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酸、堿,指示劑作用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酸、堿與指示劑作用-廣東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酸、堿與指示劑作用-廣東省優課
基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探究能力的初中化學課堂
——《常見的酸和堿第1課時》教學設計概述
一、教學設計思想
教學準備環節,一般分為“備教材”和“備學生”兩部分,“備教材”是指按照《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教材對課程做出合理安排,而“備學生”則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知識點進行有效處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基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能力的出發點,決定將本節課的呈現方式做如下處理。首先,在教學方式上偏重于演示實驗。如酸堿與指示劑作用、幾種常見酸的性質、濃硫酸的腐蝕性。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知識的直觀性,利用多重感官對知識進行編輯有利于記憶。其次,加強社會生活與化學教學的聯系。如自制的酸堿指示劑。請同學們利用紫甘藍、玫瑰花、胡蘿卜、紫薯制作指示劑,同時自己錄制視頻,拍攝制作過程。并將配置的植物汁液拿入課堂,請同學們驗證哪種植物汁液可以做酸堿指示劑。在這一環節中使同學們感受化學的神奇,同時掌握知識點。再如,講解時,多用學生的生活常識做鋪墊,降低知識點難度,同時幫助學生建構更加穩固的知識結構。最后,利用表格做好知識點的歸納,如酸堿指示劑的變色規律,濃硫酸、濃鹽酸的性質。知識點呈現的方式是否合理也對對學生的理解記憶有一定的影響。
圖1 教學思路概念圖
酸堿與指示劑的作用、 常見的酸、 濃硫酸的腐蝕性
視頻播放自制酸堿指示
劑、濃酸性質、濃硫酸
稀釋。
表格酸堿指示劑的變色
規律,濃硫酸、濃鹽酸
的性質。
課題引入,展示生活、實驗圖片。
POE教學策略
P預測predict
化學與生活
用紫甘藍、玫瑰花、胡蘿卜自制酸堿指示劑。
白醋、雪碧、水果、蓄
電池中含有的常見酸。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
酸,藥物鹽酸麻黃堿制作也要用到鹽酸。
多媒體輔助教學
觀察observe
解釋explain
酸堿與指示劑反應 酸堿與自制指示劑反應 濃硫酸腐蝕性實驗
酸堿使指示劑變色 酸堿使自制指示劑變色 物質被腐蝕的現象
酸堿指示劑變色規律
哪種植物汁可做指示劑
腐蝕性——脫水作用
二、 教學解決的問題
1、學生學習能力不足自主能力弱。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是本節教學任務首要解決的問題。根據近半年的共同學習,了解他們對現象明顯,反應劇烈的實驗感興趣,同時對自己有點了解的知識討論的更積極、接受更容易,討厭枯燥的理論講解,對沒有進行編輯的知識記憶困難。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偏重于實驗和生活中的化學的形式呈現知識。充分利用學科特點調動學生積極性。
2、《常見的酸和堿第1課時》包含酸堿與指示劑的作用、常見的酸、濃硫酸的腐蝕性三部分內容,三個知識點難度不大但相對獨立,需記憶內容較多。在知識點轉乘過程中,要做好銜接,盡量使知識點產生聯系,避免孤立知識點對學生造成的識記困難。
三、教學設計的意義 1、落實教學的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了解鹽酸硫酸的性質用途及濃硫酸的腐蝕性,難點則是如何檢驗溶液的酸堿性及常見酸性質及用途。教學設計的意義就是突出重點,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全部以演示實驗的形式出現,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利于學生建立穩定的知識結構。教學難點則是知識點瑣碎繁雜,突破方法是將知識與原有知識及生活常識建立聯系,降低記憶難度。
2、 形成化學學科思維方式
在教學中不斷強化驗證實驗、探究實驗、對比實驗等在化學學習研究中的作用,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實驗是化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本節教學設計側重點在演示實驗上,學生根據已有知識預測結果,然后觀察現象、分析數據得出結論,逐步掌握探究物質性質的一般方法。同時進一步完善元素化合物學習的基本方法。
基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探究能力的初中化學課堂
——《常見的酸和堿第1課時》教案
荔灣區金道中學 于曉明
課 題 《常見的酸和堿第1課時》 課 型 初三(一課時/40分鐘) 授課教師 于曉明
授課年級
初三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
《常見的酸和堿》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單元課題1的內容,該課題要分三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則包含三個部分內容,即酸堿與指示劑的作用、常見的酸、濃硫酸的腐蝕性。
酸堿指示劑在之前的學習中是有所接觸的,在第三單元驗證分子是不斷運動的實驗中有用到酚酞溶液,學生知道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變紅。在第六單元驗證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時,有使用過石蕊溶液,學生知道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因此學生對這兩種指示劑并不陌生,只是缺乏系統的了解。而鹽酸和硫酸在學習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及金屬的化學性質時,同學們也都有接觸過,因此對其性質也有一定的了解,只是對高濃度的兩種酸并不熟悉。因而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盡量與先前所學知識建立聯系,使學生了解新知識的同時完善鞏固知識結構。同時作為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對本單元剩下的酸堿的化學性質、酸堿的中和反應等內容也有一定的鋪墊作用,作為開篇之筆更應做好啟下的作用。
2、學生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為初三年級。授課班級的學習情況,為上冊書期末測試平均分46分,往屆同層次班級高中升學率不足10%,學生普遍學習能力不足自主能力弱。根據近半年的共同學習,了解到他們對現象明顯,反應劇烈的實驗感興趣,同時對自己有點了解的知識討論的更積極、接受更容易,討厭枯燥的理論講解,對沒有進行編輯的知識記憶困難。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偏重于演示實驗,最大限度的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盡量將知識與已有知識及生活經驗建立聯系,通過合理編輯降低知識記憶的難度。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6
1) 知道石蕊、酚酞這兩種酸堿指示劑,并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 知道自制酸堿指示劑的制作過程,及如何檢驗植物汁液是否可以做酸堿指示劑。 3) 知道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了解生活中的常見酸。 4) 了解濃硫酸的腐蝕性,知道濃硫酸稀釋操作及注意事項。
2、過程與方法
1) 初步了解從物質分類的角度進行物質研究。
2) 初步學會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的方法。
3) 通過酸堿與指示劑作用及濃硫酸的腐蝕性等實驗,提高觀察實驗現象及通過分析現象歸納出結論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通過用植物汁液自制酸堿指示劑的探究,進一步增強探究物質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及學生探究實驗,培養和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教學重點
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了解濃鹽酸硫酸的性質用途。 本節教學難點
濃硫酸和濃鹽酸的性質及應用。
四、課前準備
實驗藥品、儀器及用品:白醋、石灰水、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濃硫酸、濃鹽酸、植物汁液(紫甘藍、玫瑰、胡蘿卜、紫薯)、試管若干、紙、小木棒; 學案; 多媒體課件;
課后診斷性練習設計。
五、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環節一】酸、堿與指示劑作用
[復習導入] 展示紫色石蕊溶液,提問: 這是什么?
我們什么時候用過?
是二氧化碳使它變紅的嗎? 還有誰能使它變紅?
說明使它變紅的是一類物質,我們稱這一類物質為酸。其實早在三百年前就有人用紫色石蕊進行物質分類了,他將使紫色石蕊變紅的物質歸類為酸,還有一
【學生回答】
“紫色石蕊溶液。” “學二氧化碳時,二氧化碳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不是,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它變紅。”
“醋酸、鹽酸。”
從學生已有知識引入,新舊知識建立聯系,降低新知識難度,同時利于學生構建穩定知識結構。類物質使石蕊溶液變成另外一種顏色,他叫這種物質為堿,我們現在任然用石蕊區分酸堿,但我們現在把石蕊溶液稱為指示劑。什么是指示劑呢?大家一起讀一下概念。
我們現在常用的指示劑有兩種,還有一個是(展示酚酞溶液)。我們在前面也使用過,是什么時候?對,在驗證分子是不斷運動時,知道濃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變紅。我們已經知道酸堿使指示劑呈現兩種顏色。那氨水是酸還是堿呢?這兩種指示劑與酸堿反應的另一種顏色是什么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看一看。
[演示實驗]將8支試管分成兩組,每組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白醋、稀鹽酸、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向其中一組試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組試管中加入無色酚酞溶液。觀察現象。
[板書]
紫色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
酸 紅 不變色
堿 藍 紅
那現在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如何利用這兩種指示劑辨別酸堿呢,大家看我這里有一瓶沒有標簽的試劑瓶,我只知道它是一瓶酸或堿,我們怎么驗證呢?
指示劑是波義耳無意間將酸滴到了花瓣上,發現花瓣變色,從而發現有的植物汁液可以作為鑒定酸堿的指示劑。我們生活中很多植物可汁液以做酸堿指示
劑?我們同學利用課余時間制作了一些植物汁液,我們看看他們是怎么制作的。
【學生齊讀】
能與酸或堿的溶液起作 用,而顯示不同顏色的物質。
【學生回答】 酚酞溶液。
氨水可以使酚酞變紅。
【學生回答】 觀察實驗現象 在學案上記錄數據
歸納總結如何利用兩種指示劑鑒別溶液的酸堿性。 完成學案。 【某位學生回答】
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
(或紫色石蕊),不變色(變紅色)則是酸,變紅色(變藍色)則是堿。 【學生觀看自制酸堿指示劑視頻】
初步知道很早就有人利用指示劑將物質分為酸堿兩類,再通過稍后的學習完善酸堿的概念,從酸堿理論發展史,培養學生科學發展觀。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分析處理信息、歸納總結的能力。
所有實驗用品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我們完全可以用生活中的用品制作出酸堿指示劑,降低化學的神秘感,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8
[視頻播放]自制酸堿指示劑
他們制作的指示劑已經擺放在實驗臺上了,下面請同學們根據學案上的步驟驗證一下,哪種植物汁液可以作指示劑? [探究實驗]
1、取兩支試管,分別用傾倒法取2-3ml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或石灰水); 2、取實驗臺上的植物汁液分別向兩支試管內滴入3-5滴;
3、觀察現象、記錄信息; 4、結論。
【學生實驗】
按照學案步驟進行探究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分析所的信息得出結論;完成學案相關內容。
知道探究物質性質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驗證方法——實施探究實驗——得到信息或數據——推測結論。 【環節二】常見的酸 一、[展示濃硫酸] 1、搖動試劑瓶觀察;(兩瓶有什么區
別?)
2、打開瓶蓋觀察; 3、聞氣味;
[視頻播放]濃鹽酸、濃硫酸的物理性質 總結2、3知道濃鹽酸有揮發性,濃硫酸沒有。
(敞口久置,濃鹽酸質量變化?質量分數變化?)
[視頻播放]濃硫酸的吸水性
敞口久置,濃硫酸質量變化?質量分數變化?
吸水性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二、[PPT展示常見酸及用途] [教師講授]
1、生活中常見酸
a、食醋中的醋酸(乙酸CH3COOH),碳酸飲料中的碳酸;
b、水果中的蘋果酸、葡萄酸、檸檬酸等;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
2、常見酸的用途
a、汽車用鉛蓄電池中有硫酸; b、鹽酸用于制造藥物;
c、人體胃液中含有鹽酸,可幫助消化;
【學生觀察】 觀察;
記錄現象;
分析信息,解答問題。
【學生回答】
濃鹽酸質量變小,濃度變小;
【學生觀看】 【學生回答】
濃硫酸質量變大,濃度變小;物理變化。
【學生傾聽】
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分析潛在信息,解決相關問題。
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常見酸與用途,有一部分是學生很熟悉的,教師只需要簡單介紹即可,還有一部分是學生知道一點卻不了解的,所以這部分以教師講授為主。d、濃硫酸的吸水性,實驗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劑;
【環節三】濃硫酸的腐蝕性 [演示實驗]濃硫酸的腐蝕性
[教師講解]
腐蝕性——脫水作用
濃硫酸能將這些物質中H、O元素按水的
組成脫去,這種作用通常叫做脫水作用。
脫水性與吸水性的區別?
[視頻播放]濃硫酸的稀釋
注意: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
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斷攪拌。
切不可將水倒入濃硫酸
[講解]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或衣服
上,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
【學生觀察】 紙和木條變黑; 整理學案。
【學生傾聽】
【學生回答】
吸水性物理變化,脫水性化
學變化
【學生觀看】
在學案上記錄注意事項
直觀感受濃硫酸的腐蝕性,視覺沖擊性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意外處理,遇事不驚慌,能夠妥善處理突發狀況。 【環節四】本節小結
一、酸堿指示劑: ( )色石蕊遇酸( ),遇堿( ); ( )色酚酞遇酸( ),遇堿( )。 二、常見的酸:
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物理性質; 生活中常見的酸及用途。
三、濃硫酸的腐蝕性——脫水作用 濃硫酸的脫水作用; 濃硫酸的稀釋。
【學生群答】 歸納總結本節的主要內容,構建本節的知識網絡。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