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夢游天姥吟留別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第二單元《夢游天姥吟留別》湖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意境”的概念及鑒賞方法,了解“吟”這種歌行體特征
2、過程與方法:把握詩歌內容,欣賞豐富多變的意境,感受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探討詩人復雜深沉的情感,引導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2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欣賞詩歌豐富多變的意境,理解詩人復雜深沉的情感
教學難點:深入理解詩人看似消極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自由的思想
3教學過程
3.1市優《夢游天姥吟留別》
3.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導語激趣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說起詩歌,我們會很自然地想到建安風骨,盛唐氣象,在大唐諸多的詩人當中,李白是一座永遠閃耀著寶石紅光的豐碑。要給大家提起李白呢,我想要提三件事,一是詩,二是酒,三是劍。李白是詩仙,杜甫說李白的詩歌“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李白是酒仙,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還是一個劍客,他十七好劍術,曾經仗劍去國,而且寫下了“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的詩句。對于李白的詩、酒、劍,詩人余光中曾在一首小詩中做過非常生動的評價:“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在這樣的評價中,我們似乎能感受到李白是那樣的灑脫,那樣的超拔不群。今天我們就有機會來學習他的名篇《夢游天姥吟留別》,走進他奇偉瑰麗的藝術世界。
【出示課件】詩句及詩題
活動2【講授】(二)解題
讀詩首先要看詩的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那我們從這雙明眸中讀出了什么?
夢游天姥是詩的內容,夢游:說明內容的虛實,是一種表現手法,并非真游。
吟:古體詩的一種,留別:留戀作別,應該是詩人創作詩歌的動機了。詩人把夢中游歷天姥山的情形寫成詩,留給東魯的朋友作別。根據這樣的解讀,我們看句讀在哪里?用《游子吟》作提示,夢游天姥吟/留別
活動3【活動】(三)初讀會意
(引導)我們讀一首詩歌,吟誦一首詩歌,往往要經歷一個從相識到相知的過程。那么如何算是和一首詩歌相識呢?我想就是不要把字音讀錯,讀得要流暢準確,而且要結合書下注釋讀懂它的字面含義,把有困惑的地方勾畫出來。課前已經布置了大家預習,我很欣喜地看到同學們有動筆圈點勾畫,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很好。和詩歌相識的過程我們已經初步解決了。詩歌,是詩人用生命彈奏的歌謠,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傳達詩人生命的節奏。兩個要求,讀好字音、停頓和起伏,并思考詩歌的三段與題目有什么聯系?
1、學生朗讀全詩
第一段,請一位學生讀,全班齊讀兩個地方,一處是“裂缺霹靂,丘巒崩摧……仙之人兮列如麻”,一處是最后兩句“安能”。剩下的句子我想請一位同學讀。
2、老師糾正字音,商討句讀和學生朗讀中需要調整的句子。
①夢游天姥吟/留別
“吟”是一種詩歌體裁,告訴我們這是一首古體詩,篇幅、句式和格律沒有嚴格的限制,很適合抒發起伏跌宕的感情。
②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這是楚辭體,朗讀要舒緩,要引導學生讀好“兮”字,體會騷體詩的特色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讀好情感,為后文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做鋪墊
用“輕”與“重”來抒其意“安能摧眉……開心顏”重讀中抒其胸臆,“我欲因之夢……聞天雞”輕讀中見輕松暢快。
用“長”與“短”來傳其情。如:“開心顏”聲音的延長,余韻無窮; “列缺霹靂……轟然中開”短音字字鏗鏘。
3、詩歌的三段內容與題目有什么聯系?
明確:
①“夢游天姥”概括了第1、2段的內容,寫夢中游歷天姥山。第1段是夢游之因(我欲因之夢吳越)。第2段是夢游之旅。
②“留別”概括了第3段的內容,這是向東魯的各位朋友道別的詩,也是作者抒發“夢游之感”。
(板書:夢游之因 夢游之旅 夢醒之嘆)
活動4【活動】(四)品讀入境
1、入夢的緣由是什么呢?我欲因之夢吳越,依據越人的話,對天姥山的向往。
要讀懂一首詩歌,一定是要在相知之后的。文字,是生命的酒,詩歌尤其如此。所以要想與詩歌相知,就一定要靜下心來,靜心地去揣摩,去體味,去想象,去聯想。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浪漫主義詩作有兩大特色,就是瑰麗的想象,大膽的夸張,這在李白的詩歌中都有非常充分的體現。我們先看第1段作者是怎樣描繪天姥山的?
教師引導點撥:學生先說,教師適時地要學生誦讀并想象畫面。他抓住了三層比照,其實還有一處比照(向天橫),對比映襯天姥山的高大雄峻巍峨。通過“天”“五岳”“赤城”“天臺山”等進行對比,用“信”“或”“連”“橫”“拔”“掩”“傾”等詞語和極度的夸張手法,描繪了天姥山的高大雄偉,激發人們的神往之情。
縱可連天,橫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話下,萬丈天臺拜倒腳下事實上天姥只不過是浙東一處靈秀之地,與天臺并峙,較五岳卻是小巫見大巫。這便是用陪襯、夸張的手法營造一個神奇的氛圍,神奇的色彩,將我們一步步引向那夢幻的境界。學生如果笑,追問他為什么笑(聽到贊美就笑了)其實誦讀要入境。第一段其他地方有沒有同學分享?
游的是天姥山,詩人卻首先談瀛洲,有何用意?
明確:瀛洲是東海三神山之一(蓬萊、方丈),把天姥山與神山并提,起陪襯作用,表現天姥山的神奇色彩,勾起作者神游天姥的念頭。“信”“或”,因為煙濤微茫的瀛洲和云霞明滅的天姥同樣神秘而美妙,然而瀛洲難求,天姥可睹,充滿強烈的誘惑。學生齊讀感受意境,好像高大巍峨雄峻時隱時現的天姥山就在我們眼前,喚起了我們的幻想,跟著詩人一步步向那夢幻境界飛去。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讓作者魂牽夢繞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的奇特夢境。
2、明確要求,學生品讀
夢境我們可以分為幾幅畫面,比如夢度鏡湖、夢游山景、夢入仙境
請小組合作,找出你們喜歡的幾幅畫面,從下面三個方面說說你們的品讀收獲。
【出示課件】 運用了 ? 的手法(或詞語)
描繪了 ? 的畫面
融入了 ? 的情感
3、交流小結,點評提升
師: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把你聽到的收獲轉化成自己的智慧,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式。
明確:
①第2段“月夜入山”通過鏡湖、明月、剡溪、淥水等意象描繪了清幽寧靜的意境,抒發了詩人輕松愜意之情。可重點賞析“飛”“送”等詞語。
教師引導點撥:倒錯 一月夜飛度鏡湖,倒錯一來押韻,二來讓人想象湖中映照的月影。“飛”字寫出了輕快之感,也寫出了出塵絕俗之感,也寫出了心情之急切。謝公何許人也,作者提及他有何用意?(存疑) 通過后文來解答。“送”,以月為友,月在李白筆下充分人格化了,所以“送“字要讀得親切些,李白是自然之子。一夜間飛過鏡湖、飛到剡溪,且又有明月相伴、相隨、相知、相送,真夠浪漫的,然而這些又是非夢難以實現的。學生讀,師點評,你在努力,而且你的音質是不錯的,所以我覺得你有潛力可蛙,但是原來誦讀的基本功差了些,希望你能多努力,有些突破。讀得輕暢些。
②第2段“日游天姥”通過“海日”“天雞”“奇花”“異石”等意象描繪了壯美奇絕而至迷離的畫面,抒發了詩人流連忘返的情感。
教師引導點撥:登山情景,詩中的作者卻登得心情愉悅,艱難之旅,便如青云,直上九霄;途中又有半壁的旭日、啼叫的天雞,此乃夢中特有的境界。正當迷戀繽紛的山花時,依偎著石頭,天色突然黑了。詩人忘情山水的可掬之態。
③第2段“夜游天姥”描繪的畫面變化多姿,由驚心動魄而神奇飄渺而雄偉壯觀。
教師引導點撥:熊在咆哮、龍在吟嘯、山石、泉水、深林,乃至峰巒都為之發抖,再加上青云欲雨,水霧繚繞。
內容上有起伏,前面舒緩后面壯觀,同時在句式和用字上也有起伏,七字到六字到四字,四個四字短句,節奏鮮明,鏗鏘有力,充分表現了打開天門的氣勢。
“兮”字是語氣詞,是用的什么筆法?楚辭,楚辭是浪漫主義之源啊,兮相當于啊,請學生試讀,師點評:其實這個同學挺認真的,他認真地讀每一個字,他的嘗試也是認真的。老師師范讀(在我心中有個理想的誦讀狀態,馨不能之向往之。)
④第2段天門打開后的景象如何?(壯麗輝煌,氣象萬千,神秘縹緲,無拘無束,其樂融融)
夢中仙境出現:長空無際色青青,太陽月亮放光明,日月齊輝/金銀樓臺懸空起,一片輝煌洞府里/群仙從天紛紛下,衣是霓虹風作馬/猛虎去鼓瑟,飛鶯來駕車/仙人依次坐,但聞坐語喧!讓人心往神馳。詩寫到這里。夢境達到了至高點,詩人的幻想也到達了極致。你本人也向往這種仙境,能不能說的具體點,你開始結合文句來說,我特別高興。老師:威武的老虎在彈琴,鼓,不是打鼓,是彈奏的意思,鸞鳥在拉車,想象妙趣橫生。學生朗讀,一個普通人進入仙境,天門打開,心情如何?異常興奮,讀出這種感覺。
小結:這個浪漫的夢境變幻莫測,令人目不暇接,詩人想象豐富而瑰麗,夸張手法的運用大膽而出奇,流露的情感起伏跌宕,搖曳多姿,正彰顯了作者的浪漫主義的風格。真想在夢中沉醉不醒,可是美夢轉瞬即逝,背誦夢醒的四句詩。
活動5【活動】(五)研讀悟情
(一)比較探究
李白之夢讓我想到了莊子之夢,從夢中意境與醒后感慨兩個角度比較莊夢與李夢有何異同?
【出示課件】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覺,……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過去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很生動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愜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莊周。突然間醒過來,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是我莊周。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別的。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明確:
1、夢中意境不同——同為浪漫之夢,但莊蝶互融,李白卻處于夢之外
李夢意境更豐富多變,雄奇瑰麗;莊夢則輕快閑適、自由恬靜。
莊夢莊子與夢中蝴蝶融為一體,蝶中有莊,莊中有蝶,物我相融,萬物與我為一。
李夢中,李白不是仙人,仙人里沒有李白,李白只是光輝燦爛、融洽和樂的仙境的旁觀者。“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探究一:李白夢游仙境,卻又不能栩栩然仙人也,寫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的仙人盛會”,是什么羈絆住了他?(結合注釋)
現實,他遭到權貴排擠的憤懣難以排遣,所以只能在夢中憧憬。夢之所以憧憬得如此美麗,就是因為李白深懷著對現實的不滿。不能改變現實,就只有飄入夢幻之所。夢成為他擺脫現實的避難所,成為他人生追求的理想國。夢越是美,就越能襯出現實之丑惡。
2、醒后感慨——夢醒之后,莊子依然恍然如夢,陶然于蝴蝶自由飛舞的意境;而李白夢醒時分,對朋友抒發了復雜的感慨(第三段)。
①“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人生無常的傷感 (感嘆世事虛幻無常,流露出人生如夢的感傷情緒。)失落、惆悵。
②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尋訪名山,逃避現實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自由
探究二:你覺得李白是真想騎鹿遠游、別君去兮永不還嗎?你怎么看出來的?
“且”,暫且遠游,并不想放棄自己的壯志。實際是含蓄透露了對現實的不滿,不愿侍奉權貴,表達了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自由的思想。他的騎鹿遠游里深藏的是對現實的不滿,對權貴的不屑,對自由的追求。
知人論世 我們來看看這個超級巨人的人生經歷:
【出示課件】李白生平,幫助學生理解李白思想
14歲 立志“安社稷”“濟蒼生”
25歲 仗劍遠游,求仕無果
42歲 奉詔入京,供奉翰林
44歲 權貴排擠,賜金放還
54歲 安史之亂,從軍報國
56歲 兵敗流放,中途遇赦
61歲 再請從軍,因病折回
62歲 病逝當涂
李白有儒家的積極用世之心,也有道家放歸自然之情。在現實的惆悵中,他終能找到精神的出口,他選擇了騎鹿遠游,娛情山水,以慰藉心中惆悵。夢是他壯志難酬時的安魂曲,是他懷才不遇時的精神家園。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兩句成為全詩的詩眼,照亮了全詩,讓前面所有的意象、離奇的幻想都熠熠生輝。它喊出了李白蔑視權貴、追求自由個性的愿望,成為全詩的最強音,甚至在《唐之韻》這樣來評價李白:“正是這個宣言的超級巨人,把盛唐精神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讀到這我們似乎明白了夢游天姥和留別的關系了,作者借對天姥的向往來表達自己不事權貴、寄情山水的情懷,來告訴東魯諸公。高大雄奇的天姥山,不正體現了詩人所羨慕的人格形象嗎?富麗堂皇、超脫塵世、其樂融融的仙境不正是詩人對世俗生活的超越、對美好人生的追求嗎?
活動6【講授】(六)結束語
李白在失望之中希望,在失落之中追求,在困厄之中超越。既然現實是灰暗的,就在心靈的天空飛翔。希望大家多花點時間去吟誦,在吟誦中感受李白這顆偉大的心靈!
《夢游天姥吟留別》學案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意境”的概念及鑒賞方法,了解“吟”這種歌行體特征。
2、過程與方法:把握詩歌內容,欣賞豐富多變的意境,感受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探討詩人復雜深沉的情感,引導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二、學習重難點
學習重點: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欣賞詩歌豐富多變的意境,理解詩人復雜深沉的情感。
學習難點:深入理解詩人看似消極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自由的思想。
三、預習
1、上網查閱李白的生平資料及其詩歌,初步了解李白。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夢游天姥吟留別》。
3、結合課文注釋疏通文意。
四、學習新課
1、解題,并明確題目的句讀
2、初讀會意
①學生朗讀全詩
②老師糾正字音,商討句讀和學生朗讀中需要調整的句子。
③詩歌的三段內容與題目有什么聯系?
3、品讀入境
①積累知識,習得方法
意境:
舉例:雙星伴月
②明確要求,學生品讀
請小組合作,找出你們喜歡的幾幅畫面,從下面三個方面說說你們的品讀收獲。
【出示課件】 運用了 ? 的手法(或詞語)
描繪了 ? 的畫面
融入了 ? 的情感
③交流小結,點評提升
4、研讀悟情
(一)比較探究
李白之夢讓我想到了莊子之夢,從夢中意境與醒后感慨兩個角度比較莊夢與李夢有何異同?
【出示課件】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覺,……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明確:
探究一:李白夢游仙境,卻又不能栩栩然仙人也,寫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的仙人盛會”,是什么羈絆住了他?
探究二:你覺得李白是真想騎鹿遠游、別君去兮永不還嗎?你怎么看出來的?
補充李白生平,幫助學生理解李白思想
14歲 立志“安社稷”“濟蒼生”
25歲 仗劍遠游,求仕無果
42歲 奉詔入京,供奉翰林
44歲 權貴排擠,賜金放還
54歲 安史之亂,從軍報國
56歲 兵敗流放,中途遇赦
61歲 再請從軍,因病折回
62歲 病逝當涂
5、總結
五、課后作業:
運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鑒賞李賀的《夢天》,并將此詩與《夢游天姥吟留別》進行比較,分析兩詩在主題和意境上的差異。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