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遼、西夏,北宋的并立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天津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天津市省級優課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教學設計 楊村七中 郭潔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道遼、宋、西夏是三個并立的政權;
了解耶律阿保機、趙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的政治家的主要功績; 了解宋、遼、西夏和議及影響。
2、過程與方法
設計遼和西夏宋建立簡表,學習采用表格方式表述歷史知識的方法;比較遼和西夏兩個少數民族政權的建立、與北宋的關系以及漢化過程,培養歸納和比較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遼和西夏這兩個少數民族與宋有戰有和,和是民族關系的主流;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各族人民都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知道遼、宋、西夏是三個并立的政權;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
2、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遼和西夏、北宋的關系; 中華民族大融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教學過程: 導入:
欣賞毛主席創作了《沁園春.雪》,提問里面說到的“宋祖”指的是歷史上的哪位人物?教師指出宋太祖趙匡胤于960年發動陳橋兵變建立的北宋定都在東京,河南開封。北宋建立后,雖然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局面,但并沒有完全統一全國。在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還有哪些少數民族政權?這些少數民族的生活情況如何?他們與北宋的關系又如何呢?從而進入新課的學習。
新課分為三個環節進行講解: 探究一、亂世出英雄(政治篇)
1. 播放遼和西夏的視頻介紹,學生通過視頻及書中內容完成表格歸納,包括遼、西夏、北宋的建立時間、建立民族、建立者和都城。
2.展示契丹文字、契丹貨幣、契丹雞冠壺及遼大明塔圖片,教師做補充說明。找出耶律阿保機治國措施。
3.展示西夏文字及貨幣圖片:教師補充說明后讓同學們思考“契丹、西夏貨幣”和“契丹、西夏文字”說明了什么?讓學生了解他們都是學習了漢族先進的文化,從而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合。讓學生找出元昊治國措施。
4.展示歸納,并讓學生對遼、西夏、北宋的建立有了整體的認識。 探究二 化干戈為玉帛(交往篇)
1.遼與北宋的和戰 展示1111年遼、西夏、北宋的并立形式圖,同學們找遼和北宋。教師指出作為鄰國,兩國關系時好時壞,也經常兵戎相見。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課本P35頁,總結在不同歷史時期遼和北宋的關系。補充說明燕云十六州歷史。讓學生理解幽云十六州的軍事地理位置的重要,得到這里契丹可以直接南下進入中原地區,對后來建立的北宋構成嚴重的威脅。
播放學生澶州之戰視頻,學生自主學習完成戰爭報告。通過提問“從澶州之戰 宋軍打退遼軍到澶淵之盟的簽訂,為什么北宋打了勝仗還要簽訂盟約呢?”讓學生理解澶淵之盟是遼與北宋在雙方力量相對均衡的條件下互相妥協的產物。
小組討論:如何評價“澶淵之盟”?(通過學生討論,老師點撥及補充材料,突破本課難點)
2.西夏與北宋的和戰 。(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36頁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1.元昊稱帝以后,西夏與北宋關系怎樣?2.后來西夏為什么與北宋議和?3.訂立宋夏和約內容是什么?4.宋夏和議有什么作用?
3.學生討論:北宋與遼、西夏訂立和約,對社會經濟和民眾生活有什么影響? 教師提示:對北宋與遼、西夏訂立和約,使北宋與遼、西夏之間保持著和平穩定的局面。這種局面對社會經濟、對民眾生活產生什么影響。
學生總結:對社會經濟而言: 避免了戰爭給社會生產力帶來的破壞,促進了我國邊遠地區的貿易與開發,有利于經濟的交流和發展。 對于民眾生活而言: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民眾的賦稅負擔,另一方面,使民眾生活環境相對安定,加強了各民族間的友好關系,促進了民族融合。
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遼、西夏與北宋并立的歷史,他們之間有戰有和,在這里我們要注意他們之間的戰,是中華民族內部的矛盾,只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內部的兄弟之爭。最后還是以和為主。在戰與和的碰撞中,各民族不斷融合,共同發展,一起締造了中華民族的歷史。
探究三:同心共筑中國夢(升華篇)
播放歌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學生談感受:維護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教師寄語“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家的名字叫中國。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 板書設計: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一、遼、西夏、北宋 二、澶淵之盟 二、宋夏和戰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