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活中常見的鹽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課題1生活中常見的鹽(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課題1生活中常見的鹽(第二課時
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 (第二課時)
一、教學設計思路
(一)基本理念
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世界。積極探究化學奧秘,形成持續學習化學的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逐步形成學習和研究化學物質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培養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二)設計思想
本課題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與社會的發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學設計中,密切注意聯系社會實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識,變枯燥為生動,把學習作為一種享受;另一方面,課程設計盡量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通過大量的實物、圖片、錄像,讓學生去感知、體驗、對比,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情分析
本課時是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最后部分,它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物質出發,通過認識身邊的常見的鹽的性質和用途,進一步系統地學習了鹽的有關知識,以及復分解反應的變化規律和微觀本質。本課時的學習使學生對酸、堿、鹽的性質、應用和轉化規律及化學反應有了比較系統的認識,為無機化合物的分類和通性進行比較完整的歸納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遇到了許多的鹽類物質,并且也學習了金屬、酸、堿等多種物質與鹽的反應,為本節課探究和總結鹽的通性奠定的知識基礎。同時, 學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知,但是不能將它們與化學知識相聯系;具備一定的資料收集和整理能力以及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一年多的化學學習,已具備一定的化學學科能力,能夠用化學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并具備基
本的實驗技能和簡單的實驗設計能力;在實驗探究活動中具有一定的團結協作意識和能力。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的構成、性質及主要用途。
2、掌握碳酸根離子檢驗方法。
3、認識復分解反應的變化規律和微觀本質。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碳酸鹽與酸的反應,學會碳酸根離子的檢驗
方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2、通過對實驗的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認識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1、感受化學知識的廣泛應用,逐步形成“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學習理念。
2、在自由的小組互助式、探究式學習氛圍中,通過學生親身的活動探究過程,培養探究能力和科學精神,體驗探究樂趣。
重
點
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的性質和用途,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難
點
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復分解反應的特點和本質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 前 準 備
【生活小調查】進行任務布置: 1、蒸饅頭時為什么要用堿面或小蘇打?它們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幼兒和青少年缺鈣會得佝僂病,老人缺鈣會得骨質疏松,生活中常用補鈣劑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針對調查任務進行生活調查和資料收集。
小組交流,統一認
識,選出小組匯報
代表。
讓學生走進生活,感知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小組協作意識。
情 景 導 學
【復習回顧】區別:生活中最常見的鹽--食鹽NaCl與化學中的“鹽”。回憶我們學過的鹽類物質有哪些。
提出問題:那么生活中常見的鹽還有哪些呢?
認識化學中“鹽”的定義。 回顧所學過的鹽:
硫酸銅、碳酸鈣、氯化鈣等
認識化學中“鹽”的結構,回顧學過的鹽,為下面學習鹽的性質做鋪墊。
【匯報交流】組織學生回答生活小調查中的兩個問題,并對學生的調查情況給以評價。
小組代表匯報調查結果,其他成員補充。
由常見物品引出化學物質,為導入新課做準備。
【擺臺展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品。
觀看展品,對本節課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通過大量的實物展示,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激發學習興趣。
【導入新課】通過調查可以發現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與我們的生活聯系緊密,而且它們的結構也非常相似,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那么,今天我們就以生活中常見的這三種鹽為代表的研究鹽的有關性質。 認識生活中常見的三種鹽: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 由生活中常見的三種鹽自然引入對鹽的性質的探究,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合 作 探 究
【合作探究1】指導學生自學了解Na2CO3、NaHCO3和CaCO3的俗稱。
小組實驗:先觀察三種藥品顏色狀態,在動手探究它們的水溶性。
閱讀課本有關內容。
觀察顏色狀態,探究水溶性。
方法指導,掌握研究物質的一般規律。
【合作探究2】復習CaCO3與HCl的反應,實驗探究Na2CO3和NaHCO3是否也能與稀鹽酸反應,如果能反應,請寫出反應原理。
指導學生通過比較以上三個反應,總結CO32-和HCO3-的檢驗方法。
書寫化學方程式, 認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寫出反應原理。
思考問題,匯報檢驗方案,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培養學生類比能力和科學的探究能力。 通過對比發現反應規律,形成離子鑒別的基本思路。
合 作 探 究
【學以致用】
1、用堿面或小蘇打蒸饅頭時,饅頭中的小孔洞是怎么產生的?
2、CaCO3難溶于水,不能被人體吸收,那么,如何發揮補鈣作用? 3、已知貝殼/雞蛋殼的主要成分為CaCO3,請設計實驗驗證貝殼/雞蛋殼中含有CO32-,然后進行小組實驗。
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匯報討論結果,動手實驗驗證貝殼/雞蛋殼中含CO32-。
聯系生活實際,用所學知
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深
刻感受身邊的化學變化。
【拓展延伸】我們還學過哪些物質能夠和鹽發生反應?
演示實驗:碳酸鈉溶液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
追問:鹽能與酸反應、與堿反應,鹽能不能與反應呢?
演示實驗:碳酸鈉溶液與氯化鈣溶液的反應。
小結: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這是四大基本反應類型的最后一種“復分解反應”。
繼續追問:以前學習的哪些反應也屬于復分解反應?
觀察酸堿中和的微觀圖示,思考復分解反應的本質
回憶鹽參加的反應:鹽與金屬;鹽與堿。
認真觀察實驗現
象,并推測兩個反應的反應原理,總結鹽與酸、堿和鹽反應的共同特點。
觀察酸堿中和的微觀圖示,分析鹽與堿和鹽反應的本質。
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總結、探究鹽的有關性質。
培養學生通
過實驗現象,進行科學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了解復分解
反應的本質是自由移動的離子之間的反應。
回 歸 社 會
【過渡】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Na2CO3、NaHCO3和CaCO3在社會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呢?
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對號入座”將展示的實物分類。
可以看出Na2CO3、NaHCO3和CaCO3在生活中的應用的確很廣泛,那么我們如何獲得呢?
展示Na2CO3、NaHCO3和CaCO3在自然界存在的醋片。
播放“化工泰斗---侯德榜”視頻資料。
我國制堿工業的先驅--侯德榜 根據生活經驗和課本有關經驗,將展臺上的實物按用途進行分類。
通過圖片了解Na2CO3、NaHCO3和CaCO3在自然界的存在。
觀看視頻了解侯德榜的先進事跡。
通過實物分類,使學生對Na2CO3、NaHCO3和CaCO3的用途印象更加直觀、深刻。
學習侯德榜的愛國精神和科學探究精神。 當 堂 檢 測
組織學生進行自測和組間互批。 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并給以評價和鼓勵。
完成當堂檢測,進行自我反思和評價。
夯實基礎知識,做到心中有數。 課 堂 小 結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總結化學物質研究的一般過程:結構→性質→用途→制取;其中研究的重點是性質。物理性質總結共性、區別個性;化學性質深入內部研究微觀本質、總結變化規律。
認真聆聽、理解本節課體現的重要的化學思想方法。
在將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和研究方法的總結提升,使學生終身受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