)
七、設計反思
1.收集精選原始材料,培養學生研習方法。
2.整理多版本教材內容,廣泛閱讀,大膽整合、精心設計以達到教學目標。 3.培養學生分析比較不同學科、不同角度的材料。 4.啟發學生多角度客觀地認識歷史和關注現實的社會問題。 5.作為一線教師,收集和鑒別史料有一定難度。
6.在教學中“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如何做到深入淺出。
7、作為歷史、美術學科的第一次綜合探索,如何做到學科融合的巧妙、自然和默契。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