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
所屬欄目:高中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數學人教A版《數系的擴充和復數的概念》浙江省常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數學人教A版《數系的擴充和復數的概念》浙江省常山縣第一中學
教學目標
在知識方面:了解數系擴充的過程,理解復數的基本概念,掌握復數相等的充要條件
在能力方面:通過對新概念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復數相等充要條件的研究過程中提高學生類比思考的能力;
在情感方面:通過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動手、多觀察、勤思考、善總結,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引導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2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節之前,學生對數的概念已經擴充到實數,也已清楚各種數集之間的包含關系等內容,但知識是零碎、分散的,對數的生成發展的歷史和規律缺乏整體認識與理性思考,知識體系還未形成。另一方面學生對方程解的問題會默認為在實數集中進行,缺乏嚴謹的思維習慣。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復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虛數單位i的引進及復數的概念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創設情境
首先我通過下面兩個問題來開啟本節課的大門
問題1 從小到大,我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數。進入高中,我們學習了集合,你知道的數集有哪些?分別用什么記號表示?
問題2你能用包含關系將這些數集“串”起來嗎?
活動2【導入】建構理論
問題3 我們常說的運算,是指加、減、乘、除、乘方、開方等運算,思考一下,這些運算在各個數集中總能實施嗎?
追問:這些問題是怎么解決的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思考數集擴充的原因,在此基礎之上,幫助學生重新建構數集的擴充過程,這是本節課的生長點.
問題4 那么在實數范圍內加、減、乘、除、乘方、開方這些運算總能實施了嗎?
由此,追問:
問題5 需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呢?
設計意圖:教師引領學生采用類比的思想,將問題轉化為找一個數的平方為-1,從而讓“引入新數”水到渠成.
活動3【講授】概念形成
問題6 添加的新數僅僅是i嗎?
問題7 你還能寫出其他含有i的數嗎?
問題8 你能寫出一個形式,把剛才所寫出來的數都包含在內嗎?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問題6、7的鋪墊,引導學生由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復數的代數形式z=a+bi,幫助學生主動建構復數的代數形式.從而使教學目標1得以實現,攻克本節課的重點。
活動4【活動】概念的理解
例1 指出下列復數的實部和虛部
(1)4,(2)2-3i, (3)-6i,(4)5i+√2 (5)0,(6)2+√3
注意:復數的實部與虛部都是實數.
活動5【活動】復數的分類
問題9 實數集與擴充后的復數集是什么關系呢?
問題10 復數集、實數集、虛數集、純虛數集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呢?你能用圖表的形式畫出來嗎?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討論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對復數進行分類,從而深化對復數概念的理解。通過問題10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復數的分類,進一步深化復數的概念,實現本節設定的第二個目標。
例2 實數m分別取什么值時,復數z=m(m-1)+(m-1)i 是:
(1)實數?(2)虛數?(3)純虛數?
活動6【講授】復數相等概念的理解
問題11:兩個二項式相等的充要條件是什么?你能類比得出兩個復數相
等的充要條件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類比兩個二項式相等的條件,歸納出復數相等的充要條件,即實部與實部相等并且虛部與虛部相等。并在此時告訴學生兩個復數只能說相等或者不相等,除非它們都是實數時才可以比較大小。從而實現本節設定的第三個目標。
例3 已知(2x-1)+i=y-(3-y)i,其中x,y∈R,求x,y的值.
活動7【活動】課堂小結
在完成了新知學習的環節之后,進入到課堂小結;仡櫛竟澱n的主要內容,由學生自己總結出本節課的主要知識和方法。并在多媒體上演示這些內容。以此達到提高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教學目標。并拋出問題:實數能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所有的復數也能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嗎?
活動8【作業】任務 后延
1、書面作業:課后P106習題第1、2、3題.
2、知識拓展作業:小組成員交流合作,寫一篇與數系擴充和發展有關的小論文;(投影)
展示數系的擴充過程,感受數系擴充的必要性.
這節課,我們共同感受了數的概念發展的過程,虛數的出現與很多新生事物一樣,剛開始并不為人所接受.對于“虛數”的研究,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最終人們發現復數在物理學,空氣動力學等很多領域的實際作用后,虛數才被大家所接受,正所謂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數系發展到復數之后還能不能繼續擴充?隨著數學領域的不斷擴展,或許有一天數系會沖破復數集的約束,邁向更廣的數系空間.建議有興趣的同學課下了解章末閱讀材料中“四元數”的內容
活動9【活動】課后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
(1)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文化內涵
本節課教者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再現歷史上數學家卡爾丹的問題,讓學生經歷與數學大師一起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到數學家就在自己的身邊,小小的“i”硬是經過了兩個世紀的努力才被人接受;數學發現并不神秘,大師們通常是在別人習以為常的現象中發現新問題并窮追不舍;數學并不神秘,只要我們“更新觀念”,跳出原有的舊框框,一片更為廣闊的數學天地便盡收眼底.
(2)讓學生加深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
學生在理解、把握數學知識中,不僅僅是記憶形式上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領會以數學知識為載體的數學思想方法等.通過對數的發展歷史的研究,可以把握數學知識、思想、方法的來龍去脈.從實數系到復數系,如何擴充的?擴充的原則是什么?教者通過設計問題串,引領學生追溯數的發展歷史,類比前幾次數系的擴充,讓學生在知識發生過程中進行“火熱的思考”,實現“再創造”,抽象概括出數系擴充的原則.
(3)幫助學生架起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橋梁
從虛數的“生長”過程來看,即使是數學家的認識也是逐步深入的.這是數學家幾代人共同努力的產物:是一個從無到有、從疑惑到接受、從模糊到清晰、從片面到完善的過程.只有學生親身“經歷”這一歷史過程,才能體驗到數學家的創造過程;才能感知到數學家的認知過程;才能感悟到數學家的思維過程.只有學生親身“經歷”這一歷史過程,才能消除學生對虛數的疑惑:“虛數是什么?為什么要引入?怎么引入?引入后有什么用?”.只有學生親身“經歷”這一歷史過程,才能感受到虛數不是神秘莫測、絕對權威的,是一種創造.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