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群落的結構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穩態與環境第3節群落的結構-北京市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穩態與環境第3節群落的結構-北京市省優課
課題名稱 人教版必修三 第四章 第3節 群落的結構
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群落的結構”,包括群落基本涵義、群落的物種組成、種間關系和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水平上研究問題等內容。教材貫徹了種群和群落是不同層次的生命系統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種的生物集合體,在更高層次、范圍更廣的角度來研究生物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種群問題研究的深化,也是學習生態系統的基礎。盡管學生對群落現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經歷簡單性和生活環境差異性,學生對群落還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統的感性認識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識概念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按照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與現實生活聯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學內容在課標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必修模塊3“穩態與環境”強調從系統的視角認識生命系統,本章內容從種群和群落兩個層次研究生物之間的聯系、發展與變化,本節內容是在第一、第二節“種群”層次基礎上的一次概念提升,同時為學習第四節群落的演替內容做下了鋪墊,因此本節內容在本章中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 (二)教材內容分析
關于“群落的物種組成”的教學,主要讓學生認識到: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間,種群數量和種群中個體數量差別很大。認識一個群落的物種組成,要調查該群落分別有多少種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列出它們的名錄。還要進一步搞清群落中各種群的相對數量和比例。在生態學上,描述一個群落中種群數量的多少是用豐富度來表示。關于“種間關系”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資料及教師提供的資料,然后師生共同進行歸納總結。 (三)學情分析
在學生調查研究中,群落內的不同生物之間的種間關系,群落的空間結構中動物的分層現象等,有時不容易觀察到,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圖片、學生整理的圖片等手段展示;也可以通過課件展示本地沒有的多種生物群落現象,如熱帶雨林群落,闊葉林群落,針葉林群落,苔原群落等,為學生運用概念解決未知的群落問題提供素材。 為進一步說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一些問題,可以通過剖析池塘生物群落,引出群落結構的話題。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因此本節內容要避免教師直接進行“下定義,舉例子”的灌輸教學法,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比較、歸納和總結,構建群落的概念體系。
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解釋群落的概念;概述群落的結構特征;分析群落的物種組成,區別不同的群落;識別群落類型,說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
(二)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學習,相互交流成果,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協作精神;通過學習生物群落的綜合作用等有關內容,學會觀察事物,把握評價事物的尺度。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種間競爭的學習,認同同學之間在學習上既要你追我趕,也要互相幫助,并能在實際生活中體現出來;通過學習群落的特征及種間關系,使學生學會從生態學角度認識生物界的現象和規律,建立生態學的基本觀點;認同科學的思維方法對認識群落的價值,關注人類活動對群落結構變化的影響。
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群落的結構特征。
教學難點 從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結構特征。
教學資源的選擇
社區的課程資源(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參觀四季花海、野鴨湖濕地公園) 媒體資源(群落結構的資料、圖片等素材) 無形的課程資源(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教學方法與手段
①參與式問題導入教學法(學生課前自主收集并整理相關資料、教師和學生互動學習);②演示法(各種圖片、視頻);③讀書指導法(指導學生自學教材、閱讀參考書);④討論法。 努力建立現象與概念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在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完成重難點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能力,形成相應的觀點。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行為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松山圖片 設疑:松山有哪些植物、動物、微生物?他們是同一種嗎?所有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的集合稱為什么?如果將松山中全部生物作為一個集合來研究,這個集合應該稱為什么? 出示群落的概念
思考、回答 從生活實際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出群落的概念
3
一、群落的物種組成
如何來區分群落呢?
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調查的三處群落(松山、野鴨湖濕地公園、四季花海),并請學生分別匯報調查結果
設疑:這幾個小組介紹的群落一樣嗎?如何區分這幾個群落?群落的物種數目多少如何表示?
引導學生總結出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進而得出豐富度的概念
提問:松山和四季花海,哪個群落的豐富度大?
出示松山圖片
設疑:松山為什么叫松山?
引出優勢種的概念,介紹幾種不同的群落類型 學生匯報3個群落的特征
思考 回答
結合豐富度概念進行判斷
提升學生分析比較、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種間關系
不同的種群之間是相互獨立的,還是有一定的聯系的?你所知道的不同的生物之間相互關系怎樣? 請學生看書,思考種間關系 競爭
(多媒體展示資料1:對雙核小草履蟲和大草履蟲分別單獨培養、混合培養時,兩種草履蟲的數量變化曲線) 引導學生描述圖中分別飼養和混合飼養時兩種草履蟲數量的變化,再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從而引出競爭概念
設疑:我們生活中物種之間有哪些競爭關系? 捕食
(多媒體展示加拿大北方森林中90多年間猞猁和雪兔種群數量變化曲線) 引導學生分析猞猁和雪兔種群變化規律及猞猁在這個群落中起什么作用,引出捕食概念 寄生
出示圖片:菟絲子與蛔蟲成蟲,引導學生通過之前的自主學習,分析圖片中的現象,歸納出寄生概念 互利共生
設疑:兩種生活在一起的生物都是對一方有利,一方有害嗎?
出示圖片:豆科植物與根瘤菌 地衣
學生閱讀教材自主學習、思考、回答
分析圖片,思考、回答
通過資料分析,使學生學會判斷種間關系的方法
4
多媒體展示習題:判斷下列各曲線分別表示哪種類型的種間關系?
學生認真練習
通過習題鞏固新知識
三、群落空間結構
由于各生物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種間關系,各生物種群在群落中占據了不同的空間,于是就形成了一定的空間結構 展示松山中植物的垂直結構明顯的分層現象的圖片,結合教材中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垂直結構的現象 引導學生討論:
1.引起植物分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動物有沒有分層現象?引起動物分層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草原群落是否有分層現象?
4.地上部分有分層現象,那地下部分呢?
5.出示池塘群落結構(媯水河濕地公園、蓮花湖),引導學生分析池塘生物群落結構是否存在垂直結構?教師適當講解
設疑:群落垂直結構的意義?
多媒體展示松山、四季花海不同照片 設疑:為什么同樣一個群落,每張照片都有所不同?從而引出水平結構,引起水平結構的原因是什么?
初步形成群落空間結構的概念
積極思考,得出答案
思考、回答
加強學生對群落垂直結構的理解
四、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小結) 總結:
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群落是動態、發展的,這就實現了物種間的共同進化。 聽講、回答
了解研究種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礎;群落是更高層次的系統,在群落水平上進行研究,又會發現新的問題,獲得新的知識。 課堂反饋
出示圖片
思考、回答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