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游園不值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課《游園不值》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課《游園不值》
游園不值
教學內容: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課《游園不值》
教材分析:
《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作品。詩人以探出墻外的紅杏引導人們想象滿園的春色,構思奇巧,耐人尋味。前兩句詩是敘述事情,寫詩人滿心歡喜來游園未遇到主人很掃興的事。詩人卻筆鋒一轉,吟出后兩句,后兩句是畫龍點睛,神來之筆。以小見大的寫法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可引導學生重點品味這句詩的意味深長。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并說出這首詩描繪的景象。
3. 通過品讀,感受古詩豐富的內涵,體悟心靈對大自然獨特的審美,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并說出這首詩描繪的景象。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感受古詩豐富的內涵,體悟心靈對大自然獨特的審美,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談話導入 1.教師與學生對詩。 2.導入今天要學習的古詩。 3.談談對作者的了解。
“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對詩,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同時將學生已有的知識的生長點激活,為本課的古詩教學鋪墊。】
二、自由閱讀,初感古詩
1.讀了詩題《游園不值》,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2.請同學們自己先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詩的節奏。 3.回憶我們以前都用哪些方法來理解古詩的意思?
4.下面,就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讀這首詩,邊讀邊想想詩的意思。
三、細讀品味,體會感情 (一)探尋“不值”,感悟原因。
1.詩的題目是《游園不值》,從哪一句詩可以看出沒有遇見園主呢?(小扣柴扉久不開)
交流“柴扉”“小扣”等詞語
2.是啊,詩人如此久扣柴扉,而柴扉卻久久不開,這是為什么呢?(學生交流)
(1)詩人認為是什么原因呢?你能用詩句回答嗎?
(2)結合詩句找出詩人看到的景物。(課件展示)(學生在白板上圈出相應詞語)
(3)品讀“憐”。
△大家想過嗎?為什么主人和詩人都如此愛惜這蒼苔?(愛蒼苔其實是愛春色)
【設計意圖】此處的品讀主要抓的是“憐”,以這個“憐”字為線索,串起一枚枚閃亮的珍珠:“憐”蒼苔,“憐”柴扉,“憐”紅杏,這只是蓄勢,最要“憐”的是園子的一園寧靜。】
3.再讀詩的前兩句,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兩句的意思嗎?
4.詩人憐愛“蒼苔”“柴扉”,可是乘興而來,卻吃了“閉門羹”,心情怎樣? (二)欣賞紅杏,感受春意
1.專程來拜訪好友,然而“小扣柴扉久不開”,詩人心情難免失落,但接下去他所看到的,卻讓他眼前一亮。齊讀后兩句。
2.是啊,“一枝紅杏出墻來”!想象一下,這枝紅杏是怎樣“出”來的? 3.同學們,這一枝出墻的紅杏讓詩人想到的是“春色滿園”你覺得這墻內的滿園春色會是怎樣一種景象?(學生交流)
4.學生想象練筆。
【設計意圖:讀后的小練筆是讓學生寫自己想寫的內容,是一種快樂的表達,也是一種寫作習慣的培養。】
四、升華延伸,入情入境
1.師生交流沒有必要非要進院子了。
2.詩人去游園,雖然沒有遇到園主人,但“遇到”了什么? 3.討論詩人此時的心情變化。
4.師生欣賞這首詩、背誦。(多媒體播放古詩賞析)
【設計意圖:多讀是學習古詩的一個重要方法,在學生把握了古詩情感的基礎上,讓他們看著視頻畫面,身臨其境地讀,更能讀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體會詩歌的意境。】
5.小結
【評析】沒有想象就沒有詩。因為“憐”紅杏,紅杏就帶上了感性,靜中有動,園子里的一切都“喧鬧”了起來。引領著孩子在這樣的“園子”中馳騁,任他們的想象在這“一枝紅杏”的“出”現。在誦讀中,悄悄探出的“一枝紅杏”充滿了嬌羞;自然伸出的“一枝紅杏”古樸自然、落落大方;擠出來的“一枝紅杏”頑皮、可愛;沖出墻頭的“一枝紅杏”充滿了生命力。這樣入情入境的想象,心靈開放,情緒熱烈,思維活躍。也只有在這樣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想象的翅膀才會張開,與詩人內心的詩情相遇,詩意也就這樣漫溢了出來。
板書設計:
游園不值
掃興盡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