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黃山奇松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五年級上冊16黃山奇松-安徽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蘇教版五年級上冊16黃山奇松-安徽省優課
《黃山奇松》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前后聯結,分析教材】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都是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文。《黃山奇松》是本單元的首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的贊嘆之情。全文共三個自然段,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第一自然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動人姿態,寫出了它們的“奇”,是全文的重點段;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美。本文是一篇陶冶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好教材。
【立足發展,分析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閱讀過多篇描寫祖國秀麗景色的文章,他們領略了祖國的秀麗風光,對祖國的風景名勝充滿了向往。對于黃山,他們略有耳聞,但對于黃山奇松的千姿百態、神奇秀美,還缺乏感性認識。
【三維整合、明確目標】
五年級上學期是第三學段的起始學期,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成好學段的銜接過渡。根據學生實際,結合學段特點、單元編排和教材分析,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
1.通過品詞析句、情境朗讀等方法,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黃山松的奇與美。
2.能利用工具書、聯系上下文、借助插圖、聯系生活實際、課件等方法理解新詞語“枝干遒勁”“飽經風霜”“綠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的意思。
3.能抓住重點詞、句,利用工具書、聯系上下文、借助插圖、聯系生活實際、聯系資料、課件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松的奇與美。
4.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初步學會“實寫 → 聯想”的表達方法,能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寫作方法寫一個小片段。
【縱觀整體,把握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抓重點詞、句體會黃山松的“奇”, 能仿照第二自然段“實寫 → 聯想”的表達方法寫一個小片段。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的。
【提煉優化,智選教法】
堅持“教為學服務”,堅守“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緊密結合課文特點,運用情境教育法、整體感悟法、讀寫結合法,讓學生進入角色,入情境,潛心品析語言文字的神韻,在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突破重難點的策略是“依‘標’扣‘本’學語言,讀思議練重實踐,蘊含人文重融合”,從而夯實“雙基”,讓學生經歷生命拔節的過程。
【有效重組,關注學法】
學生在自主學習、自我感悟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師在相機引導間,喚醒學生有意識地酌情選擇、靈動重組已習得的學習方法,從而實現高效學習的目標,即把學習策略納入教學視野,讓學生生成大智慧,獲得生命成長的快感。
【精心構思,充分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有關黃山的資料,預習課文,做好批注。
【板塊推進,梳理流程】
一、質疑激思,以學定教
1.以句啟思,質疑問難。(出示:“四絕”圖片)師引讀第一自然段中表達作者情感線索的句子: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 “四絕”聞名于世,而人們對黃山奇松,更是情有獨鐘。
師引導學生質疑:同學們,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么疑惑呢?(人們為什么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黃山松“奇”在哪里?作者又是如何抓住“奇”來寫黃山松的?)
2.梳理問題,板書課題。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今天繼續走進《黃山奇松》(板書課題:黃山奇松)。
【設計意圖:這句話又是文章的情感線索,抓住這條情感線,就擁有了破解全文的密碼。高效學習從積極思維起步。學生主動思考,是實現自主學習的良策。讓學生以句啟思,能準確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得以落實“以學定教”。】
二、品詞析句,研讀“奇特”
(一)默讀靜思,圈畫批注
(出示:“品讀助手”: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讀第二自然段,用“——”畫出能準確體現三大名松特點的詞句,想一想這三大名松分別“奇”在哪里?作者是怎樣寫出它們的“奇”的?把自己的理解寫在文旁空白處。)
【設計意圖:“品讀助手”的運用,對于幫助學生理解三大名松的奇特、習得寫作方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落實“讓學生學”!
(二)憑借文本,多元對話
1.同桌交流,互相促進
提示:把你喜歡的黃山松推薦給同桌,認為同桌把一大名松的奇特之處說清楚了就在他(她)的課題旁畫上一顆五角星;如果把三大名松的奇特之處都說清楚了,就在他(她)的課題旁畫上三顆五角星。(全班交流之前了解一下得星情況,表揚三顆星獲得者,鼓勵其他學生。)
2.充分對話,研讀重點
站在玉屏樓前,我們能清晰地看到三大名松分別是——(板書:迎客、陪客、送客)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瞧,(出示:迎客松圖)黃山第一名松迎客松,正翹首期盼我們呢!誰先來匯報?(可以從內容的理解方面來談,也可以從表達方法的感悟方面來談。)
預設1:迎客松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
(1)抓關鍵詞,感悟“頑強”
①借助插圖,理解“遒勁”。
②“郁郁蒼蒼”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咀嚼“飽經風霜”,并運用“飽經風霜”進行說話練習。
合理想象,感悟“頑強”。蒼老的迎客松已有800多歲的高齡了。請想象一下,這棵迎客松屹立在陡崖邊都經歷了哪些風霜?(出示:狂風大作,妄想將它——;烈日炎炎,希圖將它——;積雪厚厚,奢想將它——;……)邊指導學生填空,邊引讀。相機引背陳毅的《青松》。迎客松飽經風霜,卻長得郁郁蒼蒼,充滿生機,這是一棵怎樣的迎客松?(板書:頑強)
(2)感情朗讀,讀出頑強。指名讀——男生齊讀。你能把迎客松的頑強給讀出來嗎?(指名讀)風撼不動它,雪壓不斷它,它就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再指名讀)這棵迎客松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枝繁葉茂,長得蓬蓬勃勃,多像一個充滿活力的少年。。猩R讀)
(3)通過引讀,升華情感。難怪,“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預設2:“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
(1)感悟修辭,體會效果。同學們,請看看這幅圖,這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什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相機理解“比喻”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2)體驗角色,想象表達。正因為如此,所以才為它取名為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豐富了,我相信我們班同學的想象力更豐富,試著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著手臂,會說些什么歡迎詞來歡迎賓客的到來呢?歡迎外賓呢?(師扮演游客,生伴動作熱情地說歡迎詞。)你們又讀出了怎樣的迎客松?(板書:熱情)
(3)通過引讀,升華情感。難怪,“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4)補充資料,拓展延伸。其實迎客松已經不僅是黃山奇松的代表,是黃山的象征,更是國之瑰寶,在人民大會堂的迎賓大廳就掛有一副迎客松圖,還有許多飯店入口處也都有迎客松圖,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征了。
(5)回歸主線,感情朗讀。迎客松如此熱頑強不屈,又熱情好客,難怪,人們對黃山奇松更是——情有獨鐘。一起飽含著贊美之情,齊讀這首詩。(出示:“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千年。”)
(三)討論交流,總結學法(抓關鍵詞、句,運用聯系圖畫、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聯系資料、利用工具書等方法體會迎客松的“奇”。)
(四)學以致用,提升能力
1.猜圖入文,讀思結合
(出示圖片:陪客松、送客松)猜猜這是什么松?先不急著說,結合課文,說得有理有據。
2.檢查自學,教師點撥
指2名同學分別上臺說說哪幅圖是陪客松,哪幅圖是送客松,抓重點詞、結合圖片談理由,說出陪客松、送客松的“奇”,并說說是怎么體會到的?
預設1:陪客松正對玉屏樓,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陪同游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
①結合詞句,體會特點。(抓住“綠色的巨人”體會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蒼翠茂盛。)(板書:高大) 教師點撥: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寬大的肩膀,遮擋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你體會到了什么! (板書:無私)
②感情朗讀,讀出無私。就請你通過朗讀來表現陪客松的高大無私、熱情友好。(指名讀——全班齊讀)
③回歸主線,感情朗讀。陪客松如此高大無私,難怪人們對黃山奇松更是——情有獨鐘。
預設2:送客松姿態獨特,枝干盤曲,有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長長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別。
①結合詞句,體會多情。你覺得送客松的神奇之處在哪兒?(緊扣“天然盆景”感悟獨特。)(板書:獨特)
②結合圖片,體會多情。教師點撥:你們看,送客松伸出手臂,它會對游客說些什么呢?(“歡迎下次再來”。“路上小心”……)多么重感情的送客松啊。(板書:多情)能把它的多情讀出來嗎?愿意讀的站起來讀。
③回歸主線,感情朗讀。送客松送客時如此依依不舍,難怪人們對黃山奇松更是——情有獨鐘。
(五)小結寫法,積累語言
1.討論交流,取得共識。同學們,三大名松的確很美,美在姿態奇特,更奇在它們仿佛通了靈性,好像成了黃山的主人:迎客松,頑強熱情;陪客松,無私相伴;送客松,告別依依。請仔細觀察這些語句,看看作者是怎么對它們進行描寫的?(出示:描寫三大名松的句子)同學們,這幾句話中,哪些是作者親眼看到的?哪些是作者產生的聯想?(“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 “陪客松正對玉屏樓” “它向山下伸出長長的‘手臂’”是作者親眼看到的,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描寫,我們稱之為“實寫”。)(板書:實寫)(“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 “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陪同游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別”是作者的“聯想”。)(板書 :聯想)寫文章時,抓住事物特點,展開合理的想象,可以使文章內容更加具體、生動。
2.感情朗讀,讀出神奇。(配樂出示圖片:三大名松)相信同學們此刻一定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了吧!讓我們伴著美妙的音樂,分角色美美地讀一讀,感受黃山奇松的神奇魅力。(描寫迎客松的句子大家一起讀,描寫陪客松的句子男生讀,描寫送客松的句子女生讀)。
【設計意圖:“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引導學生學習迎客松,總結學習方法,再運用學到的方法自主學習其他兩大名松。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合作探究,發表個人見解,培養合作意識。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從“學課文”到“學語文”的美麗轉身!
(六)讀寫互動,拓展奇特
同學們,黃山上除了這三棵最具代表性的松樹之外,還有連理松、臥龍松、團結松、豎琴松等眾多奇松,正可謂黃山的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他們瀟灑、挺拔的身影。(出示圖片:其它奇松)此刻,同學們一定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想一吐為快。請你來當回小作家,仔細觀察、大膽想象,仿照書中第二自然段的寫法寫一寫你喜歡的一棵或幾棵松。
1.(伴樂)學生練筆,教師指導。
2.推薦作品,交流評講。指名讀,生生互評,師點評。(師提煉:善于觀察、抓住特點、比喻貼切、想象合理,老師真佩服你們。對優秀作品加蓋“習作星”。)
3.展示作品,樹立自信。下課后,請組長收齊學習單給老師批改,得“習作星”的作品將張貼在班級的“習作園地”里。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實踐運用,即“知其意而得其用”,所以在學習“實寫 → 聯想”的寫法時,學生及時學以致用,進行練筆,將個性化的解讀、感悟與情感積淀下來,流淌筆尖凝結成自己的思想。在讀寫遷移中提升語用能力,讓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融合!
三、總結延伸,升華情感
黃山無峰不石,無石不松。七十二峰,處處都有青松點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畫筆,把五百里黃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難怪旅行家徐霞客兩次游覽黃山后,發出了如此的感慨——(出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齊讀。有機會,我們一起去!
【設計意圖:課文只是一個例子,運用這個例子,結合徐霞客的詩句:“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激發興趣,引領學生走進自然,熱愛大自然!
四、內外鏈接,提高素養
(選擇其中的一項或多項完成。)
★:摘 文中好詞好句
★:畫 黃山奇松
★:背 課文第二自然段
★:寫 家鄉碧云湖的青山綠水
★:讀 徐霞客《游黃山記》
【設計意圖: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實現內外鏈接,讓學生充滿個性地自由進行綜合學習,這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教育的尊重。不同的作業設計,留給了學生較大的空間,便于他們自主選擇更適合其個性特征和個體需求的方案,課內與課外交相互應,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活豐富多彩!
附:板書設計
迎客 頑強熱情
16.黃山奇松 陪客 高大無私
送客 獨特多情
(實寫 → 聯想)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