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開辟新航路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2第二單元第5課《開辟新航路》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2第二單元第5課《開辟新航路》廣東省優課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擴張時代的時間及含義;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經過及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閱讀史料,合作探究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歸納、概括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結合新航路開辟示意圖,了解新航路開辟的艱難過程,完成表格內容,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3、引導學生結合材料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以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羅盤針運用于航海為新航路的開辟創造了條件,聯系四大發明傳播到歐洲后,在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動世界歷史發展中的重大作用,激發學生奮發圖強、報效祖國、再鑄輝煌的愛國主義情感。
2、通過新航路開辟影響的分析,使學生認識:新航路的開辟推動了歷史發展的進程,改變了世界形勢,從而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
3、歐洲殖民者對亞、非、拉美的血腥掠奪,一方面給這些地區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打斷了他們的發展,造成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長期落后,另一方面促進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2教學重難點
1、重點: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及影響。
2、難點: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市場形成的重大意義。
3教學方法
史料研讀法、合作探究法、教師講授法
4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5學情和教學思路
本課的主體知識學生初中已經學過,作為高一文科重點班的學生,具備一定的歸納概括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主要通過導學案創設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史料、圖表等,合作探究新航路開辟的6個相關問題,先學后教。在教學過程中,主要由各個學習小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師適時啟發、點撥、評價和總結。
6教學過程
6.1第一學時
6.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15世紀世界航海史上有兩大壯舉:一是這節課要學習的新航路開辟,另一個發生在西歐國家開辟新航路前半個多世紀,我們中國的明朝,大家還記得是什么歷史事件嗎?沒錯,是鄭和下西洋,下面請大家觀看一段視頻,回顧這一空前壯舉。
1405-1433年鄭和曾七下西洋,最遠到達了今天的非洲東海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雖然早于西歐的新航路開辟半個多世紀,但卻隨著明朝政府的財政困難和中國封建制度的漸趨衰落被迫中止,沒能象西歐的新航路開辟對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探究15、16世紀西歐國家為什么要開辟新航路?有哪些探險家去開辟新航路?產生了什么影響?
活動2【活動】探究活動
(一)完成探究1:有新航路,肯定就有舊航路,那什么叫舊航路,什么叫新航路,兩者有何區別呢?
引導學生觀察舊航路和新航路的地圖,了解舊航路、新航路的區別: 從圖中得出舊航路的特點:都經過奧斯曼土耳其和地中海,僅限于歐亞兩洲;而新航路主要有兩條:一條繞過非洲直航亞洲;另一條通往美洲并延伸到亞洲,不經過地中海和奧斯曼土耳其,通往世界各地。
活動3【活動】探究活動
(二)完成探究2:閱讀課本第22頁內容和下列材料,分析15-16世紀西歐國家為什么要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材料一:15世紀以后,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發展起來,對鑄造貨幣的黃金需求量日益增大。”“新興的資產階級要用黃金來擴充資本”“社會上層用于奢華的生活享受”……
——恩格斯
材料二:“黃金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東西!誰有了它,誰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黃金,要把靈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哥倫布
材料三:“東方黃金遍地,香料盈野……金瓦蓋頂,金磚鋪地,門窗都是黃金裝飾,連河道里都有滾動的礦石,東方簡直是一個燦爛輝煌的黃金世界,冒險家的樂園。”
——馬可·波羅
材料四:15世紀中葉以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了亞歐傳統商路的樞紐,土耳其的橫征暴斂加之長期的戰爭使正常的商業秩序被破壞,從此東方運到歐洲的商品數量急劇減少,價格猛漲。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五:14、15世紀歐洲興起了文藝復興運動,其主流社會思潮是人文主義,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價值,鼓勵人們敢于冒險、勇于開拓進取去挑戰并征服自然,大膽地追求財富并實現個人價值。
材料六:迪亞士曾說:“海上探險是為了像所有的男子漢都欲做到的那樣,為上帝和陛下服務,將光明帶給那些尚處于黑暗中的人們”。
先由學習小組的代表匯報他們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組代表進行補充后,教師點評總結:新航路開辟有其必要性:
(1)經濟根源: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會根源:歐洲人對黃金的渴求,到東方的尋金熱興起
(3)直接原因:奧斯曼帝國控制傳統商路,引發商業危機
(4)思想根源:人文主義精神的鼓舞
(5)宗教因素:傳播天主教的熱情
活動4【活動】探究活動
(三)完成探究3:假如你就是當時的一位航海家,需要具備哪些條件,你才能夠進行遠洋航行?當時的西歐是否已經具備這些條件?
先由學習小組的代表匯報他們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組代表進行補充后,教師點評總結:西歐已具備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有可能性:
(1)主觀條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客觀條件:造航和航海技術的進步 ;地理知識的提高(地圓學說)
活動5【活動】探究活動
(四)完成探究4:閱讀課本第23—24頁,查找相關資料,感受新航路開辟的艱險歷程,完成下列表格,并思考為什么西班牙、葡萄牙成為新航路開辟的先鋒?航線方向與支持國家之間為何規律?
時間
航海家
航海家國別
航線
支持國家
教師展示相關資料,與全班學生共同感受新航路開辟的艱險歷程,并結合新航路開辟示意圖,完成表格內容。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支持國家及航線方向,思考:為什么西班牙、葡萄牙成為西歐國家新航路開辟的先鋒?航線方向與這兩個支持國家之間為何規律?先由學習小組的代表匯報他們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組代表進行補充后,教師點評總結:
西班牙、葡萄牙成為新航路開辟先鋒的原因:地處大西洋沿岸,便于遠洋航行;都掌握先進的造船和航海技術;傳播天主教的熱情都很強烈;都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航線方向與支持國家之間的規律:西班牙支持的航線向西,葡萄牙支持的航線向東。
活動6【活動】探究活動
(五)完成探究5:閱讀課本第25頁內容和下列材料,分析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歐洲和亞非拉國家有何重大影響?
材料一 由于新航路的開辟,東西兩半球不同文化圈大匯合,加速了人類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的轉變過程……沒有了美洲貢獻的大量金銀與物質財富,沒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墾殖區,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將會緩慢的多,英國也不可能成為發動工業革命的國家……沒有把世界連成整體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現推動否定舊傳統的思想解放運動。
——《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哥倫布以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
材料二:早在13、14世紀,連接歐亞非地區的世界貿易網已經形成,歐洲在其中一直處于邊緣地位。這不僅因為歐洲的經濟總量遠遠無法與亞洲的中國、印度相比,還由于歐洲人在從亞洲輸入香料、絲綢、瓷器、棉織品等商品時,能向亞洲銷售的產品極少,多數情況下只能以金、銀等貴金屬交易,歐洲的貴金屬貨幣日益緊缺。16世紀歐洲在世界經濟貿易中的這種處境開始改善。
——據《白銀資本》等
材料三: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馬克思《資本論》
先由學習小組的代表匯報他們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組代表進行補充后,教師點評總結:
1、對世界:①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②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
2、對歐洲:引起“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3.對亞非拉:①帶來災難和破壞;②一定程度上沖擊了當地落后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活動7【活動】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構建本課的知識框架:
資本主義萌芽 迪:好望角
尋金熱興起 哥:美洲 世界:連成整體}
商業危機 ⇒ 達:印度 ⇒ 歐洲:資本主義發展
人文精神鼓舞 麥:環球航行 亞非拉:災難、破壞
傳播天主教
活動8【練習】鞏固練習
完成10道選擇題,每題1分,由學生搶答,分數計入小組得分。
1、新航路開辟以前,人們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圍,或者是亞洲東部和中部,或者是亞歐大陸及北非等等,總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對世界認識局限的原因是( )
A.不同地區資源環境的差異 B.世界各地區處于隔絕閉塞狀態
C.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差異 D.世界各地文化、價值觀念的不同
2、新航路開辟前,人類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發展,不同區域文明之間的交流少、相互影響小。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類對世界尚缺乏整體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觀念差異
C.人類技術水平難以克服地理障礙 D.缺少富有冒險精神的偉大航海家
3、“白人傳教士剛到非洲時,他們手里有《圣經》,黑人手里有土地。傳教士說:‘讓我們祈禱吧!’于是大家閉 目祈禱。可是到黑人睜開眼時,發現情況顛倒過來了:黑人手里有了《圣經》,白人手里有了土地。”上述材料主要反 映了( )
A.殖民者以宗教作為侵略工具 B.非洲意識到殖民擴張的危害
C.傳播宗教是殖民擴張的動力 D.土地是殖民擴張的唯一目標
4、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偶然 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計算錯誤,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離大大縮短了,以致認為到達的地方是( )
A.美洲 B.非洲
C.亞洲 D.大洋洲
5、右圖白色部分反映的是某一時期西方人所認識的世界。運用所學知識判斷,這一認識應該出現于( )
A.新航路開辟以后 B.英國工業革命后
C.國際聯盟成立后 D.冷戰格局出現后
6、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黃金來源地是新格拉納達。到1600年,從這里出口了400多萬盎司的黃金。新格拉納達的黃金產量逐步上升,到18世紀,其產量約為16世紀產量的三倍。這些黃金的流入直接導致西班牙( )
A.國力增強,確立世界霸主地位 B.資本積累,引發本國工業革命
C.貿易發達,成為世界市場中心 D.物價上漲,沖擊封建生產關系
7、 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國人說:“我在這里聽到一個諺語:本地除白銀外,所有東西都價格高昂。”之所以出現這一諺語,主要是因為西班牙( )
A.貴族階層生活奢靡 B.工商業的發展迅速
C.對殖民地瘋狂掠奪 D.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8、“價格革命”給16世紀的歐洲帶來的變化有( )
①金銀價值下降,物價猛漲 ②新興工商業資產階級獲取暴利
③封建主勢力加強 ④勞動人民日益貧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布羅代爾在《15到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紀地理大發現,歐洲一鼓作氣地(或幾乎如此)挪動了自己的疆界,從而創造了奇跡。”作者所指的“奇跡”主要是指( )
A.歐洲人對地理概念認識逐漸清晰
B.美洲新大陸的發現
C.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形成
D.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
10、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1500年至1763年間,歐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亞及南北美洲人煙比較稀少的地區,已從默默無聞的地位中崛起。”在此,作者強調了歐洲崛起的( )
A.市場因素 B.軍事因素
C.技術因素 D.政治因素
活動9【作業】課后探究
探究6:比較中國明朝鄭和下西洋與西方的地理大發現在目的、性質和影響方面有何不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