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一雙手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4單元《一雙手》陜西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4單元《一雙手》陜西省優課
《一雙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一雙手》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手”的第二篇主體課文。文中多次對張迎善的手作了特寫,凸現了這雙手的與眾不同。這樣一雙手就在作者濃墨重彩之下像特寫鏡頭一樣展示在讀者面前。在傳統的教學中,大家往往把這一課的重點放在體會張迎善雙手的默默奉獻和造福人類的高尚情懷上。而任何一節課,作為老師,總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作為我,想透過這一課的學習,教會孩子什么?孩子又能在學習中得到什么?這便是我課前反復思考的問題。最終,我想到了本單元的主題是要讓孩子學會觀察,了解不同人的手,并學會介紹身邊人的手。于是,在教學中,我結合四年級學生的特點,重點引導學生透過文本,抓住關鍵詞進行閱讀,并將文本當作范文,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抓特點、擺事實,生動描寫手的方法。這樣,不僅引導學生透過這雙手看到張迎善甘心奉獻、造福人們的高尚情懷,而且教會了孩子抓特點、擺事實,對手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真正做到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相輔相成。
另外,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對電子產品的好奇和興趣,我大膽的嘗試將電子書包引入課堂,從而以一種更有效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一雙手》,學習抓特點,擺事實,生動描寫手的方法。
2、了解張迎善一雙手的特點,探討這雙手形成的原因,從而感受張迎善甘愿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引導學生觀察身邊人的手,并試著介紹不同人物的手。 重點難點:
1、了解張迎善手的特點,在探討形成原因的過程中,感受他甘心奉獻,造福大家的美好心靈。
2、結合課文《一雙手》,學習抓特點,擺事實,生動描寫手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在前幾課時的學習,同學們通過收集資料,制作信息卡,已經從手的結構、功能等方面對我們的手有了比較細致的了解,那么,我們怎么將你想介紹的手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出來呢?
2、這節課我們就跟隨記者姜孟之,請他教我們學寫作。(板題) 3、首先請同學想一想,要介紹一雙手,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4. 學生述說,教師板書整理學生思路。(板:什么樣?干了什么?)
二、以課文為例,學習“抓特點”的描寫方法。
過渡: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范文《一雙手》是怎樣抓住張迎善手的特點來描寫的。請快速找出描寫張迎善的手的段落,和同學合作,完成下表。 1、小組探究。 這是一雙什么樣的手? 從哪里看出來的?(摘抄重點詞句)
2、(電子書包)拍照上傳。
3、匯報交流,了解張迎善手的特點,體會張迎善手的與眾不同。 4、學法指導:這就是一個年僅32歲林業工人的手,作者正是抓住了張迎善手的特點,進行了細致刻畫,才讓我們感受到這個林業工人雙手的與眾不同。這就是“抓特點”的寫作方法。這種方法,在平日的閱讀及習作中,也是很有用的。(板:抓特點) 三、 學法遷移。
1、電子書包推出幾個描寫不同人物手的片段,學生判斷。 材料一:今年開學初,他父親來交學費,我看到他父親的一雙粗壯寬大,青筋突現的手,滿是老繭,抖抖索索地把錢交給了我,那印象實在太深了。(農民的手)
材料二:一次次,我總端詳她的手。那又細又短的手指上沒有任何修飾,在右手中指的前端左側有一個硬邦邦的繭子,是。‘斎粫辛,我經?匆娝谧雷由险J真備課,再看那雙粗糙的手上總是沾滿了粉筆灰,我已看不清它真正的膚色了。不過這難道不是最美的圖案嗎?(老師的手)
材料三:那雙胖胖的小手像藕芽似的,白白的,嫩嫩的,就像剛出鍋的饅頭一樣。手背上有4個深深的小坑。指頭圓圓的,上面深深地嵌著一片粉紅色的指甲。(嬰兒的手)
材料四:昏黃的陽光下,拐棍上的手仿佛在顫抖, 那是一雙布滿了皺紋和老繭的雙手,寫滿了她孕育兒女和為生活付出的艱辛和快樂。(老人的手)
2、匯報交流,說說這里的手抓住了什么特點?
3、小結學法:只要抓住了事物特點,就能把事物描寫具體、生動、形象。
四、以課文為例, 學習“擺事實”的寫作方法。
1、以課文為例,看看張迎善的手都干了哪些事情?(栽樹——找一找課文中具體描寫張迎善栽樹的句子。)
預設1、學生回答到結尾貢獻處。抓住文中若干數字,體會貢獻之大。
①哪些數字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來,大聲地說一說。
②(把抽象變為具體):1坰大約一萬平方米,咱們學校操場大約6000平方米,這33坰有55個操場那么大,44.5坰,就相當于74個操場。把張迎善生產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們的教學樓里,要蓋400層。
③這才是他短短4年間的勞動成果。ㄕ劯惺埽楦羞w移) 預設2:學生直接提到“栽樹是手活„„石塊塊、草根跟揀出來„„栽一棵苗,插三四次„„”
(找動詞,“揀、送、插”,體會張迎善工作的辛苦。) 預設3、學生提到“一天能栽一千多棵樹„„”
①計算:一天能栽一千多棵樹,就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十天呢(三四萬)、二十天呢(六七萬)?張迎善共栽多少棵?(26萬多棵)雙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呀!
②小結啟情:他的手就這樣幾萬次,幾十萬次地插,手磨破了,出血了,還沒愈合,又插,又磨破,又出血。傷痕疊著傷痕„„最終,他的手才像鼓皮一樣硬,雙手布滿老繭,比鐵鑄的還結實了! 2、學法指導:同學們,隨著對課文的深入剖析,我們不僅了解到張迎善雙手與眾不同的原因,還體會到張迎善工作的艱辛和他無私的付出。而這一切,正是從作者擺出的一件件具體事實中感受到的?磥,要想把手介紹清楚,我們不僅需要“抓特點”還要學會“擺事實”。(板書:擺事實) 五、 學法遷移。
過渡:有了這兩把金鑰匙,相信同學們也能夠生動具體地介紹手了。
1、看照片。(送水劉師傅照片)
2、觀察過他的手嗎?(出示手的圖片)能不能結合平時你對劉師傅工作的觀察,用上這兩把金鑰匙,描述一下劉師傅的這雙手。
3、今天,我們以課文《一雙手》為例,學會了抓特點、擺事實的描寫方法。在我們接下來的學習中,同學們就可以用這兩種方法對不同人的手進行介紹了。 六、 布置作業。
推送拓展閱讀《父親的手》(電子書包推送文章)
課后,請大家讀一讀,想一想:父親手是什么樣的?父親都為我們干了哪些事情?
板書設計
什么樣? 抓特點
一雙手 干了什么? 擺事實 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通過對林業工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迎善一雙手的細節描寫,透射出這位普通勞動者為綠化祖國,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獻的高尚情懷。
在教學中,我結合四年級學生的特點,重點引導學生透過文本,抓住關鍵詞進行閱讀,并將文本當作范文,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抓特點、擺事實,生動描寫手的方法。這樣,不僅引導學生透過這雙手看到張迎善甘心奉獻、造福人們的高尚情懷,而且孩子們也學會了抓特點、擺事實的描寫方法,做到了學有所得。整節課也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合理的安排在了一起。在課堂結尾處,我引導學生回憶身邊的送
水師傅的手,運用學到的方法對身邊人的手進行介紹。課后,我還通過平板電腦,為孩子推送拓展閱讀,真正將課內學習引向了課外拓展,體現出大語文的學習觀。
另外,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對電子產品的好奇和興趣,我大膽的嘗試將電子書包引入課堂,雖然只是簡單的嘗試,但整節課,也使得學生興味盎然,以一種更有效的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