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開辟新航路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2第二單元第5課《開辟新航路》洛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2第二單元第5課《開辟新航路》洛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分析新航路開辟的背景,認識到其必要性和可能性;掌握四位航海家所開辟的四條航線;通過總結歸納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開辟新航路的相關史料,培養抓住主題思想、提取有效信息及歸納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過對開辟新航路背景和影響的分析,初步建立起文明史觀、近代化史觀和全球史觀 ;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新航路開辟過程的學習,感受探險家們勇于探索的開拓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2學情分析
①授課對象
高一學生
②學生優點
已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儲備以及理解、分析能力;具有自主性,思維活躍。
③學生缺點
知識面窄;尚未實現由依賴型、記憶型學習向獨立型、理解型學習的轉變;在概念的理解和知識體系的建構方面存在不足。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原因、條件)及影響。
教學難點:辯證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新課導入
在大屏幕上依次顯示顯示四張圖片:分別是迪亞士、第二張 哥倫布、第三張 達迦馬第四張 麥哲倫。設問:他們都是什么人?學生回答后進行總結。我們把這四位歷史人物放在一起,是因為他們共同完成了一項壯舉,而這項壯舉使人類的歷史不再局限于某一個地區或某一個國家,而是真正進入了世界歷史時期。這項壯舉就是新航路的開辟。
活動2【活動】自主探究一 新航路是如何開辟的?
我們剛才說到了四位航海家,他們分別是迪亞士、哥倫布、達迦馬和麥哲倫。他們究竟進行了什么樣的探險活動呢?下面我們將大家分為四個小組,每組代表一位航海家,打開課本,閱讀教材23頁,分組描述航海歷程。時間三分鐘。
在學生發言展示的基礎上用表格形式對新航路開辟的過程加以總結。在總結基礎上導出概念:什么是新航路?15、16世紀之交,歐洲各國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經過一系列的航海探險活動,開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稱為新航路,西歐史學界又稱之為“地理大發現”。
設問: 新航路的“新”必然是相對于“舊”而言,有新當然就有舊,什么是舊航路? 展示地圖向學生介紹舊航路:從中國或印度出發,經過中亞和西亞,由海路或者陸路轉往歐洲的貿易航線。既然有舊航路的存在,為什么歐洲人還要進行新的探索呢?
活動3【活動】探究二 為何要開辟新航路?
簡要介紹15世紀的歐洲概況,抽取最具有典型性的幾類階層:王室貴族、商人市民階層、教會代表、航海家水手。將學生進行分組分組,抽簽決定代表角色。請各組同學結合教材及所提供的材料,站在各自所代表的階層立場上來表明對開辟新航路的態度,并表明理由。(討論時間限定約3分鐘)
在學生討論的結果上總結出原因:經濟根源、社會根源、商業危機、宗教因素 、人文主義的影響。
設問:歐洲人想開辟新航路的原因。那當時歐洲是否具備了進行海外探險的條件呢?請同學們來談一談。答案總結:造船技術進步、航海技術提高、地理知識進步、王室支持、吸收其他地區文明。
總結過渡:新航路的開辟既是社會各階層的共同需求,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后來的歷史發展來看,新航路的確很快就在航海家艱苦卓絕的努力之下開辟了出來,并且對幾乎全世界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那么影響有哪些呢?
活動4【講授】探究三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師生共同通過材料研讀得出結論。
材料一:結論 開辟了歐洲通往世界各地的航路,發現了許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推動了地理大發現,證實了地圓學說。
材料二: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亞洲、非洲、美洲之間聯系加強,貿易的范圍擴大、貿易的品種增加——孤立、分散走向整體 世界市場的雛形形成。
材料三、四、五:歐洲發生商業革命、價格革命,引發社會變革,加速西歐封建制度解體,促進資本主義發展。
材料六:歐洲殖民者對亞、非、拉美州殘酷的掠奪、壓迫。
總結: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逐漸連成連成一個整體;促進歐洲社會發生重大變革,同時也是亞非拉美被掠奪、壓迫的開始。
活動5【活動】討論:如何評價哥倫布?
一個歷史事件會從多方面發生作用,而處在歷史事件中的人,我們又該如何評價呢?(展示1992年美國明尼達大學法律系對哥倫布審判材料)提問:你對此有何看法?
學生發言總結:
贊同。理由:哥倫布嗜金如狂,是殖民主義強盜,其到美洲就是為了掠奪黃金,為了殖民。給美洲印第安帶來了種族滅絕災難,犯下了滔天罪行。
不贊同。理由:新航路的開辟和美洲的發現帶來了所帶來的嚴重后果是殖民掠奪的開始,而正是這種殖民制度成為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方式之一;發現美洲,使人們開始重新觀察分析地球,初步證實了地圓說,對歐洲的天主教會世界觀是一種沉重的打擊;是永遠求知的人,探險遐想者,冒險精神與勇氣值得學習。
對于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絕不能扣個帽子,貼上標簽就草草了事,而應該將其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評價,不僅要考慮到他本人的經歷、素質,也要考慮到他個人的動機,以及動機背后的動因和實踐結果,更要考慮其開創性活動對后人的影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歷史人物的活動有較為全面的把握,使我們的評價更為公允、合理。
活動6【練習】課堂檢測
1.開辟新航路的探險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資助下完成探險活動的,這主要是因為,與西歐其他國家相比,西、葡兩國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優越
C.商業資本發達 D.金銀需求量大
2.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計算錯誤,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離大大縮短了,以致認為到達的地方是
A.美洲 B.非洲
C.亞洲 D.大洋洲
3.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黃金來源地是新格拉納達。到1600 年,從這里出口了400 多萬盎司的黃金。新格拉納達的黃金產量逐步上升,到18 世紀,其產量約為16 世紀產量的三倍。這些黃金的流入直接導致西班牙
A.國力增強,確立世界霸主地位
B.資本積累,引發本國工業革命
C. 貿易發達,成為世界市場中心
D. 物價上漲,沖擊封建生產關系
4.新航路開辟以前,人們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圍,或者是兗州東部和中部,或者是亞歐大陸及北非等等,總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對世界認識局限的原因是
A.不同地區資源環境的差異
B.世界各地處于隔絕閉塞狀態
C.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差異
D.世界各地文化、價值觀念
活動7【作業】練習鞏固
見資源素材
活動8【活動】教學反思
《開辟新航路》這一課在高中歷史經濟史教材地位非常重要。它前承歐洲中世紀,后啟人類近代史。其最重要的意義是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合,標志人類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開始。從經濟史的角度來看,最大貢獻是促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雛形出現。怎樣讓學生宏觀把握單元線索并理解其意義,成為一個重點。為此,我在備課的時候,根據課程標準,制定出較合理的教學方案。并收集了關于新航路開辟的地圖、補充的文字材料以充實教學內容。這就使得整個教學有了一個總綱,做到有的放矢。
《開辟新航路》一課,我把它整理成三個知識點進行教學,每一個知識點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得出的反思各有不同。如第一個環節中學生自主學習新航路開辟過程,請同學在自學后在地圖上向大家展示,學生通過親自實踐,很有學習的成就感。但也有同學學習不力,處于觀望狀態。這就要求教師關注全體學生,盡量做到有效教學。
在第二環節探究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時,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提供一定材料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新材料的引入讓學生耳目一新,增強了學習興趣。
在第三環節中通過引用史料,討論等方法使學生深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并能正確評價該事件 。在這個環節中,自我感覺對學生的引導不夠,使得學生對問題認識不深刻,影響了課堂效果。
通過對自我教學的反思,我認識到一堂質量較好的課,需要課前、課堂和課后三個環節的有效配合。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既要當好課堂總設計師的角色,又要巧妙運用各種教學策略使教學活動更生動豐富和更有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上一節好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