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一次世界大戰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選修三第一單元第一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西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教學設計
教材地位:本節內容屬于人教版選修三第一單元第一節內容,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世界規模的大戰,大戰對戰后國際關系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以該內容在本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雖然是選修課,但是作為文科班的學生,了解該段歷史無論是面對高考還是拓展知識面,提升歷史素養都是非常必要的。
學情:教授對象為高二漢文班的學生,學生有一定的學習能力,了解一些一戰的基本知識,本人從高一開始就一直帶該班,師生相互都非常了解,便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助于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和教學目標的實現。
學科素養:
知識與能力: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列強之間的主要矛盾、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過程和第一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線;學會從多角度分析重大歷史事件的原因,拓展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能力。
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閱讀和解讀文本,有效利用教科書課程資源,突破本課重點與難點;啟發誘導學生有效遷移高一歷史學習內容,把第一次世界大戰放在世界形成一體化的廣闊歷史視野下,把握20世紀會出現世界大戰是全球化的產物;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發現問題,并積累尋求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案。利用相關的文字、圖片、尤其是材料創設生動的歷史情境,培養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歸納概括能力、歷史思維能力;培養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料實證素養。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第一世界大戰是資本主義列強矛盾激化的結果,是全球化的產物;要通過正常的手段發展自身經濟,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發展才是解決矛盾的第一要務;戰爭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認識到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性,積極壯大世界和平力量,避免世界大戰的歷史悲劇重演;戰爭是由人類自身引發的,要想從根本上避免戰爭,在人的思想觀念里就不能有戰爭的意識和想法。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維護和平,避免戰爭中的大國擔當,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家國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2
重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的分析
難點:英國外交政策變化的原因,為什么人類歷史發展到20世紀初會爆發世界大戰?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播放一戰視頻導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4年,傷亡人數3000萬左右,直接經濟損失達2700億美元。慘烈的戰爭,把人類拖進了苦難的深淵。戰爭不能不引起人們認真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引發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戰?是否應該把戰爭作為解決國家矛盾的手段?如何才能防止類似的悲劇重演?
本節課,我們就來探討以上問題。
一、根本原因 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
請學生閱讀材料一思考,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出現了什么問題?什么原因導致的?得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結果。閱讀材料二思考,反映了資本主義政治發展出現了什么問題?什么原因導致的?學生回答:資本主義政治發展不平衡,是由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方式不同,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程度不同等原因造成的。閱讀材料三思考,反映了列強經濟實力和所占殖民地的什么問題?會產生什么影響?矛盾的實質是什么?學生回答:反映了經濟實力與所占殖民地不成正比的倒掛現象,使列強爭奪殖民地的矛盾尖銳,實質是爭奪殖民地和霸權。最終得出列強矛盾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發展不平衡,新興列強要求重新角逐世界霸權和重新瓜分世界。為此形成三對基本矛盾即法德矛盾、俄奧矛盾、英德矛盾。
二、具體原因 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
通過閱讀材料和課本相關知識回答:當時歐洲主要國家的利益要求是什么?
學生分組集體討論后派代表回答:
德國:防止法國東山再起;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
英國: 繼續維護世界霸權和殖民地霸權,維護歐洲大陸均勢。 法國:復仇,重新奪回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 俄國:爭奪巴爾干半島。
3
奧匈帝國:積極向巴爾干半島擴張勢力。
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分析歐洲的三對基本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奧矛盾,課件展示,重點分析英德矛盾為什么會成為列強之間的主要矛盾?列強相互勾結,形成了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瘋狂擴軍備戰,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三、直接原因(導火線) 薩拉熱窩事件
教師:俗話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綜上所述,一戰爆發的準備條件已經有了,下一步就是哪一方先動,尋找發動戰爭的契機了。這個借口是什么?他們找到了么?
學生回答:…
該內容學生初中階段接觸過,提問讓學生敘述即可。英語展示一位美國歷史學家對于一戰前的歐洲說的一句話,讓學生讀出來并翻譯成中文。引出三個問題:
1. 巴爾干半島為什么會成為歐洲的火藥桶?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外因是列強的爭奪,內因是本地區民族、宗教矛盾等因素。
2. 歐洲列強為什么要向巴爾干半島擴張?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總結,主要是戰略地位重要。
3、爭奪最激烈的是哪兩個國家?學生齊聲回答:俄奧 四、戰爭的爆發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隨后,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投入戰爭。設計兩個探究問題:
1.戰爭自古有之,人類社會為什么發展到20世紀初會出現世界大戰? 學法指導:讓學生結合課本相關內容回答:
(1) 客觀條件:20世紀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為一個整體,各國聯系日益加強,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局面;
(2) 可能條件:科技進步成果和巨大的生產力被應用于軍事領域,使戰爭能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從而形成世界性大戰;
(3) 現實條件:完成工業革命的主要列強,爭奪殖民地的斗爭或戰爭會影響到它們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進而影響整個世界。
4
2、有人說,如果沒有薩拉熱窩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就不會爆發,這種說法對不對?說明理由。
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作答,老師總結:薩拉熱窩事件只是一個借口而已,一戰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3.通過本節內容學習,給我們留下哪些啟示?
學生各抒己見,老師總結:1.要通過正當經濟手段發展經濟。結合時政熱點解讀,比如,習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2.要壯大世界和平的力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等等。
五、作業:發給學生的兩道材料解析題 板書設計: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一、根本原因 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 二、具體原因 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 三、直接原因 薩拉熱窩事件 四、戰爭的爆發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