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全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微課
所屬欄目:模擬課、微型課及試講
視頻課題:第五屆全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微課視頻《蚯蚓的選擇》-新疆烏魯木齊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第五屆全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微課視頻《蚯蚓的選擇》-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五十六中學小學科學
《蚯蚓的選擇》實驗說課稿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五十六中學 趙君麗
一、使用教材
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4課。
二、實驗器材
(一)自制教具:四格實驗盒(圖一)。
(二)遮光板、標簽、蚯蚓、棉棒、小棍、同土質的干土和潮濕的土、記錄單等。
三、實驗改進要點
(一)原實驗的問題
1. 教材安排的兩個實驗活動在實施教學中時間過長,難以完成。
2.單組反復實驗,蚯蚓容易由于環境的反復變化敏感,影像實驗效果。
3. 五年級學生已有對蚯蚓生活環境的經驗,過于簡單的實驗設計不能激發學生探究欲,也限制了學生設計實驗的思維空間。
4.實驗材料反復利用率不高,不便于延伸課堂,探索實驗中蚯蚓出現的“異常選擇”。
(二)新改進的要點
1. 自制實驗教具——四格實驗盒,分區分格制作,在學生探究《蚯蚓的選擇》時操作更省時、更方便。
2.利用四格實驗盒設計探究實驗更科學、更注重對蚯蚓幼小生命的關愛,將生物與環境的教育教學融合一體,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精神,。
3. 貼近最新版《課標》中提倡的科學、技術、工程與社會環境相融合的理念,利用實驗盒增加設計實驗的挑戰性,激發和保護學生探究欲;配用實時投影學生實驗過程,增加實驗課的即刻捕捉效果,方便呈現學生實驗進展。
4.四格實驗盒還可以反復利用,為學生探究關于蚯蚓生活環境的其它條件提供保障,真正起到延伸課堂,拓展實驗的作用。(如:1圖 研究蚯蚓對不同溫度土壤是否有選擇
2圖 研究蚯蚓對不同色光是否會敏感
3圖 蚯蚓對不同程度的濕潤土壤的選擇)
1 2 3
四、實驗設計思路
從生活情境中引出對蚯蚓生活環境的猜測,借助學生對單組對比實驗的設計經驗,創設具體問題情境,即用四格實驗盒等材料怎么設計驗證實驗呢?學生最終通過思考,挑戰用四格實驗盒同時設計4組對比實驗驗證蚯蚓對環境的選擇,實施操作,觀察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當然在較短的實驗中會伴隨其它問題的生成,比如個別蚯蚓選擇環境時與其它蚯蚓不同,會有“問題數據”出現。那么,還有什么因素會影響蚯蚓的選擇呢?學生展開思考,教師不公布答案,僅指導和鼓勵孩子們用四格實驗盒在課外積極設計新的拓展實驗,驗證猜測。真正落實科學課程宗旨,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把科學探索精神帶入生活。
五、實驗教學目標
(一)綜合新課標理念、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定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境,通過實驗知道蚯蚓喜歡的生活環境。
(2)科學探究: 融合“工程”領域內容,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掌握對比實驗方法,合理設計實驗。
(3)科學、技術與環境: 體驗探究的樂趣、體會生物與環境的關系、體會自然事物間的聯系,培養學生崇尚科學,尊重和珍愛生命的意識。
(二)重難點
(1)重點:設計對照實驗、進一步掌握控制變量實驗。
(2)難點:在探究過程中收集分析實驗數據,生成新的拓展實驗。
(3)落腳點:延伸課堂,發展學生對科學持久探究的能力。
六、實驗教學內容
本課是繼學習設計對比實驗,探究“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之后的一課。蚯蚓的生活環境學生不難猜測,關鍵是怎樣設計合理的實驗證明我們的猜測。教學中通過新教具的應用,引領學生同時設計幾組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發現蚯蚓生活需要黑暗、潮濕的環境,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動物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
七、實驗教學過程
①問題情境引入:為了驗證我們的猜想,出示四格實驗盒,討論思考如何使用現有材料設計幾組對比實驗探究蚯蚓對環境的選擇。
②實驗探究:利用所學知識,設計實驗方案并驗證蚯蚓喜歡黑暗潮濕環境的猜想。
③學以致用:探究觀察,記錄并匯報數據,解決情境問題,獲得科學知識。
④分析發現:分析數據,對“問題數據”的可能性做出分析,延伸出新的探究問題,鼓勵課下繼續設計探究。
八、實驗效果評價
1.分析能力的提升:通過環節①②,指導學生觀察分析四格實驗盒特點,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梳理設計思路;通過活動④解決問題,最終通過分析“問題數據”提升學生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2.操作能力的提升:從環節①到環節③,需要學生具備實驗探究能力越來越高,需要考慮的問題越來越具體,操作步驟更精細,課堂延伸空間也更大。
3.思維方式的提升:環節①②學生能夠想辦法在一個實驗盒中同時驗證4組對照實驗,用最簡約、最便捷、最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將復雜的問題簡約化。提高學習、探究效率。
附:教師信息
作者 | 單位 | 電話 | 郵箱 |
趙君麗 |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五十六中學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