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的地域差異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中圖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中國的地域差異-北京市 - 昌平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課題
第七章中國的地域差異
是否屬于
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 否
學科 地理
學段: 初中
年級
七年級
相關領域 中國的區域地理
教材 書名:地理七下 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在遵循國家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地理教學要突出以培養學生的地事核心素養為主,強化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區域認知,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地理學習的美妙。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本課的設計中,減少教師的講授,讓問題推動學生的思考,推動學生的探究,在發現、分析、歸納中形成區域的主要特征,建立區域差異的概念,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七年級地理下的第七章,本章內容未分節。
本章內容使學生順利從總論學習過渡到分區學習,并注重實效課程標準中“地域差異”部分的要求,本章內容既是對總論部分的總結,又是對分區部分的引領。本節課的教學完成教材上體現兩個小標題: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學生情況:
七年級1班和2班分別為25人和24人,人數適度,教學活動中便于觀察和引導,能夠提升活動的有效性,其中男生比例高,思維活躍,在探究活動中起到推動作用。
在上學期的學生中,孩子們大致具備了對“自然環境”各要素的認識,能夠初步感知自然環境的各要素在不同地方存在著差異。
2018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2
此年齡段的孩子在思維活動上處在從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所以要通過動手找、畫、記的方法幫助孩子們歸納和總結。 教學方式: 啟發式講授法
教學手段:自制小工具,自制幻燈片 技術準備:PPT 四大地理區域空白透明圖
教學目標(內容框架)
1、閱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和其他資料,準確填注四大地理區域的名稱和四大區域之間地理分界線上的主要地理事物的名稱。比較出區域之間在地形、氣候、水資源、土地資源利用等方面的明顯差異。
2、運用分區圖和其他資料,說出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比較南北兩側地理環境的差異。
教學過程(文字描述)
一、看圖回顧我國氣溫降水地形的分布特點,通過教師描述感受區域間的差異。 二、指圖說出四大區域的名稱和方位 三、介紹工具,明確任務
1、師生共同操作“中國地形圖”----利用工具----找到界線大致重合之處 寫出界線上的地理事物 分析界線內的主要特征。 2、學生操作
A找出界線上的主要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 B分析界線兩側在此方面的特征是什么?
推薦用圖:P47地形圖;P50地形區圖;P56一月平均氣溫;P58年降水量圖;P61氣候類型圖;P91水資源圖;P96土地利用類型圖 3、交流展示:在空白標注結論 4、秦嶺——淮河一線地理意義
A四大地理分區中明顯是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在剛才的活動中 (投影展示)秦淮與多條重要的地理線大體重合,我們來歸納一下,都有哪些? B分析:秦淮的這些地理界線哪些更重要,成為其他界線的基礎? C小結:
根據界線的意義,分析得出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的主要特點。 四、課堂小結
1、四大區域的名稱,劃分的主導因素,區域間差異顯著,每一區域范圍較大。區域內
2018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3
部也存在差異。
2、學習本課用到了哪些方法?(通過對界線意義的分析,從而得出區域的特點) 對今后學習的指導意義。
教學過程(表格描述)
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技術應用 時間安排
溫故知新
1出示1月氣溫圖、年降水量圖、三級階梯圖
描述氣溫、降水、地勢分布存在差異,反映了我國自然環境的差異。
2出示:糧食作物和畜牧業分
布圖、人口密度、鐵路干線圖、
工業基地分布圖:工業發展水
平,東部高,西部低。 二、小結:在自然環境差異的
基礎上工農業,人口交通在不
同地區出現差異。認識四大區
域
1、看圖,說名稱
2、判斷不同地區的景觀圖
觀看圖片和老師一起總結區域不同之處 感受自然環境的差異
感受人文環境的差異
復習舊知
感受
區域差異
PPT
圖
5分
新課講解
三、利用工具進一步了解區域差異
1、介紹工具,說方法 2、師生共同操作 界線A(青藏高原邊緣)
中國地形圖----利用工具----找到界線大致重合之處
3、與階梯圖對比,界線內外兩
側有何不同(平均海拔) 與七月平均氣溫圖對照 青藏地區的夏季涼爽,除了它以外全國高溫 分析原因
了解工具,掌握方法
利用工具 1、組合圖 2、觀察重合處
3、寫出界線上主要山脈 感受區域特征 找不同
分析界線內的夏季氣溫
特點,
記住區域位置名稱 學習方法
領悟界線的意義
板書圖域圖
5分
2018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4
歸納:青藏地區內部的主要特點
海拔高氣溫低
討論:劃分青藏地區的主導因素
觀察,思考原因 歸納主要特點
討論:劃分青藏地區的主
導因素
操作 發現 3、學生操作
西北地區北方地區的分界線
(用圖:P47地形圖;P50地形區圖;P56一月平均氣溫;P58
年降水量圖;P61氣候類型圖;
P96土地利用類型圖)
A任務一:找出界線與哪張圖
的張條線大體重合
列出學生的發現 分析主導因素
B分析界線兩側在此方面的特征是什么? 小結:方法提升,我們通過了
了解界線的意義,從而認識了區域的特點。
學生活動 完成任務一
板演學生的發現
各界線的意義
板演在圖上
合作
與實踐
小工
具
20分
發現
交流
4、秦嶺——淮河一線地理意義 A這條紅線是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先了解一下它所對應的山脈和河流(地形圖)
B:說說秦嶺的走向(高大綿
長的山脈對氣流有較強的阻擋作用,導致山脈兩側的氣溫、降水差異較大。
C:與1月氣溫圖和年降水
量圖、氣候類型圖、水資源分布圖、土地資源分布圖對照:一是觀察此界線與哪些界線大致重合;二是分析出南方地區先明確是四大區中南方
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
線
對照地形圖,找到紅線對應的山脈和河流 說走向
理解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
秦淮一線1月氣溫和降水量上與哪條線重合
根據界線的意義,思考哪
了解
秦淮的地理意義
板書
圖
10分
2018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5
和北方地區的環境特點。
D:列表呈現,要素間有著一定的關聯,試著把因果關系的畫上箭頭.得出主要因素是氣溫和降水
我們還可以繼續分析,兩地的植被類型農作物的熟制也存
在著差異。
E說一說我們所總結出來的“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
意義。
這些顯著的差異也是有一個較寬的過渡的。 條界線意義是基礎?
在對比項上找因果關系,畫上箭頭
分析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在自然環境方面的主
要特點
小結
“秦嶺淮線一線的地理意義
歸納
總結 四、課堂小結
1、四大區域的名稱,劃分的主導因素,區域間差異顯著,每一區域范圍較大。區域內部也存在差異。
2學習本課用到了哪些方法?
對今后學習的指導意義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
學習方法 學生談收獲
對后
面的
學進行鋪
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