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登鸛雀樓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國家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第8課古詩兩首《登鸛雀樓》新疆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國家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第8課古詩兩首《登鸛雀樓 》新疆
登鸛雀樓
以文帶文課型
【教學內容】
1、識記鞏固本課生字。
2、讀詩句、想象畫面,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4、拓展閱讀兩翼教材杜甫的名句和詩人暢當的《登鸛雀樓》,背誦積累。
一、課前導入環節
“課前導入環節”對應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與時間 學生活動方式 教學目標
看圖說話 了解鸛雀樓
指導書寫“樓”字 時間:4分鐘 說一說 聽一聽 寫一寫
1、觀察本課插圖,說看到的畫面,培養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識記書寫生字“樓”字。
1、出示課文插圖。
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 這節課,我們的小腳丫來到這兒畫雄雞
2、在我國唐朝,有一位大詩人,名叫王之渙。一天傍晚王之渙來到黃河岸邊,他看到……你能想個辦法讓詩人王之渙看到遠處的風景嗎? 3、簡介:鸛雀樓。
學生齊讀“鸛雀樓”板書:鸛雀 學生觀察兩字字形上的共同點。“隹”指短尾鳥。
4、詩人王之渙登上鸛雀樓后,寫了一首詩,題目就叫:《登鸛雀樓》這節課,我們的小腳丫跟著唐詩去鸛雀樓旅行。 5、板書課題。
識記“樓”字、指導書寫。
二、“一主”教材學習環節
“一主”教材學習環節對應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及時間
學生活動方式
教學目標
學習王之渙《登鸛雀樓》。
時間:23分鐘
讀一讀 說一說 背一背
1、一讀:讀準字音 2、二讀:讀出韻律 3、三讀:讀出畫面 4、四讀:熟讀成誦
(一)、一讀:讀準字音
1、學生自讀(看清字形,讀準字音)。
2、指名讀。強調生字讀音:依、盡、欲、窮、層 多音字:更 出示生字,如果都能讀準確,就可以一層一層登上鸛雀樓。 3、鞏固字詞復沓讀:
白日依山盡,依依依,盡盡盡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河河河,海海海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欲欲欲,窮窮窮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層層層,樓樓樓 更上一層樓。
4、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5、指導寫“層”字
簡介“層”字字理:尸 人,“曾”表示重疊。人住的多層房屋,如云般層疊。
(二)、二讀:讀出韻律
1、每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和節奏。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出示畫了停頓節奏的古詩。按節奏讀出韻律美。 2、指導讀出古詩的韻律和節奏。
范讀、指名讀、齊讀。(抑揚頓挫、音斷氣連) 3、感受快節奏的韻律(可拍手打節奏讀) 4、自主發揮多種古詩讀法。
(三)、三讀:讀出畫面
1、一句詩就是一個畫面,讀詩句,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出示:白日依山盡, 齊讀 (師板畫 “群山”“白日”) 2、欣賞“白日”
拉近鏡頭,仔細看看這太陽,是什么時候的太陽啊?從哪兒看出來的? 突出重點詞語讀:白日依山盡 3、引導體會“依、盡”用詞的貼切 太陽靠近群山慢慢地往下落: 突出重點詞語讀: 白日依山盡,依—山—盡
“白日”正緊挨著連綿起伏的群山慢慢地、慢慢地往下落,直到完全落下去,一點也看不見。
突出重點詞語讀::白日依山盡,依—山—盡 4、感受黃河氣勢畫面。
齊讀:黃河入海流。 現在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
王之渙看見奔騰不息、波濤洶涌的黃河水滾滾流入大海,多么壯觀呀!你能把這種壯觀的景象讀出來嗎?
師生評價讀: 生:黃河入海流。
師:黃河水真是滔滔不絕啊! 生:黃河入海流。 師:這一景象真是壯觀呀! 5、想象畫面美讀。
退潮式朗讀:白日依山盡,依山盡 依山盡 漲潮式朗讀:黃河入海流。入海流 入海流 這是詩人王之渙登上鸛雀樓看到的畫面。
6、此時此刻,詩人站在鸛雀樓上看到這樣壯觀的景象,他想到了什么呢?
指名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現在,請你再讀讀上下句,這個“欲”字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指導做批注。 詩人王之渙想要干什么?從哪里知道詩人想要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呢? 7、二部交替讀: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更上一層樓 更上一層樓 板書:更上一層樓 (四)四讀:熟讀成誦1、描述情景讀:
師:詩人王之渙來到了鸛雀樓,登上樓頂,只見 生: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師:登高望遠是件多么愉快的事,王之渙不禁吟誦起來 生: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引導背誦。
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詩因樓出,樓因詩名。讓我們牢牢記住這首廣為流傳的古詩吧!
填空背誦。
三、速讀速記、語用實踐環節
速讀速記、語用實踐環節對應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與時間 學生活動方式
教學目標
《新主題閱讀》中的杜甫名句。
創設情境運用詩句。
時間:3鐘
讀一讀 背一背
說一說
通過速讀速記杜甫名句,體會作者登高望遠心境,積累語言。
會用詩句鼓勵自己或別人。
1、你有這樣登高遠望的經歷嗎?交流心境。
老師有一次……,站在峰頂,俯瞰山下,不由得想起了大詩人杜甫的詩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正音、識字。 3、指導朗讀。 古今對照讀:
師:杜甫仰望泰山,下決心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
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4、速讀速記。 5、引導背誦:
師:杜甫仰望泰山,立下了登臨泰山頂峰的決心。
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5、首詩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最后兩句詩(齊讀),也是因為它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齊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千古名句,它不光運用在登樓上,還可以用在學習上、工作上等許多地方,用來鼓勵自己或別人。 6、語用實踐讀:
某某學生的書法已經非常漂亮,得過市級一等獎,此時老師想對你說:______
當你被評為“三好學生”時,為了不讓你驕傲,老師希望你繼續努力,老師會對你說:_______
當你旅游登上高山或高樓時,會不由地吟誦起_______以抒發感慨。
四、“兩翼”教材帶文環節
“兩翼”教材帶文環節對應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與時間
學生活動方式
教學目標 《經典誦讀》中的暢當的《登鸛雀樓》。 時間:8分鐘
讀一讀 背一背
1、一讀:讀準字音 2、二讀:讀出韻律 3、三讀:讀出畫面 4、四讀:熟讀成誦
1、小結學法: 2、自讀交流: (1)一讀:讀準字音
拾級而上自讀。 (2)二讀:讀出韻律
指導朗讀。 (3)三讀:讀出畫面
暢當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古今對譯讀:
詩句 現代文
迥臨飛鳥上, 站在鸛雀樓上,看著遠空飛鳥仿佛在樓下低飛, 高出世塵間。 這樓閣高出了人間許多許多。 天勢圍平野, 天空籠蓋著遼闊的原野,
河流入斷山。 奔騰咆哮的黃河使山脈中開,流入斷山,浩浩蕩蕩流向遠方。 (4)四讀:熟讀成誦
填空背誦。
五、分享展示環節
分享展示環節對應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與時間 學生活動方式 教學目標
展示背誦兩首古詩 時間:2分鐘 背一背
背誦古詩、增加積累。
1、熟讀成誦。 同桌互背。 承接背誦。 開火車接力背誦。
個人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展示背誦。
2、總結:希望同學們積累更多的古詩、一步步拾級而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更上一層樓!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