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非洲歌舞音樂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音樂鑒賞人音版第五單元第十一節《非洲歌舞音樂》蘇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落回聲——《非洲歌舞音樂》教案
課 型 :鑒賞綜合課 課 時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非洲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征及文化,理解和尊
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2、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認識非洲音樂的概況,感受非洲音樂的節奏,
體會鼓在非洲歌舞音樂中的地位與作用。
3、過程與方法:1、欣賞《非洲贊歌》、《門庫爾雅》、初步認知非洲歌唱
的風格及民間樂器“馬林巴”的音色特征。 2、聆聽“布隆迪圣鼓”——《鼓舞》,了解演奏形式及節奏特征;模仿其中的節奏片段,進而了解鼓是非洲音樂的靈魂。
學情分析:高中學生對音樂有一定的鑒賞能力,雖然掌握的音樂基礎知識
非常薄弱,但對探索多元的音樂文化有較濃厚的興趣。喜歡聆聽并參與音樂課堂互動。
教學重點: 1、欣賞《非洲贊歌》;
2、欣賞布隆迪的《鼓舞》片段;
3、模仿練習非洲音樂的節奏型; 教學難點:節奏練習組合
教 具:電腦、課件、鼓、沙錘等
2
教學過程:
一、 以“非洲的世界之最”及非洲歌曲作為導入。 出示課題——《部落回聲——非洲歌舞音樂》
【設計意圖】:直接切入主題,使學生對非洲音樂有粗略的印象,為新課做好伏筆。 二、新課
1、“非洲音樂”的概念(按音樂文化范疇的劃分)
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種族部落的音樂。 2、聆聽加納民歌《非洲贊歌》并出示思考問題。
A、加納簡介:非洲西海岸國家,曾名“黃金海岸”,盛產黃金、可可等。 B、請大家談談對非洲歌曲的印象與感受?(旋律、歌詞、伴奏、形式) C、請學生試著從歌曲特征、演唱形式、伴奏樂器三個方面說說印象。 3、討論作品的風格特點。
①這首歌旋律、歌詞簡單;重復;五聲音階;節奏感強;有說話、笑聲和歡呼聲;贊美、歌頌廣袤無垠的非洲大地。
②眾人參與;曲調與伴奏、說唱、獨奏交替進行;與動作、舞蹈相結合。 齊唱《非洲贊歌》,教師拇指琴伴奏,學生試著加入“
”、
“
”作為伴奏,感受非洲音樂的表演特征。
③馬林巴以及多種敲奏樂器
《非洲贊歌》在一種非洲傳統樂器的伴奏下進行演唱,通過音色的特征大家能猜猜這是一種什么樣是樂器?(是敲奏還是弦樂器?)
4、欣賞《門庫爾雅》片段,再次注意非洲音樂的重復性特點,認識樂器
3
“馬林巴”、感受“馬林巴”的音色特點。 ●簡介馬林巴。音色清脆流暢如鈴鐺。
【設計意圖】讓學生們感受到世界各族的文化及人民的智慧力量,尊重文化的多元性。
5、聆聽一段音樂,介紹非洲豐富的打擊樂器。
教師隨著音樂節奏加入非洲鼓、沙錘、手鈴、沙球等打擊樂器。 導入:非洲音樂中“最主要最突出”的因素——節奏;以及“非洲音樂之魂”——鼓。 三、非洲鼓樂
1、認識幾件非洲鼓(圖文)
鼓被稱為“非洲音樂之魂” ,鼓的形狀、材料也各種各樣,大的如桌子,小的如茶杯。 2、布隆迪——圣鼓
①非洲打擊樂的發源地——布隆迪,位于非洲中東部。 ②圣鼓介紹:
●通過圖片,先簡單介紹一下圣鼓表演以及相關文化。 3、帶著幾個問題聆聽《鼓舞》片段。 小結:①激烈、熱情、震撼
②高聲長音呼喚與齊聲應答
③鼓聲、歌聲。鼓既是伴奏,也是主體。 4、非洲鼓樂的節奏特征
我們知道鼓樂是運用不同的節奏來表達音樂語言,而非洲的鼓樂節奏
4
最大特征就是單線型和多線型。前后多層次出現,形成美好的節奏和聲,營造出出奇的震撼性,表達人們不同的情感。 ❶單線型
《鼓舞》中的部分,開頭就有這樣一條單線型節奏
(讓學生擊掌和敲擊筆桿打節奏) 這一條節奏均勻,氣氛熱烈 ❷多線型——3對1
(有兩條及以上節奏線條同時演奏,形成一種類似多聲部旋律的節奏織體)
(一聲部學生敲擊筆桿;二聲部學生跺腳) ❸多線型——3對2
(一聲部學生敲擊筆桿;二聲部學生拍手) ❹模仿《鼓舞》中多線型節奏組合 ●注意每條線的重音標記。
多線型節奏重音變化推動情緒的作用。由于鼓的節奏重拍與歌曲的強
5
拍節奏不一致,造成一種緊張感,使音樂更加熱烈,激動。
❺師生合作(分三組合奏)
方法:①聲部敲擊筆桿;②聲部擊掌;③聲部跺腳。教師參與其中擊鼓(可換成學生)。
●非洲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是其它任何一件樂器無法比擬的,它的用途除了音樂外,還是王權、神權、民族的象征,特殊時候還用來傳遞重要信息。在非洲的很多國家、部落,鼓聲有嚴格的規定,鼓手敲錯節奏甚至會被處死。
【設計意圖】用欣賞、對比、模仿、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認知非洲鼓樂的大致結構、音響效果以及表現形式,感受非洲鼓樂的震撼力和文化內涵。 5、非洲鼓樂小結
①非洲鼓樂用鼓聲代替和聲,單線條與多線條節奏相結合。 ②雙重節奏以2對3為主。 ③眾人參與;獨奏、合奏并存。 ④動作或舞蹈伴隨其中。 四、非洲音樂總結
非洲音樂文化最重要的特征是——眾人參與,集體音樂。他們偏愛敲
6
擊樂器,鼓的聲韻無處不在。表演時常用呼應形式,歌舞密切結合,音樂多重復;簡單、粗獷,卻帶給聽者無限的快樂與震撼。 五、拓展知識
非洲是人類的起源地,尼羅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可是從15世紀開始,數以千萬計的非洲黑人被販賣到美洲等地當奴隸,勞動或休息時,他們通過音樂的形式來緩解、發泄身心的痛苦和無奈。就在這一過程中,非洲黑人音樂的傳統得到了延續和發展,非洲音樂特色融入到其他國家的音樂當中,從而促進了當地音樂的發展,使非洲音樂得以保存和流傳。
●這是一首由美國黑人歌手博.迪徳利創作于1955年的歌曲《pretty things》,請大家仔細聆聽,能不能找到非洲音樂的元素?
●前奏運用了沙錘、搖鈴;最主要的是鼓的節奏貫穿音樂始終: “
”
(把教學道具分發給學生,讓他們跟著音樂打節奏,感受音樂的節奏特征。)
非洲歌舞所特有的節奏特征是現代西方大多數流行音樂形成和發展的源頭。如果你想對非洲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非洲音樂史是最佳的途徑,鼓則是最重要的窗口。
思考:現代流行音樂中,哪些風格的音樂里可以看到非洲黑人歌舞的影響?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