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酸堿中和反應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滬教版九年級下第五章第一節《酸堿中和反應》上海市 - 閔行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酸堿中和反應》教學設計
學段學科 九年級化學 教材版本
滬教課標版
教學班級
初三(1)班
教學課題
酸堿中和反應
教材分析
《酸堿中和反應》是滬教版九年級下第五章第一節中的學習內容。中和反應是酸和堿的重要性質,是貫穿酸、堿、鹽知識體系的一個重要紐帶。既建立了酸和堿之間的聯系,又為鹽和復分解反應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本課時通過設計中和反應探究實驗,以及實驗中現象的分析討論,讓學生了解實驗對化學學習的重要性,同時借助“中和反應中點的探究”,培養學生定量和定性的辯證觀點;通過了解中和反應的應用,讓學生體會到化學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同時也增強環保意識。
學生分析 “中和反應”這一概念學生已經在7年級的科學中有了初步的認識,也知道了生活中一些常見的中和反應的應用,但由于學生還沒有學習化學,不能從化學的視角去分析其內在的緣由。對“中和反應”的概念也是錯誤的,他們認為酸性和堿性物質的相互作用都屬于中和反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素材引出中和反應,并與科學中學到的知識進行對比,糾正中和反應的錯誤認識。對已
掌握的知識進行系統化歸納總結,了解對比、歸納、演繹和遷移的科學研究方法和學習方法。
本班學生已經認識了酸、堿、鹽的組成,能用酸堿指示劑測定溶液的酸堿性,為驗證無明顯現象的中和反應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具備了一定的問題分析和歸納整理能力,但是思維的嚴密性,實驗創新性等方面有待提高。
教學目標
1、理解酸堿中和反應原理,建立驗證無明顯現象的化學反應發生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過繪制中和反應過程各量的變化圖像建立從定性到定量的問題分析思路與方法,感受量變會引起質變的科學規律在化學反應中的體現;
3、在體驗充滿探究性的化學活動中,激發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工具 與資源說明 實驗儀器:試管、燒杯、溫度計、玻璃棒。
實驗藥品:稀鹽酸、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鋇溶液、氫氧化
銅固體、酚酞。
信息技術:希沃電子白板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技術應用 設計意圖
引入 【講述】化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提問】為什么被蜜蜂蜇了要涂弱堿性
物質,被馬蜂蜇了要涂弱酸性物質?
觀察并思考。 PPT
激發興趣,設置懸念,引發學生的思考與想像。 酸堿中和
反應定義
【學生實驗】
組別 實驗藥品
A Cu(OH)2固體與稀HCl B Ba(OH)2溶液與稀H2SO4 C
NaOH溶液與稀HCl
【講述】
A、B兩組混合過程中有明顯現象,說明
反應發生了,那么同學們能書寫對應的化學方程式嗎? 【提問】
對于無明顯現象的酸堿混合,是不是意味著反應沒有發生?
【實驗】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測定溫度變化
【總結】酸堿中和反應: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并放出熱量的反應。
觀察,記錄現象。
在學案中完成化學方程式書寫。
觀察現象,記錄
PPT
實驗演示
通過學生操作、觀察有明顯現象和無明顯現象的常見酸和堿反應的實驗, 得出酸堿中和反應定義
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發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升分析歸納能力。
定性
分析
【講述】
酸堿中和反應中,可能產生的現象
【提問】對于無明顯現象的中和反應,除了測定溫度之外,還能有什么方法可以證明兩者反應?
【實驗】用酚酞試劑證明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
【實驗】魔力試管
【提問】兩支試管中的試劑可能是什么?
討論、思考、交流設計實驗方案
討論分析,回答。實驗揭秘 實驗 通過無現象反應的實驗證明,提升實驗的設計能力,思維能力。
定量
分析
【過渡】
實驗現象的背后反應出了試管中物質的質量的變化,量的積累達到了質的飛
躍
【提問】
觀察、繪制并分析圖像。
PPT
分析圖像,體會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
定性 定義 有明顯現象 無明顯現象 應用
定量 酸堿性的變化 溫度的變化 農業
人體健康 固體溶解 顏色變化 生成沉淀
pH變化 溫度變化 m溶質變化 反應物的消失
定 量 分 析
繪制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鹽酸溶液過程中,溶液PH、反應物、生成物的變化曲線圖
【分析】二維坐標圖中的關注點
觀察、體會、思考。
在學案中完成圖像繪制。
中和
應用
【講述】
化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中和反應與我們人類生活、生產、人體健康都有
著密切聯系。
【視頻】氫氧化鋁中和胃酸過多。氫氧化鈣改良酸性土壤
思考。
PPT
體會化學對生產生活的重要性。
課堂
小結
【總結與反思】
回顧課堂內容,完成知識梳理。
回憶思考。
及時鞏固,加深印象。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