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繁星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語文滬教課標版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32繁星-上海浦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語文滬教課標版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32 繁星-上海浦東
32、繁 星
【教材分析】
《繁星》是五年級第一學期第七單元的課文。這篇課文選自巴金的《海行雜記》,整篇課文按照“從前”——“三年前”——“如今”的時間順序,緊緊圍繞“繁星”展開描寫,描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觀察細致,情感豐富細膩,借對繁星的描寫,抒發他熱愛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美的享受。
全文共3小節。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既寫眼前的景物,又寫由眼前的景物產生的聯想。第1節回憶了“我”從前在家鄉的夜晚仰望星天的情景和內心感受。第2節寫了“我”三年前在南京時欣賞繁星的情景,覺得那些星星好像“就是我的朋友”。第3節則描寫了“我”在海上觀看繁星情景,并由此而產生的聯想。細細品味之下,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在巴金簡單樸實的語言之中,蘊含了無限的美!
【教學設計意圖】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沉浸文本,與文本、作者、師生對話的過程。《繁星》是巴金在1927年1月赴法國留學途中寫的一篇抒情散文,課文講述了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星天的一些特殊感受,文章短小而優美,給人以美的亭受。根據課文特點,教學時讓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入手,探究課文三次描寫繁星特征,體會三次描寫繁星美景的內在順序是時間順序。通過品讀課文讓學生感受三次所見有著不同的感受。理解作者在不同環境下對星空的不同感受。從而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
教學目標:
1、理解“星群密布、懸著、半明半昧、搖搖欲墜”的意思。積累文中描寫星空的詞句。
2、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感受,并依此為線索學習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3、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情感,引發學生產生對大自然的好奇,漸生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1、依據行文線索,歸納主要內容。
2、通過品讀詞句,感受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經歷觀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教學難點:
通過信息的采集,讓學生學會篩選信息,體會作者語言的魅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巴金的圖片以及相關信息。 2、多媒體課件。
明珠小學 朱寶玨
2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
1、誰能用“繁”字組詞,“繁”多的意思。繁星就是指星星多而密。星星在我們眼中是那樣的熟悉,而在文壇巨匠巴金眼里是那樣的與眾不同,他特喜歡看天上繁星,每每看到它們,作者就會產生豐富的聯想,他就是——巴金。 3、了解寫作背景
二、初讀課文,走進“繁星”
師:這位令人敬佩的語言大師,用了不足400字的文章,向我們展現了對星星的情有獨鐘,讓我們一起慢慢品味這篇美文。
1、課文有三小節,每一小節有一句話直接描寫“繁星”,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用直線劃出。
(1)交流,PPT出示語段
(2)自由輕聲讀句子,找一找文中哪個詞語表示星星多,是繁星的意思。 (3)板書:密密麻麻 星群密布 無數 (4)理解“半明半昧”
“明”是什么?“昧”是什么?你覺得“半明半昧”是什么意思?(時而明亮,時而昏暗)。那么這些半明半昧的星星怎樣裝點在天空中的呢?作者用了一個詞。“懸著”你是怎么理解的? (5)齊讀。讀出滿天繁星的味道。
師:三句都是來描寫繁星,這位語言大師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語來表現星星之多,可見大師的語言之豐富。 三、再讀課文,理清線索
1、課文三處寫了繁星,作者在何時、何地看繁星?每一次看繁星的感受又是怎樣的?把作者的感受用波浪線劃出。 (1)學生默讀,圈劃有關內容 (2)老師巡視、指導學生 (3)學生交流,師板書。
師:我們五年級已經學會了概括課文內容的本領,你們能借助板書用“什么時候,在哪里,看見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小結:課文按時間順序描寫了巴金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及產生的不同感受。
三、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揭示借景抒情。
師:巴金是個目光很敏銳的作家,天上的繁星,他也能拿來充實自己的寫作, 《繁星》這篇課文是巴金非常著名的一篇抒情散文。板書:散文 抒情散文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借景抒情。板書,借景抒情
師:文中三處望繁星時,作者都表達了自己內心感受,讓我們一起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讀懂他的“內心感受”。
明珠小學 朱寶玨
3
(1)品讀在家鄉看繁星的感受
出示PPT介紹背景:巴金出身在一個封建地主的家庭。童年和少年的他一直想沖破牢籠。在這封建家庭高高的院墻內,他看到的就頭頂那片小小的星空。 師:自家院子,所見的天空有限,當他望著星天,就會忘記一切,忘記„„,忘記„„,忘記„„可唯一沒忘的是——母親。回到母親的懷抱是„„是„„。 有感情朗讀出溫馨、甜蜜的感受。 (2)品讀南京菜園看繁星的感受
①出示PPT介紹背景: 19歲的巴金沖破封建家庭的樊籠來到上海,后來又考入了南京的東南大學附中補習班。漸漸長大的巴金依然愛看繁星,此時,在南京菜園看繁星,內心感受又是怎樣呢? ②體會作者內心感受:
他把什么當作自己的朋友?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關系不一般?“常常”說明兩個朋友間話特別多,
③引讀:一個19歲的青年學生除了對星星是親密的、投緣的,在巴金看來“星光在我們的眼里雖然沒有陽光„„(奪目、耀眼)沒有月光„„(皎潔)然而它的„„(光明無處不在)。 那是時候巴金正在讀一些什么書?“讀一些關于天文學的書”。
師:雖然身處黑暗的舊社會,但作者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信心,他向往光明,
追求光明,望著星天就感到光明無處不在。這時,他愛星天的感情比從前更深了。 (3)品讀海上艙面看繁星的感受
①出示 PP師講解寫作背景:1927年,24歲的巴金是一個熱血的愛國青年,為尋求救國真理,他飄洋過海,去法國巴黎求學。巴金在遠離祖國的大海上,再次仰望繁星,他的內心如何呢?
②這段文字寫得非常精美,用修辭手法來表達內心感受,讀一讀,找一找,當時作者在海上感覺到什么?
A、海上的夜是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排比) ①視覺、觸覺:海上的夜是柔和的„„ ②聽覺:海上的夜„„是靜寂的 ③幻覺:海上的夜„„夢幻的 B、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出示PPT 把什么比作無數螢火蟲?(比喻) 理解:搖搖欲墜
師:還有其它地方寫到了幻覺嗎?我好像看見無數„„ C、通過比較理解內心感受 PPT出示句子:
【在家鄉庭院】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在海上艙面】這時我忘記了一切。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 (1)這里的母親僅僅是生養了他身體的母親嗎?
(2)“微笑著”的睡是什么感覺?“沉睡著”的睡又是什么感覺?
(3)比較:這兩個內心活動,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你覺得相同點是什么?(星星始終很多)不相同的是什么?(看星的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作者的見識不一樣了;作者年齡增長了,閱歷也增長了,對星空的觀察和感受逐步深入了。
4 有感情朗讀
師:巴金在海上看星星則無比舒心、安詳和陶醉。蘊含著作者的童心、童趣,蘊涵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親近,蘊涵著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總結全文
今天這節課,一起走進了巴金的作品《繁星》,領略了在三個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的經歷看到了不同的景物以及不同的感受。走進了散文,知道抒情散文的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我們要像巴金那樣,做一個向往美好,追求美好,展示美好的人,只要努力,你們的愿望一定會實現的。 1、布置課后作業
(1)、積累文中描寫繁星的句子。 (2)、寫話:
那晚,我在( ),仰望著星空,漸漸地,我仿佛看見( ),仿佛聽見( ),覺得( )。 (3)了解巴金,走近巴金。
推薦作品:《寒夜》、《星》、《海上日出》、《靜寂的園子》 附板書:
所見 所感
巴金 從前七八月 家鄉庭院 密密麻麻 母親的懷里
32、繁星 三年前 南京菜園 星群密布 朋友、談話
如今 海上艙面 無數 母親的懷里
散文 借 景 抒 情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