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二次工業革命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5課第二次工業革命-西藏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三年級歷史教案
課題 第二次工業革命 課型
新授課
授課班級 九年級五班
授課
日期
6月4日
教 材 分 析 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
本課為九年級下冊第五課內容,第二次工業革命內容較多,且與現代生活聯系緊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造福了整個人類,但也出現了壟斷組織、工業化
帶來的污染等社會問題。學生基礎較差,需要聯系第一次工業革命來對比記憶。
教 學 目 標
知識 與 技能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與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化學工業的建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壟斷組織的形成。 過程 與 方法 1.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 2.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特點。 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影響。
情感 態度 價值觀
通過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科學技術與生產密切聯系,并推動生產力迅猛發展這一特點,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教學 重點 與 難點
重點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難點 壟斷組織的形成
教 學
方 法
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媒 體
教 具
多媒體與黑板
課時
一課時
教 學 過 程
修改欄 二次備課 (手寫)
教學內容
林芝市八一中學教案
認認真真工作 踏踏實實教書
導入 一封奇怪的信。以此來引出前輩曲轅犁和晚輩拖拉機,提問學生,拖拉機是第幾次工業革命的產物?開始正課。 正課
本課主要從1.電的應用 2.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3.化學工業和新材料4.壟斷組織的出現四個方面進行講解。 1.電的應用
科學家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對于科學、技術兩個詞進行區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下定義
科學:人類對于自然社會存在某種現象的客觀認識。
技術:人類根據一定的科學原理加上經驗總結根據社會需求解決實際問題所制造的一系列工具及裝備等。
以此來強調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第一個特點:科學性強。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19世紀70年代,發電機和電動機的使用標志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始。(簡單的介紹一下拉貝,銘記西門子公司)。
隨著發電機和電動機的使用發明,就像推倒了多米諾骨牌一樣,一系列電器設備因此而產生(電話、點燈、電報),人類正式邁入了電氣時代。
2.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
引用本茨的一句話來引出新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卡爾本茨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美國人福特開始了汽車流水線制造。
提出問題“汽車以什么為動力?”強調內燃機的優點:體積小,動力足。新能源:石油。在中國宋朝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中,就已經記載了石油。但是直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石油發揮了它最大的作用。
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中國人馮如圓了中國人數千年的飛天夢(借助視頻媒介來增強學生記憶。) 3.化學工業和新材料
簡單的講述:現代炸藥、現代塑料、人造纖維從多個方面影響到現代人的生活。 4.壟斷組織的出現
隨著汽車,飛機,化工等重工業的出現,往往需要成千上萬名工人,在這種背景下壟斷組織開始登上了歷史舞臺。 從字面意思上解讀“壟斷”,某個行業的頂端公司可以利用物資的調配,便宜的原材料從而一家獨大,操縱市場。
以微軟壟斷案為例加深學生的理解,強調壟斷組織的出現加速了資本主義的殖民擴張。
總結全課內容從 1.什么是第二次工業革命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辨別兩次工業革命的產物
林芝市八一中學教案
認認真真工作 踏踏實實教書
板書 設計
第二次工業革命
開始時間:19世紀七十年代,電動機和發電機的應用。
過程:1.電的應用 2.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
3.化學工業和新材料4.壟斷組織的出現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1.科技性強 2.主要由美德發起3.以重工業為主
影響:1.壟斷組織的出現,加速了殖民擴張。2.對于人類創造財富能力,改造自然的能力有所提升。
作業設計
完成課后相應習題
教 學
反 思 (手寫)
本課內容通過具體的事例,以及和現實生活的相互聯系,更好的讓學生接受。基本完成了課標對于教學的要求,三維目標也有體現。但基于本課內容過多,且學生基礎較差,仍需要通過大量的課后習題來增加學生對于本課的
認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