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電阻的測量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七章第3節《電阻的測量》廣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設計表
一、基本信息
課名 《電阻的測量》 學科(版本)
人教版 章節 第十七章第3節 課時
第1課時
年級
九年級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根據前面學過的知識,設計實驗方案利用伏安法測量電阻的大小。
2.能夠熟練地掌握電路的連接、電流表、電壓表的讀數、滑動變阻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 3.通過小組合作,分析實驗數據,發現規律,加深對歐姆定律和電阻概念的理解。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記錄數據,用數據、實驗說話的實事求是研究精神。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認識科學方法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透過現象看本質等科學素養,同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的良好情感與態度。 三、學習者分析
在之前的實驗教學基礎上,學生對于串并聯電流電壓規律,如何使用電流表、
電壓表測電流電壓,以及如何使用滑動變阻器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學生在學習了歐姆定律之后,可以根據之前所學的電路知識來設計本節課的實驗方案,并進行數據分析。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
重點:根據實驗原理設計電路圖,并且能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 解決措施:
1.利用一體機展示學生的實驗方案,通過同屏對比(將各組的實驗報告進行對比),學生能夠更加清晰直觀的發現不同的電路圖及步驟的優缺點,便于學生更快地得出較優的實驗方案。
2.利用白板的“紅筆”功能在學生的實驗電路圖中標記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并進行修改。
3.在學生進行電路實物連接的過程中,教師用手機的拍攝功能將學生實驗操作拍下,利用手機中希沃助手與一體機進行連接,實時將照片上傳到一體機中,同時利用希沃輕白板將多張實驗照片放于同一平面,方便一一講解。
難點: 分析實驗數據,發現規律,加深對電阻概念的理解 解決措施:
1.利用石墨文檔,可實現多人同時編輯同一個Excel文檔,實現數據共享。學生可以同步觀看其他小組的實驗數據更新并實時在QQ討論組上進行討論。
2.通過EXCEL表格里的數據,便于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記錄和分析和更加直觀地總結規律。
五、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起止時間(’”- ’”)
環節
目標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媒體作用及分析
課堂 引入
0’00”- 9’36”
回顧思考,新課導入
預習作業成果匯報,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 課堂引入 教師引導: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歐姆定律。歐姆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公式怎么表達?
經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電流可以用電流表測量,電壓可以用電壓表測量。那么,電阻可以通過什么方法來測量呢?
預習作業成果匯報 教師引導:
在上節課課后我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測量電阻的實驗方案。下面請幾個小組的代表上來分享一下他們的設計思路。(一體機展示實驗報告的圖片)
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驗方案給予指導。
學生回答問題:導體中的電流跟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代表對本組的實驗報告進行簡單的闡述。
學生認真聽取其他小組的實驗報告匯報。
利用一體機展示學生的實驗方案,通過同屏對比(將各組的實驗報告進行對比),學生能夠更加清晰直觀的發現不同的電路圖及步驟的優缺點,便于學生更快地得出較優的實驗方案。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利用白板的“紅筆”功能在學生的實驗方案中標記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并進行修改。
實驗 方案 討論 與優化
9’36”- 11’15”
以學生為主體,群策群力,引導學生優化實驗方案,為下一環節做準備
二、實驗方案討論與優化
1.實驗原理:歐姆定律的變形R=U/I (部分學生寫成歐姆定律,教師引導更正)
可以通過間接的方法測量電阻。把電阻兩端的電壓和流過電阻的電流測出來,利用歐姆定律的變形代入電壓電流數據就可以求出電阻。這種測量方法稱為伏安法(板書) 2.實驗電路圖的設計 ①
學生思考并進行討論
這個環節把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有充
足的時間聽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并引發討論,同時教師鼓勵
學生主動發言,積極
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這樣以學生為主體,
通過讓學生上臺發言,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同時也能集思廣益得到更好地實驗方案。
實驗 方案 討論 與優化
1、實驗原理 2、實驗電路圖的設計 3.實驗步驟及表格的優化
②
實驗電路圖由①改進到② 教師引導:
a.圖①的不足之處在哪里?只能測出一組電壓電流數據,實驗結果可能具有偶然性,需要多測幾組數據。 b.那要怎么樣才能在原來這個圖的基礎上多測幾組數據呢?(改變電壓和電流)
更換電池個數或者加滑動變阻器, 使用滑動變阻器能夠更準確地調節電壓(比如想調節電壓為2V, 2.5V等具體數值)
c.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改變流過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電流 保護電路 教師引導:
根據同學們的討論,我們得出實驗電路圖②更為合適。所以請各個小組根據情況改進自己的實驗電路圖和實驗器材。
1. 實驗步驟及表格的優化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討論,補充完善自己的實驗步驟及表格。 如:
a.實驗步驟不夠具體,不夠清晰 b.表格中物理量需帶單位 c.實驗次數的選擇 d.電阻是否要取平均值
學生思考并回答
學生進行討論和思考,總結得出較優的實驗電路
學生改進自己的實驗電路圖、步驟和實驗表格設計
學生跟著老師思路思考
通過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讓學生體會歐姆定律的應用,加深學生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同時加強學生的動手動腦,積極參與的意識。
這個環節意在幫助學生優化實驗方案(實驗原理,電路圖,步驟,表格等),規范實驗設計的流程
分組實驗 11’15”- 15’41”
測量電
阻大小
三、分組實驗——測量電阻大小
1.連接實物電路圖 教師用ppt展示電路圖
測量定值電阻
學生分組實驗,連接實物電路圖。
教師利用一體機
的畫筆功能引導學生進行連線,有
助于學生養成良
好的電路連線規范。
分組實驗
15’41”- 18’36”
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
測量小燈泡電阻
測量燈泡電阻時只需把定值電阻換成燈泡即可。
教師利用一體機的畫筆功能引導學生進行連線,規范學生的連線操作(從電源正極依次連接)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打開電腦桌面的學習任務單,根據改進后的實驗電路圖,將桌面上已有的實驗器材連接好。(請一位學生上臺利用演示實驗器材進行連接)
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巡視,利用手 機拍下學生的操作照片。連接電路完畢后,引導學生就照片中不恰當的實驗操作進行分析和改進。 總結如下:(ppt展示) a. 連接電路前開關需斷開
b. 滑動變阻器在實驗前要調至最大值
c. 注意認清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入電路時,要讓電流從紅色接線柱流入,從黑色接線柱流出,不得反接
d. 電流表電壓表量程的選擇
量程過大,指針偏轉的范圍小,讀數誤差大。
電壓表選3V,電流表選0.6A
2.測量電阻大小(定值電阻、燈泡) 教師引導:
請同學們根據任務單中的任務二繼續完成實驗探究。 (1)請同學們根據實驗步驟完成實驗數據的測量。 (2)把電流電壓數據記錄在石墨文檔相應的位置。 (3)電阻阻值的計算不能借助計算機或者Excel表格中的計算功能。
(4)所有數據測量計算完畢后,請把你的實驗結論發表在討論群中。備注:同學們可以同步觀看其他小組的實驗數據并就實驗結果在討論群上進行討論。
學生分組根據要求完成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實驗,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出現的故障及問題。
教師利用ppt展示實驗步驟 實驗步驟:
(1)按照實驗電路圖進行連接,將開關斷開并將滑動變阻器調到最大值。
學生上臺進行實物電路圖連線
學生分組完成實驗(其中5組完成定值電阻阻值的測量,剩下5組完成小燈泡電阻的測量)
學生分工合作,分別負責數據測量,電阻阻值的計算以及石墨文檔的實驗數據記錄工作。
在學生進行電路實物連接的過程中,教師用手機的拍攝功能將學生實驗操作拍下,利用手機中希沃助手與一體機進行連接,實時將照片上傳到一體機中,同時利用希沃輕白板將多張實驗照片放于同一平面,方便一一講解。另外還可以用一體機中的“紅筆”在照片上標記出實驗不當之處,讓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利用QQ傳輸文檔 (共享石墨文檔)
分工合作的方式收集實驗數據,不僅讓學生獲得一次合作探究的體驗,也節約了時間,保證本次探究任務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完成。
分組實驗
合作交
流,互幫互助
(2)確認電路連接無誤后,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改變電阻(燈泡)兩端電壓和流過的電流。讀出電壓、電流的示數,記錄在表格中。
(3)多次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重復實驗步驟(2)。
(4)實驗完畢,整理實驗器材。 (5)利用R=U/I計算出電阻阻值,記錄在表格中。
學生按照實驗步驟完成實驗 利用石墨文檔,可實現多人同時編輯同一個Excel文檔,實現數據共享。學生可以同步觀看其他小組的實驗數據更新并實時在QQ討論組上進行討論。不僅節省了操作的時間,而且數據處理更清晰直觀。 分析
數據,
得出
結論
18’36”- 29’10” 數據共享,利用信息技術的融入,引導學生找出實驗規律,得
出實驗結論
四、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教師引導:同學們在實驗過程中都已經把實驗數據上傳到了石墨文檔當中,同時大家都在討論組上進行了討論,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現在我們就根據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請學生發言,講講他們根據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
(定值電阻、燈泡組各找兩個學生) 根據討論組的發言找學生講總結出這樣的結論的依據和原因,其余兩組作為結論的映證。
教師提問:燈泡的電阻需不需要算平均值?
燈絲的電阻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取平均值沒有物理意義
結論:
定值電阻的阻值基本不變 燈絲的電阻隨溫度變化而變化
引導學生分析有些同學數據偏差較大的原因: 操作不規范 讀數不準確
學生總結實驗規律,得出實驗結論,并將實驗結論發到討論群里。
學生就石墨文檔中的實驗數據發言
學生思考電阻和燈泡的電阻的區別
學生總結得出結論
通過EXCEL表格里的數據,便于學生直觀總結規律,會對實驗數據進行記錄和 分析,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能讓學生總結的規律盡量 讓學生總結。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
把實驗結論發表在討論群里,大家可以共享其他組的討論結論,還可以在群里自由討論。
課堂檢測 29’10”- 35’01”
反饋學生學習情況
五、課堂檢測
例1 小英按圖甲所示的電路圖連接實驗電路,測量電阻R 的阻值。閉合開關 S,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 后,觀察到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分 別如圖乙、丙所示,則電流表的示數為____A,電阻R的阻值為 ____Ω。
學生做題
課堂檢測
例2 在“測量小燈泡的電阻” 的實驗中,某同學在連接電路時, 不小心將電流表和電壓表接錯了 位置,如圖所示。閉合開關可能 出現的現象是( )
A.電流表燒壞,電壓表示數為0 B.小燈泡燒壞
C.電流表示數為0,電壓表示數約等于電源電壓值
D.電流表示數為0,電壓表示數為0
教師對學生部分習題進行分析和講解
利用多媒體軟件(PPT)更加清晰直觀地展示題目和圖片。
課堂小結 35’01”- 36’07”
總結深
化本節
課內容 六、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第3節 電阻的測量 一、實驗原理 歐姆定律變式R=U/I 二、實驗器材 三、實驗電路圖的設計
四、實驗表格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 鞏固和深化這節書的內容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